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1649000000112

第112章 晏子赋

(阙名)

此赋原载敦煌遗书伯二五六四、伯三七一六、伯三八二一,伯三四六○、斯六三三二存残篇。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人民文学出版社《敦煌变文集》、伏俊琏《敦煌赋校注》等。关于晏子使楚事,《晏子春秋·杂下》载:”晏子使楚,楚使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以延晏子,晏子不入“;以及:”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二事。刘向《说苑·奉使》所载略同。此赋改”使楚“为”使梁“,可视为小说家的手法了。

昔者齐晏子使于梁国为使[1],梁王问左右曰:”其人形容何似?“左右对曰:”使者晏子。极其丑陋,面目青黑,且唇不覆齿[2],发不覆耳,腰不覆跨[3],面貌观瞻[4],不成人也。“

梁王见晏子,遂唤从小门而入。梁王问曰:”卿是何人,从吾狗门而入?“晏子对王曰:”王若置造人家之门,即从人门而入;君是狗家,即从狗门而入,有何耻乎?“

梁王曰:”齐国无人,遣卿来也?“晏子对王曰:”齐国大臣七十二相,并是聪明智惠,故使向智量之国去。臣最无智,遣使无智国来也。“

梁王曰:”不道卿无智,何以短小?“晏子对曰:”梧桐树虽大里空虚,井水虽深里无鱼,五尺大蛇怯蜘蛛,三寸车辖制车轮[5]。得长何益?得短何嫌?“

梁王曰:”不道卿短小,何以黑色?“晏子对王曰:”黑者天地之性也,黑羊之肉,岂可不食?黑牛驾车,岂可无力?黑狗趁兔[6],岂可不得?黑鸡长鸣,岂可无则?鸿鹤虽白,长在野田;丧车虽白,恒载死人。漆虽黑向其前[7],墨挺虽黑在王边[8],采桑葚黑者先尝。方知此言,见白何益?“

又,晏子对王曰:”剑虽三尺,能定四方;麒麟虽小[9],圣君瑞应。箭虽小,杀猛虎,小槌能鸣大鼓。方知此言,见大何益[10]?“

梁王问曰:”不道卿短小,卿先祖是谁?“晏子对王曰:”体有于丧生于事[11],粳粮稻米出于粪土,健儿论功,伫儿说苦[12]。今臣共其王言,何劳问其先祖?“

王乃问晏子曰:”汝知天地之纲纪,阴阳之本性,何者为公?何者为母?何者为左?何者为右?何者为夫?何者为妇?何者为表?何者为里?风从何处出?雨从何处来?霜从何处下?露从何处生?天地相去几千万里?何者是君子?何者是小人?“晏子对王曰:”九九八十一,天地之纲纪;八九七十二,阴阳之本性。天为公,地为母;日为夫,月为妇;南为表,北为里;东为左,西为右。风出高山,雨出江海;霜出青天,露出百草。天地相去万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富贵是君子,贫者是小人。出语不穷,是名君子也[13]。“

(《敦煌变文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人。继其父畅(桓子)为齐卿,后相齐景公。《史记》有传。据《晏子春秋》及《说苑》,晏子曾使吴、使楚。此赋即据晏子使楚事改写而成。

[2]覆:原作”附“,据敦煌残卷斯六三三二改。下面两个”覆“字原亦作”附“,亦据斯六三三二改。

[3]跨:原作”踝“,据伯三八二一改。”跨“是”胯“的错别字。

[4]面:原作”既“,据伯三七一六改。观瞻:仪表。

[5]辖:装于车轴末端的挡铁,以阻止车轮脱出。

[6]趁:追。

[7]”漆虽黑“句:此句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集校议》云:”’其‘字疑为衍文,’漆‘下脱一字,’前‘字前根据甲卷可补’人‘字。’漆虽黑向人前‘,与’墨挺虽黑在王边‘恰可对仗。“伏俊琏《敦煌赋校注》认为”漆“可补为”漆砚“。李之彦《砚谱·漆砚》:”《晋仪注》:太子纳妃有漆砚。“漆砚常陈于人前,故曰”向人前“。

[8]墨挺:袁宏《敦煌变文集校补》云:”’挺‘借作’铤‘,即’锭‘字。“袁说是。伯三八二一”挺“字即作”定“,为”锭“的他音假借。墨锭,即一锭墨。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秦少游有李廷珪墨半锭。“可证。

[9]麒麟:传说中的仁兽。

[10]自”又“至”见大何益“一段:启功校云:”实是错简,应在’得长何益,得短何嫌‘句后。盖梁王讽晏子短小,晏子驳完了短,接着驳小,然后梁王又提出色黑的讥讽。这一段驳小,应在提出色黑之前甚明。可是三卷俱如此作,可知都是根据错简本抄来的。“见《敦煌变文集》校记。

[11]”体有“句:《敦煌变文集》校记:”此句意义不明。乙卷(伯三七一六)作’有檄生于所‘,更不明。“

[12]伫儿:弱劣者。

[13]是名君子:原作”是名晏子“,此从伯三七一六。启功《敦煌变文集》校记云:”既以贫为小人,富为君子,则出语不穷,即是不贫条件之一,故可称为君子也。乙卷较优,应改从。“故改之。

此赋是一篇俗赋。俗赋是受唐代变文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赋体,是为讲唱之用而不是为了案头阅读,发现于敦煌石室。俗赋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押韵以当时口语为准,故事性强,且注重塑造形象,一般篇幅较长。敦煌俗赋现存《燕子赋》(二篇)、《韩朋赋》《晏子赋》等。均无作者姓名。本赋将《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改为使梁,对原材料也有所取舍,且大大增加了对话内容,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故事性。赋将晏子写得既矮小且面貌丑陋,是为梁王的嘲讽做铺垫的。晏子面对梁王的发难,不卑不亢,不慌不躁,还以幽默而辛辣的反诘,使梁王自讨没趣。精彩的对话场面,不仅表现了晏子猝然不惊、思想敏捷、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个性特点,梁王的骄横无理、孤陋寡闻,也体现得十分鲜明。晏子的机智,不仅使自己免于受辱,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愧为春秋时代杰出的外交家。此赋为问答体,但根本不同于文人赋的虚拟假托,而是为了突出故事性与戏剧气氛,这是俗赋的一个重要特点。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