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观于细微 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16501000000005

第5章 由表及里——衣着容貌读人心(4)

(3)头发浓密柔软,自然下垂,这一类型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善于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具有很强的耐性和韧性,这一类型人所从事的事业多是和艺术方面有关的。

(4)头发自然向内卷曲,如烫过一样,这一类型的人,脾气大多比较暴躁,而且疑心比较重,总是患得患失地在犹豫和矛盾中挣扎,除此之外,嫉妒心还很重。

(5)发根弯曲,发梢平直,这一类型的人多自我意识比较强,厌恶被人约束和限制,不会轻易地向他人妥协。

(6)让自然来决定自己的发型,并且长时间地保持,这一类型的人多是怨天尤人,但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更不会付诸行动去寻求改变。他们很多时候容易向别人妥协,所以很多行动并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自己真实想做的。

(7)头发长长的,直直的,看起来显得非常飘逸和流畅,这种人的性格大多界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即含蓄世故,又大胆前卫,只是要视情况而定。他们通常有很强的自信心,对成功的渴望很迫切。

(8)头发很短,这样看起来很简洁,而且也极为方便,这一类型的人,大多有勃勃的野心,他们的生活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着。他们在内心很想把这些事情做好,但实际上却往往什么也做不好,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责任心,在遭遇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逃避。他们做事准备工作往往做得很细致。

(9)热衷于波浪型烫发的人,说明他们对流行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大多很在乎自己外在的形象,并且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外在形象达到最佳的效果。他们比较现实,在绝大多数时候,能够根据客观实际来协调和改变自己。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积极主导着自己的生活,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

(10)喜欢蓬松及前端梳得很高的发型,这一类型的人比较保守,而且还有点固执或者也可以说是执着。他们喜欢上了一件东西,认准了某一件事物,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及观念。

(11)故意把发型弄得很怪,这一类型的人,表现欲望很强烈,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他们经常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他们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并且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他们很有魄力,敢于同权势对抗,不屈不挠。虽然这类人的行为有时显得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却有不少人尊敬他们。

(12)喜欢留平头的人,大多男子汉的味道更浓一些,他们讨厌娘娘腔十足的人,而对很有硬气的人十分有好感。他们自己本身看似缺乏温柔,但实际上也有温柔的一面,他们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对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他们也很在乎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

(13)喜欢剃光头的人,多是努力在营造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误解的想法,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神秘感,让人猜不透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读人十:眉毛动作看心理

仔细观察你会看见,眉毛可有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心态。而与眉毛相关的动作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重要信号。

在生活中,当我们形容某人漂亮时,常用“浓眉大眼”一词,而形容心术不正的人则用“贼眉鼠眼”。可见,“眉目传情”并非虚言。这就是说,眼眉可当作非常独特的一种表达手段,尤其是视线更表现着种种心态。

看眉识人,一看浓淡,二看清杂,三看眉形。一般来说,眉毛清秀疏淡,是福禄尊贵;眉毛浓厚粗杂,是低贱贫苦。

古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好:眉毛长垂,高寿;眉长过目,忠直福禄;眉如弯弓,性善富足;眉清高长,身名远扬;眉秀神和,得享清福;眉如新月,善和贞洁;眉角入鬓,才高聪俊。

概括地说,眉毛宜长、宜秀、宜清、形宜等。长则寿高,秀则福禄,清则聪颖,弯则善洁。

识眉识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坏:眉短于目,性情孤僻;眉骨棱高,多有磨难;眉散浓低,一生孤贫;眉毛中断,兄弟离散;眉毛逆生,兄弟不和;眉不盖眼,孤单财败;眉交不分,年岁难久;短促不足,漂流孤独。

概括地说,眉忌短、忌散、忌杂。短则贫寒,散则孤苦,杂则粗俗。

眉毛的变化丰富多彩,心理学家指出,每当我们的心情改变,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

(1)低眉是受到侵略时的表情,防护性的低眉则只是要保护眼睛,免受外界的伤害。在遭遇危险时,光是低眉仍不够保护眼睛,还得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以尽可能提供最大的防护,这时眼睛仍保持睁开并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时典型的退避反应,眼睛突然见到强光照射时也会如此。当人们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或感到极度恶心时,也会在脸上产生这种情状。它所代表的心情可能有好多种,例如:惊奇、错愕、诧异、快乐、怀疑、否定、无知、傲慢、希望、疑惑、不了解、愤怒和恐惧等。

(2)皱起眉头,要么是对方陷入困境,要么是拒绝、不赞成。一个深皱眉头忧虑的人,基本上是想逃离他目前的处境,却因某些原因不能如此做。一个大笑而皱眉的人,其实心中也有轻微的惊恐和焦虑,他的姿势中就泄露出要退缩的信息。他的笑可能是真的,但无论他笑的对象是什么,但也表示带给他相当的困扰,眉头紧锁,表示这是个内心忧虑或犹豫不决的人。当面临的威胁太强时低眉;威胁较陌生时扬眉;被击败吃到苦头后又低眉。一般人常把一张皱眉的脸视为凶猛,而不会想到那其实和自卫有关。而真正侵略性的、一无畏怯的脸,反而是瞪眼直视、毫不皱眉的。

(3)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有疑问。眉毛的完全抬高“难以置信”。眉毛迅速上下活动,说明对方的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对你表示亲切。两条眉毛一条降低、一条上扬。它所传达的信息介于扬眉与低眉之间,半边脸显得激越、半边脸显得恐惧。尾毛斜挑的人,心情通常处于怀疑状态,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是提出一个问号。眉毛打结。指眉毛同时上扬及相互趋近,和眉毛斜挑一样。这种表情通常表示严重的烦恼和忧郁,有些慢性疼痛的患者也会如此。急性的剧痛产生的是低眉而面孔扭曲的反应,较和缓的慢性疼痛才产生眉毛打结的现象。

(4)正常表示“不作评论”。半抬高表示“大吃一惊”。半放低表示“大惑不解”。全部降下表示“怒不可遏”。眉毛倒竖、眉角不拉,说明对方极端愤怒或异常气恼。在某些情况下,眉毛的内侧端会拉得比外侧端高,而成吊客眉似的夸张表情,一般人如果心中并不那么悲痛的话,是很难勉强做到的。眉毛先上扬,然后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内再下降,这种向上闪动的短捷动作,是看到其他人出现时友善的表示。它通常会伴着扬头和微笑,但也可能自行发生。尾毛闪动也经常于一般对话里,作为加强语气之用。每当说话时要强调某一个字时,尾毛就会扬起并瞬即落下。像是不断地在强调:“我说的这些都是很惊人的!”尾毛连闪,是表示“哈罗!”则连闪就等于在说:“哈罗!哈罗!哈罗!”如果前者是说“看到你我真惊喜厂则后就在说“我真是太意外,太高兴了!”

(5)耸眉亦可见于某些人说话时。人在热烈谈话时,差不多都会重复做一些小动作以强调他所说的话,大多数人讲到要点时,会不断耸起眉毛,那些习惯性的抱怨者絮絮叨叨时就会这样。

读人十一:眼睛代表一个人的心灵

在人的一生中,应用得最出色的要数目光语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嘴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中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来。因为,眼睛乃“五官之王”。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这大概是因为它“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从而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清浊,对于识人而言,至关重要。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并且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对于目光如流动的水的人,虽然从眼神看到澄清,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见于奸人,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