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6501700000002

第2章 作为妈妈,你会倾听吗(1)

1.给孩子敞开心扉的机会:“妈妈,告诉你一件事情……”

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认为,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管,总是想方设法的跟着妈妈作对。只要是妈妈说的,孩子就要与妈妈对着干!如此问题还是很让妈妈头疼不已的,其实,妈妈要是想改变这样得状况,也是很简单的。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专心的倾听孩子的讲话,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交谈,能让妈妈得到生命的信息,让孩子得到人的自信。

妈妈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更要懂得倾听的艺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或是说话紧张,在听你讲话的时候也是漫不经心,那么妈妈应当想想,是不是自己从来没有耐心倾听过孩子说话,才让孩子变成这样。

妈妈的倾听,能让孩子学会以平等和尊重的心态待人,同时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当你成为一位很好的倾听者时,孩子就会将你当成喜欢的朋友看待。然而很多妈妈不懂得倾听的重要,他们总是在孩子想倾诉的时候打断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提不起倾诉的欲望,而你也无法真正了解孩子。

可是妈妈总是会以忙为借口不耐烦地搪塞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倾听孩子说话,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缺少了应有的尊重。通常孩子一句话都没说完,妈妈就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让孩子的心事无处可说。

所以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不应当只表现在对孩子冷暖、吃住等物质方面,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这就需要妈妈们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兴趣,那么同孩子的谈话也将更加愉快。

【案例回放】

龙宇很喜欢打电子游戏,有一天,他和姑姑家的小表哥在房间里玩。开始两人都玩得很愉快,可是玩了一会儿,两人就因为抢着玩电子游戏而打了起来。因为他比表哥瘦小,最后被表哥推到在地上,连电子游戏机都被抢走了,他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妈妈听到了他的哭声,赶紧走了进来,温和地问他:“先不要哭,来告诉妈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于是龙宇一边抽泣,一边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而妈妈虽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却一直在旁边耐心地听着,直到他讲完。

听他说完后,妈妈替他擦干了眼泪,说:“兄弟俩就应该互相谦让啊,你先让哥哥玩一会,然后自己再玩,这样不就好了吗?”龙宇听了觉得有道理,终于不再伤心。过了一会儿,表哥就把游戏机给了他,两个人又有说有笑地玩了起来。

直到事情过去很多年后,龙宇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他本来以为妈妈会骂他一顿,没想到她却放下自己手中的活,来倾听他的委屈。这让龙宇感激不已,而且从那以后,他也一直将妈妈当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事都会找妈妈商量。

有很多妈妈在面对孩子哭泣的时候,都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哄孩子。有的妈妈会赶紧过去哄劝和安慰孩子,甚至为了让孩子不哭而满足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把哭当成向妈妈提要求的武器,以此来让妈妈一次次的妥协。

还有的妈妈会用简单的一句“别哭了”来制止孩子,如果这样没效,甚至会用责骂的形式强行制止孩子哭泣。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更加委屈和难过。他本来就是因为委屈难过而哭泣,妈妈还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他一顿,能不让他更难过、更委屈吗?

陈亮是个活泼多话的孩子,但是因为妈妈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他,让他总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于是兴高采烈地跑了过去,对妈妈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情……”然而话还没说完,妈妈就呵斥他说:“你作业做完了吗?还有时间在这里说话?你现在赶快去做作业!”

陈亮才刚进家门,肯定还没来得及做完作业,被妈妈这么一呵斥,到嘴的话也只好先吞进肚子里,灰溜溜地回房问做作业了。好不容易做完作业,想继续开始话题,结果妈妈又说了:“有什么话以后再说吧,妈妈现在正忙着呢,你先自己去玩。”于是陈亮什么事情都没说出来,垂头丧气地自己玩去了。

【妈妈这样做】

孩子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但遗憾的是,陈亮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老是这样,孩子受到的委屈或者某种想法就会得不到疏解,心里的怨气和不满也会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候,如果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反而能化解他的委屈,使他不再坚持满足原来的某些无理要求。妈妈应当心平气和地听孩子慢慢诉说事情的经过,弄清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不仅让孩子停止了哭泣,也让孩子增加了对妈妈的信任。

倾听孩子的声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跟人在讲话时,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但真相是,你在讲时我却没有在听,只是在想下一句我要怎么说,至于你讲什么没关系。若只是一心一意地关心我们要怎么讲,那么心思就没有在孩子身上。

在一般妈妈眼里,认为孩子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一路读下去,才是最理想的。而实际上做妈妈的要认清这个观念: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有他自己要走的人生路,没有什么人生形态是最好的。哈佛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向在台上领奖的学生说:“你们不用太骄傲,因为你们都要回学校当教授,学校要给你们付薪酬。”他安慰坐在台下没有领奖的学生说:“以后哈佛的发展,都要靠你们的捐献。”我们必须把心放宽一点,这才能容易接受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学会倾听,做妈妈的必须存有这样的观点,即“天下有不是的父母”。过去常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不对的,因为是人就会犯错,父母亲当然不能排除在外。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真心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地交流,我们就能学会倾听。当然了,这些话语说的再多也会让人觉得有些模棱两可的,还是会有些妈妈不知道该去怎么样引导孩子对自己来敞开心扉,不用担心,还是有一些实用的妙招会告诉妈妈们的。

(1)跟孩子做知心好友。

很多孩子会经历的事情妈妈应该也都经历过,但有些妈妈经历过的事孩子们是没有办法去经历的,因此,妈妈千万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在情感上主动走近孩子。妈妈要积极学习,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要主动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学习、去接触。和孩子寻找共同语言。孩子只有感觉你是朋友了,才会和你有感情,才会和你亲近。作为妈妈,要做的只是为孩子指导人生而已,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当然了妈妈也不要总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去鼓励孩子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才会使得孩子在未来受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

(2)倾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妈妈喜欢在孩子犯错之后大发雷霆,以此来警示孩子:以后这样的事情,你不能再做了,如果再做,然后将会怎样怎样。

然而孩子毕竟只是孩子。犯错是孩子的天性。从不犯错的孩子,至少不是一个快乐的、充满探索欲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犯了错或所做的事情让自己烦闷之后,妈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宽容。宽容了,就不会发怒了,没了怒火,说出的言辞就不会过激。拿孩子当朋友,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在一种毫无隔阂的状态中,慢慢教育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会少些叛逆,做什么便不会遮着盖着了,就会对妈妈敞开心扉,这样妈妈也好做孩子的贴心参谋。

(3)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生活。

妈妈要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就要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而进入他们的生活就要多创造一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的时候,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那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但是,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

按照这些简洁明了的小诀窍来“对付”孩子的话,妈妈应该会战无不胜吧。不过,不管怎样,妈妈只要用心去体会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2.哭,孩子的一种交流方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缺乏人生经验,更加需要向妈妈倾诉,从妈妈那里得到指导。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委屈,妈妈的责任就是倾听孩子的委屈,理解孩子的哭声,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妈妈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妈妈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

在情绪处理上,妈妈尤其要引导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好多妈妈总会对孩子的委屈、哭声不闻不问,在妈妈看来,只要孩子哭累了,自己就会停下来。而且一旦有了新的好玩的东西,孩子就会把刚才的不快给忘记。其实不然,尽管孩子年龄是小,但是独立的思想他也是有的,再说了,孩子又不傻,也不是没有记忆力,怎么会把事情说忘就忘呢?而且还是令自己不快的事情。如果,妈妈将导致孩子哭得事情给模糊化了,那么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所以每当她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有不高兴的感觉充斥在心里面。日积月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所有的妈妈都遭遇过孩子的哭闹。但他们又都明了这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吗?面对哭闹,妈妈做出的反应又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和负责的吗?其实,孩子的哭声是有很多含义的,它是孩子表达自己感情、需要以及身体状况的一种特殊语言。孩子不是大人,孩子不会空穴来风、没事找事——他在很认真地跟你“说话”,你总得同样认真地倾听吧?如果妈妈能够理解这种特殊语言,将会在照料孩子时心中有数,处理得当,没有孩子是不会哭闹的,没有人不是在哭声中长大的。面对哭叫的孩子,倾听他们,理会他们,引导他们,满足他们,是每个妈妈应有的态度。孩子是在跟你交流呢!不要慌,不要烦,更不要怕:因为,如果你的孩子从来从来都不哭,那才是真的可怕。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声,妈妈不要不加理睬,更不要一味的去排斥,毫无缘由的去训斥他。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这件令他不高兴的事情,找出原因,让孩子重新恢复快乐,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该做的事情。

【案例回放】

每当豆豆一个人在玩游戏或者独自做事情时,她就经常会对自己生气,然后就开始哭起来。刚开始,面对孩子的哭声,豆豆妈妈总是感觉莫名其妙,而且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哭,如此一来,豆豆妈妈就不能在言语或者行动上给予孩子安慰和支持。这样豆豆从妈妈这里得不到支持和鼓励,很快就会把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放在一边,每每此时,妈妈又总是会说她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对于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太容易放弃。因此,每次看见豆豆面对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由哭开始到很快放弃,豆豆妈妈都会担心,如此下去孩子该怎么去应对将来的生活。

后来,随着豆豆的日渐成长,她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理解,特别是她开始慢慢的把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每次当她面对困难时,她依然会哭,但是她在哭的时候会伴之以语言的表达,比如“我怎么不会做呢?”“我又没有做好”之类的。因为听得多了,再加上豆豆妈妈平时也看一些书籍,忽然间才明白豆豆为什么每次在受挫时喜欢哭,一方面是因为困难,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畏难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生气,感到难过,感到沮丧,可她又不知道该怎么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情绪,所以只好以哭的方式来表达。在此时,她最需要的是妈妈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和鼓励,哪怕你只是轻轻的把她拥入你的怀中,也会让她感受来自于妈妈的支持。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当豆豆再次因为自己的无能而生气时,妈妈就会抱着她,告诉她,有些事情她现在不能很好的完成,不是因为她无能,而是因为她还小,等她慢慢长大了,自然就可以做好。有时候妈妈也会告诉豆豆,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那么可以想另一种方法来做。往往当妈妈理解了豆豆的情绪后,豆豆也就很快的就能够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