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1648900000060

第60章 鸣蜩赋

傅咸

此赋可能作于御史中丞任上,即元康元年(291)。赋中有”台府之高槐“,”台府“可能就是指御史府。又傅咸《御史中丞箴序》有”余承先君之踪,窃位宪台“之句。按照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的看法,傅咸为御史中丞在元康元年。此赋借咏蝉之名,表现了作者珍惜时光、正直秉公的意愿和能够履行正道的自得之情。

有嘒嘒之鸣蜩[1],于台府之高槐[2]。物处阴而自惨[3],奚厥声之可哀[4]?秋日凄凄兮[5],感时逝之若颓[6]。曷时逝之是感兮[7]?感年岁之我催。孰知命之不忧[8]?咏梁木之有摧[9]。生世忽兮如寓[10],求富贵于不回[11]。且明明以在公[12],唯忠谠之是与[13];佚履道之坦坦[14],登高衢以自栖[15]。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五一,中华书局,1958年)

[1]嘒(huì)嘒:虫鸟鸣声。蜩(tiáo):蝉的别名。

[2]台府:官署名。应劭《汉官仪》:”汉因秦制,故尚书为中台,谒者为外台,御史为宪台。“此处可能指御史府。

[3]处阴:处于阴暗之处。惨:悲痛,凄惨。

[4]奚:为何。厥:其。

[5]凄凄:悲伤,悲怆。

[6]颓:崩塌,坠落。

[7]曷:何故。

[8]知命之不忧:《周易·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9]咏:咏叹,感慨。梁木:可以作屋梁之木,大木。摧:毁灭,崩坏。

[10]忽:迅速,突然。如寓:寄居,暂居。《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11]不回:不邪,正直。《诗经·小雅·钟鼓》:”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12]明明以在公:《诗经·鲁颂·有NFDD6》:”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明、勉一声之转,明明即勉勉之假借,谓其在公尽力也。《笺》训‘明明德’,失之。“

[13]忠:忠诚。谠(dǎng):正直。是:助词。与:偕同,伴随。

[14]佚:安乐。履道之坦坦:《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履道,遵行正道。坦坦,平坦。

[15]高衢:大道。自栖:独自停留。

此赋名为《鸣蜩赋》,实际是借蝉来明志,与此前咏物赋颇不同。赋文一开始就写蝉鸣,但仅用了两句,下面就转入论述。先指出蝉之所以哀鸣,是因为”物处阴而自惨“,这就为下文表示要走正道及抒发履行正道的自得情绪设了伏笔。而人听到蝉声觉得可哀,实际上是感受到了时序的变换,而由时序的变换中体悟到了生命的流逝,生命又是有尽头的。分析入情入理,且转换自然。面对生命的流逝、人生的短暂,作者想到的是要勉力为公、正直行事,正可见作者情性。结尾两句,写作者对自己能够履行正道的自豪、满足情绪。

除了名为”鸣蜩“而却抒发情志这一点外,在分析人们为什么听到蝉声会觉得可哀时,也写得比较特别。作者用了一连串的设问句,自问自答,环环相扣,蝉联而下,既很好地处理了由咏蝉到言志间的过渡,又使得行文摇曳生姿、别有风味,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沉闷。

(赵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