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16500000000018

第18章 对孩子的不良爱好说“不”(5)

为此,作为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鼓励他们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进行交往,一起玩耍,这样由于孩子自己的年龄大,在交往中不容易拘束,自信心增强、危机感相对减少,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家长还可以鼓励孤僻的孩子结交那些性情温和善良、没有攻击性的伙伴,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友好的环境里体会轻松愉快的感觉,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在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地让孩子参加没有压力和竞争的游戏,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体会在多种环境下的应变能力,逐渐使孩子在紧张和焦虑的环境中也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当孩子想跟别的小朋友玩,又不敢前行的时候,家长应该予以鼓励和指点,建议孩子主动上前与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慢慢对外人敞开心扉,逐渐摆脱害羞和孤僻的心理。

帮助孩子交往,建立孩子自信

对于那些怕羞和孤僻的孩子来说,家长不仅要鼓励他们与别人交往,更要帮助孩子进行交往,为他们开辟一个友善的交际圈。家长可以在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之前,尽量让害羞的他有心理准备,家长可以在路上告诉孩子要去的地方及特色、要见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性格和爱好、可能要做的活动和游戏,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太过重视,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更紧张。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家长可让孩子带些玩具之类的东西,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更自然些,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与兴趣,让他更有安全感。

再有,家长要注意,不要在容易害羞和孤僻的孩子面前,表扬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或是在谈话中说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害羞”和“孤僻”的标签,这样会伤害的孩子的自尊与感情,使他们更加羞于与大家相处。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和学校或者幼儿园老师配合,改善害羞孩子周围的人际关系,融洽他们和周围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有归属感,感受家庭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扩大交际范围,多与孩子交流

当害羞的孩子开始或者有欲望与别人交往时,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鼓励、促使。还可以有意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从主动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到主动寻求时机,在孩子的生日、节假日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为孩子开办热闹的朋友聚会,主动要求请孩子的好友、邻居及同学来共同为他庆祝,让孩子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溶解心中的阴郁,还可以让孩子在这样的聚会上结识一些新朋友,扩大他的交际范围和交,帮助孩子走出封闭的自我。并鼓励和促使害羞、孤僻的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性格开朗的朋友一起活动玩耍,用开朗欢乐的气息感染他们的情绪,使害羞孤僻的孩子也开朗起来,更主要的是祥和的集体活动氛围会使孩子们互敬互爱、关系融洽,从而使孤僻的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逐渐养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一定要利用家庭这个群体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觉和团体意识,让孩子感觉不再孤单。让害羞孤僻的孩子多与家人聊天、做事、一起游戏,让他们与家中每一个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无论家长多么繁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家长对他的关爱,并尽量抽出时间带着害羞或孤僻的孩子到外面游玩或拜访朋友,锻炼孩子的胆量,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交往和郊游中体验交友的乐趣和自信的感觉。让他们在全新的世界里自由分享快乐与幸福,从而摆脱孩子的害羞与孤僻。

8.疑似“多动症”

一时半会儿也不停歇,总是想方设法地动,不管什么场合,不分时间,没有一刻的停顿,就好像“多动症”一样,永不安静。有些淘气的孩子就是这样,成天翻天覆地的折腾,弄的家人心烦意乱,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和无限的活力,在你面前不断的做着各种动作,让你仿佛感觉他们永远都不会停歇。

故事一:

炎炎非常好动,不,应该说那是相当的好动。成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停歇,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奶奶怕炎炎磕着碰着,成天跟在身后,简直就是精疲力竭,实在看不了这个孙子。于是爸爸妈妈商量,让炎炎上幼儿园,这样有老师管着,孩子可能就会安静一点。

开始几天上幼儿园,可能是由于对幼儿园环境比较陌生,炎炎表现还真不错,没有乱爬乱跑惹老师烦,这也颇让爸爸妈妈欣慰,觉得早让炎炎上幼儿园就好了。

谁承想,没过一个星期,炎炎“多动”的老毛病就犯了,老师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一心想到外面去玩。下了课就更不是他了,幼儿园的小院里到处都是他的身影,胆小的小朋友们不敢爬的铁索,他三下两下就过去了,如履平地;面对爬梯上高他就像一只敏捷的猴子,窜上蹿下,而那些对他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的滑梯、转椅,他可以打着滚儿在上面玩花样。

炎炎的这一惊人举动让同班的小朋友们羡慕不已,但却让老师颇为担心,生怕孩子不小心摔伤。

但事情远不止此,老师发现,炎炎还精力超人,不知疲倦,就连到了午休,他也不会轻易回卧室,每次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强制”睡觉,还有几次,他竟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

为此老师找炎炎谈话,告诫他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这样没完没了地玩,但是这些话对于炎炎来说就是耳旁风,他依然每天发挥着自己强大无比的力量和充沛的精力。

无奈,老师只好找炎炎的爸爸妈妈谈孩子的事情,刚说个开头,炎炎的妈妈就一脸苦笑,“我们本以为炎炎来了幼儿园会改变他多动的毛病,没想到这孩子依然如此。”妈妈无奈地说,“老师,不是我们作家长的不管,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管教他,如何能让他安静下来。”

老师闻听此言,心中也觉得此事是个难题,但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于是老师和炎炎的爸爸妈妈决定就炎炎“多动”的问题去咨询一下儿童心理专家。

故事二:

敏儿聪明伶俐,非常惹人喜爱,可就是有个不好的毛病,总是“多动”。不知为何,她的小动作总是不断,不是弄弄衣角,就是抠抠手指,总之,老是搞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

这天,吃完晚饭,敏儿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虽说眼睛看着电视,可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顿,用手指不停地摆弄裙子上的飘带,长长飘逸的裙带被她的手指卷成了绳一样的圈圈。妈妈看见敏儿又不“老实”,就在她的小手上轻轻拍打了一下,提醒她不要再弄裙带了。

开始妈妈提醒过后,敏儿停了手,不再弄她的裙带了,可是没过一会儿,她又开始咬自己的手指,好好的手指被她啃得破了皮。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又说了敏儿,可是不啃手指的敏儿还是不老实,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动动那儿,身子不停的在沙发上更换着姿势,就像是如坐针毡。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屁股上长刺了,怎么老动啊?”妈妈真的有些急了,“不让你动,你非一刻也不停!”

“我没动啊,这沙发太不舒服了。”敏儿一边狡辩着,一边又开始弄她的衣角。

妈妈越看越生气,索性在敏儿的手上给了一巴掌,“我让你动!”

“哇”的一声敏儿哭了,爸爸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从书房跑了过来,“怎么回事啊?敏儿别哭。”

“这孩子我看是得了多动症,”妈妈还在气头上,“我就没见过小动作这么多的,不是动这儿,就是动那儿,这一晚上,我就没看她停过!”

爸爸也知道敏儿的这个毛病,没有多说什么,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就哄着女儿去睡觉。

等敏儿睡着后,走过来安慰还在生气的老婆,“别生气了,我也知道孩子这个多动毛病不好,可是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不能动不动就生气啊!”

“哎,我知道,可是,”妈妈无奈的说,“不知怎么了,怎么说孩子都改不了,我看咱们要不去医院咨询一下吧,看看敏儿是不是真的得了多动症?”

爸爸也觉得这件事已经非同小可,应该去咨询一下。于是爸爸妈妈打算第二天请假去医院就女儿的毛病进行咨询。

孩子总是喜欢动来动去,一刻也不停歇,就好像得了“多动症”,这些孩子对同一件事情不能保持长时间的关注,而且手脚总是喜欢不停的乱动,总是安静不下来等现象,弄得家人既烦心,又不知所措。面对这样好动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必须要加以控制和教导,不然以后养成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生活容易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锻炼注意力,有意识控制

孩子总是动来动去,很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逻辑力的准备状态。如果没有注意力,人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各种智力因素将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而失去控制。因此,注意力被人们称作是心灵的门户。由此可见,注意力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人们心理活动对活动对象的选择,而集中的表现则是心理活动离开并抑制一切无关事物,在相对时间内,保持对某一活动对象的反应清晰。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则对事物反应模糊,不能在相对时间内保持注意力,这就使他们反应出多动、听不清别人的安排等行为,造成不能很好地学习某一知识、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为此,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锻炼和控制多动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表现的过为兴奋,活动过多,不能安静的听讲或者做事,总是东张西望、动作不停。家长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训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我行为。家长可以利用出题或者问答等方式,要求孩子在回答前必须停止其他活动,看清题目,听清要求,专心致志答题,并在训练中,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和答题的时间,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训练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教育循环渐进,游戏方式调控

对于孩子的好动表现,家长一定要进行循环渐进的教育,切不可着急。刚开始使对孩子控制能力的要求不必太高,在孩子一点一点扩到控制范围后,在慢慢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可以对好动的孩子制定作息制度,并严格督促他们遵守,在孩子吃饭、做作业时不要主动分撒孩子的注意力,督促他们专心致志的做好该做的事情,培养孩子一心不能二用的好习惯。

其实玩游戏也可以促使孩子克服自己好动的习惯。对于精力过剩、极其好动的孩子,家长可以指导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或其他活动,让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更好地宣泄。记得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一种叫做“木头人”的游戏,几个小朋友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大家一起蹦蹦跳跳地喊道,“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看谁立场最坚定。”然后大家都站在原地,保持静止状态,如果谁先动,或者说笑,那么就会被罚表演节目。这样的游戏对好动的孩子是个很好的教育方式,由于孩子们都怕被罚表演节目,所以都会尽量长时间地保持静止状态,而多动的孩子也不例外,这就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家长不容忽视,加强多种锻炼

一般来说,好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学习的能力很强,但由于不用心,精神不集中,因此造成在学习中不必要的失误。而许多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好动是天性,不必强求孩子按部就班,所以并没有对孩子多动这一不良行为采取任何措施,导致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或者总是动来动去,直到孩子的习惯性行为“碍眼”了,家长才猛然醒悟,开始着急上火。

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定不要忽视,首先要分清他们到底是病症还是坏习惯,确认了孩子的状况之后,再对孩子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育和纠正方法。家长要注意孩子平日的状态和行动,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早发现孩子多动的症状,及时纠正制止。

为了及时纠正孩子好动的习惯,家长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配合,严格监控,共同帮助孩子摆脱好动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延长训练,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对一的时间表,并可视当时的情况具体调节,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神集中,不能半途而废,家长在调整孩子行为的同时既要积极引导,更要尊重孩子的自由。

由于多动的孩子,很可能身体的各个部位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家长可以利用简单的舒缓压力的方法,扭转孩子的多动现象。可以让孩子平静地躺在床上,轻轻闭上双眼,慢慢地呼吸,每呼一口气,就放松身体的一个部位,从身体自上而下,直到身体肌肉都逐渐放松。此种的方法可以坚持每天训练15—30分钟,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身心紧张状态,更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

对于孩子的好动行为,家长不能粗暴地制止,在鼓励和训练的同时,如果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有所改善,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用奖励的手段,让孩子在相对的时间里保持安静,直到孩子改正多动的毛病。

总之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养成孩子动静相宜、松弛有度的良好习惯。

9.疯狂“冒险家”

冒险家,可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职业,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冒险家的经历和壮举不仅让人们羡慕,更令人瞠舌。而《夺宝奇兵》中的印第安纳·琼斯的经历和他那传奇般的故事,更是让所有人津津乐道。

但如果您的孩子从小就有冒险倾向,甚至已经做出了“大胆”之举,作为家长,还会像看待琼斯那样对孩子大加赞赏吗?

可可一向都是个胆大心细的孩子,别看他年纪小,但在孩子堆里可是个“领袖”式的人物,原因就在于可可的胆量和冒险精神让周围的小朋友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