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1648900000088

第88章 笙赋(2)

[30]乐(lè):欢乐。尽室:满座,一室。列坐:指在座的人。

[31](niè):捏,用手指按。纤翮:细管。这里指笙管,其形状像翮(羽茎),因此称为“纤翮”。越:越过,指气流通过。筒、管:指笙管。

[32]吹噏(xī):呼吸。噏,吸。随抑扬以虚满:随着声音的高低变化而使气流或空虚或充满。

[33]勃:忽然。慷慨:形容声音激昂强烈。憀(liáo)亮:犹嘹亮,声音清脆而响亮。顾:却,反而。踌躇:徘徊不前,这里指声音低缓。

[34]张女:《张女弹》的省称,乐府曲名,其声哀。流:演奏。广陵之名散:指琴曲《广陵散》,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35]园桃:古曲名。夭夭:和舒貌,这里指声音和睦舒缓。枣下:古曲名。纂纂:集聚貌。

[36]朱实:红色的果实。离离:盛多貌。

[37]宛:通“苑”,枯死貌。《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屡;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毛传:“宛,死貌。”

[38]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39]尔乃:句端发语词,无义。引:演奏。飞龙、鹍鸡:都是乐章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李善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古相和歌》者有《鹍鸡曲》。”

[40]双鸿、白鹤:古曲名。古乐府有《飞来双白鹤篇》。

[41]子乔:指《王子乔》,古曲名,吟叹四曲之一。李善注:“《歌录》曰:’吟叹四曲《王昭君》、《楚妃叹》、《楚王吟》、《王子乔》,皆古辞。‘”王子乔又是传说中的仙人名。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举:飞,飞起。明君:指《王昭君》,古曲名,吟叹四曲之一。王昭君,人名,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怀归:思归故里,希望回到家乡。《诗经·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42]荆王:指《楚王吟》,古曲名,吟叹四曲之一。荆王,楚王。喟:叹息。楚妃叹:古曲名,吟叹四曲之一。

[43]凄戾:悲凉。嘤嘤、关关:象声词,鸟鸣声。离鸿:失群的雁,离散的雁。鸿,大雁。

[44]含胡:形容声音不清。啴(chǎn)谐:形容乐声缓慢和谐。雍雍:形容声音和谐。喈喈:和洽。雏:指小鸟。从:跟随。

[45]郁捋:口对着笙孔吹气貌。劫悟:形容吹笙时气流相冲激。泓宏:形容声音洪亮。融裔:形容声音悠长。哇咬:形容声音繁细。嘲(zhāo)(zhé):同“嘲哳”,形容乐器声嘈杂。一何:多么。察惠:清楚明白。

[46]诀厉:形容声音清泠而高扬。悄切:忧伤貌。磬折:形容声音抑扬婉转。

[47]若夫:至于。用于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时阳:指春天。川:水流。送离:送别。

[48]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扰:扰攘,纷乱。乐阕:乐终。

[49]疏客:稀客。阑:稀疏,寥落。

[50]弛:放下。弦:指琴瑟一类的乐器。韬:藏。籥(yuè):古管乐器。在甲骨文中,本作“龠”,象编管之形,似为排箫之前身。有吹籥、舞籥两种,吹籥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长而六孔,可执作舞具。彻:撤除,撤去。埙(xūn):古代一种吹奏乐器。陶制,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者,大如鹅蛋或鸡蛋,顶部稍尖,底平,中空,有球形或椭圆形等多种。顶上有吹口,前面有三、四或五孔,后面有二孔。屏(bǐnɡ):隐藏,藏起来。篪(chí):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有八孔,横吹。

[51]促:迫近,靠近。中筵:宴饮之中。携:指携手,手拉着手。友生:朋友。解:去掉。严颜:严肃的神色。擢:出,出现。幽情:高雅的情思。

[52]披:剥,剥开。黄包:指橘的外皮。授:给。甘:甜味食物。这里指剥去皮的柑橘。倾:倒。缥(piǎo)瓷:浅青色酒瓶。缥,淡青色,青白色。酌酃(línɡ):饮美酒。酃,也作“醽”。酃酒,古代名酒名,指湘东地区酃水、渌水酿的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湘州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美,名曰酃酒。‘《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绿醽‘,字变作醽。”

[53]光:光彩,指笙管装饰得富有光彩。歧:指众多长短不齐的笙管。俨:整齐貌,形容笙管排列整齐有序。偕列:并排,排列在一起。双凤嘈以和鸣:这句意思是说,笙管鸣奏时就像一对凤凰应和而鸣。双凤,一对凤凰。嘈,喧闹。

[54]晋野:指师旷。师旷,著名乐师,字子野,晋国人,故称“晋野”。悚(sǒnɡ):惶恐。投:掷,扔。齐瑟:齐人所弹瑟。相传古齐地人善于弹瑟。秦筝:秦人所弹筝。相传古秦地人善于弹筝。李斯《谏逐客疏》:“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55]新声:新颖美妙的乐音。变曲:新作的乐曲。奇韵:奇妙的韵律。横逸:谓层出不穷。

[56]萦缠:环绕。歌鼓:歌声和乐器声。鼓,敲击或弹奏(乐器)。钟律:指音律。

[57]烂:光明。熠(yì)爚(yuè):光彩,明亮。郁:繁茂。这里指气流盛多。蓬勃:盛貌。

[58]秋风咏于燕(yān)路:指曹丕的《燕歌行》,其中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诗句。燕路,泛指燕地。天光重(chónɡ)乎朝日:这句意思是说,弹奏完了《天光》又奏《朝日》。天光,古曲名,傅玄《长箫歌》有《天光篇》。重,再,又。朝日,古曲名,曹丕《善哉行》有《朝日篇》。

[59]大不逾宫:意思是说,声音巨大不能超过宫声。逾,超过。细不过羽:意思是说,声音细小不能超过羽声。参见注释[7]。

[60]唱发:倡导发扬。唱,“倡”的古字,倡导。章:指《大章》,古乐名。相传为尧乐,内容为歌颂尧的功德。《礼记·乐记》:“《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郑玄注:“尧乐名也。言尧德章明也。”夏:指《大夏》,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导扬:引导宣扬。韶:虞舜时乐名。《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武:指大武,周代的乐舞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濩》、《大武》。”郑玄注:“《大武》,武王乐也。”

[61]协和:和睦,融洽。陈宋:陈国和宋国。这里指陈国和宋国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混一:齐同,统一。齐楚:齐国和楚国。这里指齐国和楚国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62]迩:近。逼:侵犯。携:离心,离散。文:指曲调。节:节拍。叙:次序,次第。

[63]失得:失和得。这里指政教之成败、利弊、优劣等。化:教化,教育。醇薄:淳厚和浇薄。

[64]“乐所以”两句:意思是说,音乐能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能够使风气变好,也能够使风俗变恶。

[65]丝竹之器: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这里泛指音乐。桑濮之流已作:意思是说,桑间、濮上之类亡国之音已经兴起。桑,指桑间。濮,指濮上。都是古卫地,在濮水之滨。这里都泛指淫靡之音。李斯《谏逐客疏》:“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葛洪《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于桑间,钧龙章于卉服。”《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66]簧:笙簧,这里指代笙。研:敲击。群声之清:各种清而高的音。这里指清雅的乐曲。群声,各种声音。清,高,与“浊”相对。古乐十二律(十二调),从低音到高音的依次顺序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从黄钟到中吕是较低的音,属于浊音。从蕤宾到应钟是较高的音,属于清音。总:总括。众清之林:各种清而高的音。林,众多。

[67]卫:卫国,这里指卫国的俗乐。邪:不正,与“雅”相对。郑:郑国。这里指郑国的俗乐。淫:过分。

[68]和乐:中和的音乐。《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德音:正统的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孰:什么。与:相当,比得上。

《笙赋》是一篇咏物赋。该赋从笙的取材及其材料产地、生长环境写起,次叙笙的制作方法、发音原理和吹奏方法,再叙笙的外形、音色,中间着力描写各种笙曲的演奏及其审美价值取向,最后归于盛赞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作者盛赞笙乐是最伟大的中和、正统音乐,从而体现出了笙在我国传统礼教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其所代表的音乐审美意识。

此赋多描写,或比喻,或象声,或直叙,或烘托,形象生动。作者描写笙的外形,比喻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表现音乐的审美价值,紧紧抓住“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以掩泪”和“时阳初暖,临川送离”两个场景,把叙事、写景和音乐的感染力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复杂的音乐旋律。

此赋最后曲终奏雅:“惟簧也,能研群声之清;惟笙也,能总众清之林。卫无所措其邪,郑无所容其淫。非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其孰能与于此乎!”盛赞笙乐是最伟大的中和、正统音乐,提倡雅乐,排斥俗乐,总体符合儒家的礼乐教化观念。

全篇押韵,不断换韵,音韵和谐,词藻华丽,句式工整,形式优美。

(杨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