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观于细微 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16501000000019

第19章 闻声知人——说话言谈辨人心(4)

(4)说话缓慢的人,会给人一种诚实、诚恳、深思熟虑的感觉,但也会显得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悲观消极。他们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处事做人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5)说话速度较平常缓慢的人,对所谈论的话题或对谈话者有很多的不满,甚至还包含敌意,他们的谈话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说话速度较平常缓慢的人,表示此时心中存有自卑感,或者根本就是在说慌,期望借用这种方式掩饰自己的言不由衷,但这种掩饰却欲盖弥彰,恰好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6)语速反常的人,这种人平时少言寡语、慢条斯理,突然之间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说明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不愿意被他人察知的秘密,想用快言快语作为掩饰,转移他人的注意力。或许他们还有让对方了解的愿望,仓促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在语速上出现了反常。

(7)由自信决定语速的人。自信的人多用肯定语气与别人进行对话;而没有自信心和怯懦的人,说话的节奏缓慢,多半慢慢吞吞,好像没有吃饭似的没有力气。喜欢低声说话的人,不是有女性化的倾向,就是缺乏自信。

(8)喜欢用含糊不清的语气和词语结束话题的人,非常胆小怕事,大多神经质,明哲保身,需要承担责任时常常推托搪塞。比如说“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从某种意义上讲”或“在某种形势下”等等。

(9)说话轻声细语的人,这种人生性小心谨慎,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措辞严谨适当,而且谦恭有礼。他们对人很有礼貌,别人也会尊重他们;胸襟宽阔,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对人也很客气,不轻易责怪与怨恨他人,注重交往,能够主动与周围的人拉近距离。

(10)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好表现自己。并且,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当话题冗长、须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时,谈论者心中必潜在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唯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至于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所以试图给予对方没有结果的错觉。

(11)讲话时窃窃私语,或者仿佛耳语一般小声嗫嚅的人,声音不知不觉中变小者一定是属于内向型的人。内向型的人往往会在无意识之中跟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还会采取内闭式的姿势。他们对别人的戒心非常强烈,而且认为不必让对方知道多余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连自己应该说的话也懒得说出来,一心想“隐藏”自己,声音当然就会变成嗫嚅了。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一对一的聊天时如此,。在会议上的发言亦如此,因为他们并不想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至欲言又止,变成了喃喃自语似的,声音很小,又很缓慢。说话时,往往不是明确而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总是喜欢绕着圈子,使听的人感到焦躁不安。这种人即使是对于询问也不会做明确的答复,态度优柔寡断,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这种人对别人的戒备心理固然很强烈,但是内心几乎都很温和,为了使自己的发言不伤害到别人,总是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再说话;同时又担心自己发表的意见将造成自己跟他人的对立。因为胆怯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过度害怕错误以及失败,只好以较微弱的声音娓娓而谈。也许他们认为这种说话方式最安全。不过,对于能够推心置腹的亲友以及家属就不一样了。对于这一类特别亲近的人,他们都会解除戒心,彼此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因此能够以爽朗的大嗓门以及毫不掩饰的态度跟对方交谈,能够很自然地露出笑容。

辨人十一:谈话主题暴露个性

谈话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喜欢谈些什么更能体现出他的个性了。一个人喜欢以什么样的话题切入谈话,绝对是与他的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质相联系的。

交谈是人类进行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在谈话中,虽然谈话者不是非常直观地说出自己、透露出自己,但随着谈话的进行,谈话者会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暴露出其性格。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谈论内容是什么,谈论者的神态和动作怎样。细心一点,一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1)常常谈论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常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个性,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等,那么一般来说,这种人经常处于自我欣赏的陶醉当中,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自利的性格,只关心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多考虑自己利益的得失。他们不仅喜欢自我陶醉,而且还非常任性,对别人的感受从不理会。再有,他们不只谈论自己,家人、工作、家庭等周边的人也常常是他们的谈话主题。

(2)不经常谈论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性格,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等,则表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感情色彩不鲜明也不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淡薄,不太爱表现和公开自己,比较保守,多少有自卑心理。另外,这种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3)对他人私事情有独钟的人

通常对其他的人有支配行为,好为人师。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总是喜欢围绕着别人打转,对探听和讲述别人的私事情有独钟。这种喜欢谈论他人隐私的人以女人居多。

(4)随声附和的人

通常不流露自己的想法,总是附和他人或顺着别人话题。他们大多生性宽厚,不喜欢争强好胜,也不愿意引人注目,但往往会被对方视为知心朋友;善于体贴别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能及时提供帮助,可以纳为朋友的行列。

(5)喋喋不休的人

通常感到压抑,对很多事情持否定态度,不会轻信外人。他们通过唠叨来发泄心理压抑,唠叨的内容暴露出他们的心态和愿望,如抱怨薪水低,或原本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希望通过抱怨工资低而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对上级主管心存不满;通常有很远大的抱负,但却又不会轻易实现……其实这些唠叨也是一种虚荣心使然。

(6)好回顾辉煌的人

由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工作能力已经衰退,对所从事的工作显得捉襟见肘,但又不甘心后来者居上和被人忘记。为了摆脱失落感,寻求解脱,总是不时地谈起昔日的丰功伟业,提醒自己的同事、手下和年轻人不要小瞧他们。他们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总是趾高气扬,仿佛鲜花就在手中似的。

(7)“跑题”的人

对他人的谈话内容毫不关注,而且动不动用毫无干系的话题打断对方的谈话,这样做是为了支配对方,让对方顺从他们的意愿,同时也是为了表现自己。他们还会得寸进尺,在对方容忍的情况下不断地变换话题、胡说八道,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对所谈内容无法集中精力进行逻辑性的思考,所以听众会越来越少,他们也会越来越孤独。

(8)喜欢谈“性”的人

喜欢谈“性”不等于好色。有些人常常在公共场合说些下流话,毫无顾忌地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其实这些人只不过是假借粗鲁低俗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在性方面的自卑感。相反,有的人一涉及性的话题,便表现出极端厌恶的情绪,那些人反而倒对性异常地关注!你们可以断定,那些满嘴恋啊情啊的女性对性不满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暴露了她们在性方面的欲求。

(9)对没有干系的人说长道短的人

喜欢对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较有名望的人评头论足,非常喜欢支配他人,希望通过对公众人物的品评来实现征服身边普通人的愿望,结果往往导致知心朋友远离,心灵寂寞、孤独,却依旧不甘寂寞,只好再次凭借品评他人聊以自慰。

(10)不自觉地将金钱扯入话题中的人

有人不论谈论什么话题,都会不自觉地将金钱扯入话题中。“这套房子真豪华啊!”“是吗?那你想它大概值多少钱?”“今天的结婚典礼,你觉得如何?”“以这种菜色来说,一桌一万元似乎太贵了一点儿吧。”这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梦想;而这个缺乏梦想的缺点,很有可能会成为其人格上的致命伤。因为太过于倾向现实主义,只知道赚大钱是自己人生唯一的梦想,因此对于别人会有何种梦想,根本漠不关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种超级现实主义的人,其内心也隐隐潜伏着不安全感。在他们的观念中“金钱便是全世界”,反过来说,“若没有金钱,便无法生存下去”,“没有钱的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因此只要他们身边一没有钱,他们就会感到十分地惶恐与不安,而且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更不敢去想象,当自己一文不名时,还有什么东西会留在自己的身边。由此可知,眼中只看得到金钱的人,内心其实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受到不安全感的驱策,即使累积再多的财富,他还是不能满足,所以这种人同时也是快乐不起来的人。

辨人十二:招呼语传达的信息

打招呼有打招呼的语言,而且词汇丰富,由于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的不同,每个人的打招呼用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打招呼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可以帮助人们传递友情和问候。打招呼的用语每个人都不太一样,这里所谓的惯用招呼语,是指刚刚结识某人或与熟人相遇时最常使用的语句。

美国路易斯尔大学副教授及心理学家史坦利·弗拉杰博士研究指称,由以下几种常见的招呼语可分析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1)喜欢说“你好”的人

这种人头脑冷静,遇到紧急或意外的事情能够镇定自若,但有保守的倾向,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认真努力,精益求精,完全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喜欢大惊小怪,也不善于故弄玄虚,为人诚恳,热情大方,深得朋友们的认可。

(2)喜欢说“喂”的人

这种人生性乐观活泼,总是一副笑脸相迎的样子,让人看了觉得亲切可爱。精力充沛,渴望受人倾慕,所以总是不停地活动;坦白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对好朋友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思维敏捷,灵活应变,富于创造性,常把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具有幽默感,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所以常常得到他人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