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这是德国教育家亨·奥斯汀所说的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正向心理是后天训练养成的,而非天生就有的。后天形成的特定心理状态,对人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语),那么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普卢塔克语)。
职场上如何做好心理干预?
基本知识ABC
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扔到沸水里,在顷刻的强烈刺激下,青蛙能够迅捷地跳出去,死里逃生。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温水中慢慢煮,等到发现危险来临时,它已经无力逃脱了……在职场中,时时都有着大量同样命运的“青蛙”们——在熟悉的工作中日复一日,慢慢强化了钝感神经,对“压力”已经麻木,动力也似乎总是不够。如果你也是这样,可要清醒了,否则很可能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等着“安乐死”。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来说,对于身边的环境而言,选择一般有四种:
一是离开它:通过跳槽等途径去主动求变,以实现离开它的目的。
二是改变它:所谓人因心境而变,环境因人而变,千里无人的荒漠有的人看来是死寂、可怕,有的人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好诗篇。
三是适应它:如水般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如果自己真的无法改变那就去选择适应它!
四是抱怨它:这是最为愚蠢但很多人并不自知,却乐此不疲地使用的方式。
专家答疑
关键词:定律 坚持
你可以应用它们在任何的领域里。无论是销售沟通,还是设立目标、时间管理、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
(1)坚信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的期望时,所期望的事物常会出现。
(3)情绪定律。“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因此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5)专精定律。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作为目标。
(6)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小贴士
也许你现在做的工作并不喜欢,而喜欢的工作一直无缘去做,那么你可以尝试着先在业余时间接触你喜欢的工作。也许是通过这个行业的朋友的推荐去做一些兼职,也许是通过参加这个行业的聚会和交流,也许是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不要小看这样小步子的靠近。因为它会使你避免仓促进入新行业带来的不适和挫折,也会帮你慢慢适应新工作,取得相应的经验和知识,一旦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的时候,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温馨提示
我们都希望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驾轻就熟,这样对自己才有充分的自信。可是实际情况是,任何人学习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使天才也不可能对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事情立马就上手。我们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已经难能可贵了,为什么不对自己多一些宽容、肯定和耐心呢?
如何修复心理创伤?
基本知识ABC
提到心理创伤,我们就会想到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空难等,其实心理创伤远远不只是这些强烈的事件。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验到的忽视、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或者暴力,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和麻痹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也有学者将创伤定义为“任何一种突然发生的和潜在的生活危险事件”。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心理创伤,心理康复能力强的人,很快就可以恢复;心理康复能力弱的人,可能就会受很大的影响。怎样修复心理创伤呢?教大家几个身体小动作,能有效帮助大家修复心理创伤。
关键词:脚踏实地 钟摆效应
专家答疑
(1)脚踏实地:就是让受伤者主动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
首先坐好:认真感觉你的全身,哪里的感觉最好?第一次去感受自己的“好感觉”。首先被意识到的是整个下半身的好感觉——从臀部到双腿,再到两只脚——确实都感觉不错,很放松。然后试着让两只小腿的肌肉用用力,你立刻体会到双脚踩到地板上的踏实感,之后又会感受到整个沙发把你支托得又稳又舒服。这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僵硬的肩膀向下放松。
这里运用的主要技术名为“脚踏实地”,就是让受创伤的人感受到外在的支持。通常,人们受到创伤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无助”,“孤立无援”,“无所依托”,此时的身体也往往是紧绷的、僵硬的,而“脚踏实地”就是让受伤者主动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即使所有人都离开了你、敌视你,你仍有“大地”给你支持,而且身边的任何东西,如椅子、桌子、地板,甚至是树木、空气都在给你支持。
这样去感受的时候,身体自然就会生出一种放松之感。当你感觉到支持以后,感觉身体的变化,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好感觉”上,渐渐地,一种新的情绪就会来临:“我不是孤独的,我是安全的。”
(2)钟摆效应:通常,在让受伤者从震惊中恢复到相对清醒之后,医生们也会使用“钟摆效应”这一技术,即让被治疗者在身体的“坏感觉”与“好感觉”之间来回穿梭,既要注意到紧张、僵硬等不舒服的负面感受,还要注意到各种积极和中性的身体感受。这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体会身体的各种感受,进而学会分辨神经系统处在失调和平衡的不同状态中的感觉。通过这些,我们的神经系统会获得恢复的能力,我们也重新熟悉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
小贴士
受创伤的人不知道,当我们的心灵受到创伤,同步的,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入防御状态,就像如果突然受到一种惊吓,我们马上就会屏住呼吸、瞳孔放大、身体紧缩。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创伤,也会让身体发生变化,比如生气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同步跟踪”就是受伤者在回想某个创伤事件、遇到某种引发创伤的情境时,同时注意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我们开始注意身体的变化,便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惯性反应,这时候创伤也会慢慢地被修复了。
温馨提示
所谓活化资源,就是让受创伤者重新审视自己内在的以及外在的有利条件。当我们受创伤时,往往会过分的悲观,往往只看到糟糕的一面。而这一技术,就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整合蕴藏在我们外在的、内在的、身体的资源,比如:至少我的身体健康;至少我还有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等等,帮助我们去追踪那些积极的身体感觉,以及因为发现有利资源而引起的身体变化。这个练习有助于建立内在的复原力,更新个人的觉察力,同时镇定神经系统,将积极的经验扩展为内在感觉,获得自我疗愈的信心。
如何有效管理你的愤怒(1)?
基本知识ABC
愤怒需要管理,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总会有些让人挫败甚至想要爆发的瞬间。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愤怒从来都不会没有原因,但没有一个是好原因。”但是,愤怒真的就没有好的原因吗?当然不是。专家说,偶尔的愤怒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总会遇到一些愤怒的事,但如果长期压抑自己,不将愤怒爆发出来,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伤害,比如打击你的自尊,甚至伤害你的身体,带来高血压和心脏病。
关键词:爆发型 隐忍型 愤怒
专家答疑
(1)爆发型愤怒。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气,一遇不顺心的事,肾上腺素会突然上升,导致愤怒突然爆发,更不用说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气。爆发型愤怒的恶果:很难有人在愤怒的同时还能有同情心。所以在暴怒时,你通常会说出很多让自己事后后悔的话或是做出很多事后无法弥补的举动。要改变,等待怒气消解。研究表明,愤怒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钟,就如暴风雨一般,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所以如何度过这关键的12秒,让怒气自然消解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数10个数,当你做完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
(2)隐忍型愤怒。即使你的内心有一万个愤怒的火球,但你仍然展现给别人一张笑脸,对真实情绪进行不露痕迹的掩藏。
90愤怒最基本的作用是预示某事出了错,并且推动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对这种预示视而不见,你就会以自毁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怒气,而且你还会给别人的坏行为开绿灯,并拒绝给别人修正错误的机会。如何改变这一点?首先要挑战自己的核心信仰,然后将自己置身事外,最后进行“健康”的对质。如果有人责备你,你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语言进行反击。对方可能会对你的语言感到吃惊,甚至有些生气。但你知道吗?他们会原谅和习惯你的方式。对于家人和好朋友来说,隐忍型愤怒往往比直接表达出来的愤怒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小贴士
破坏型愤怒
“哼,不让我玩游戏,那我删除电脑上所有的游戏!”你不喜欢面对面的斗争,但你也并不是一个会被轻易击败的人。当人们觉得自己正面抗争不过别人时,就会变成“隐秘的愤怒者”,偷偷地对别人进行攻击。 这样做的后果是你的确能经常挫败他人。但是,你生活的目的是不让别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努力争取让自己得到幸福。这种破坏型愤怒带来的结果就是:双输。 所以要改变这一点:
(1)允许自己生气。告诉自己,愤怒是你告诉别人你已经对他的摆布感到厌倦的一种方式。
(2)为自己争取。与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报告或者故意开会迟到,你不如鼓足勇气告诉老板,你长期以来超负荷的工作量已经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围。
(3)学会掌控。如果你因为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却无法达到而感觉不舒服,你不能转变成破坏型愤怒者,而应该在此之前做些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比如你无法独立承担房贷或家中的经济支出,你应该告诉伴侣你需要他的支持和付出,而不是一边随便再找份工作努力维系,一边却充满怨气经常对家人发脾气。
温馨提示
愤怒本身不过是你情绪冰山的一角,它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被其他的情绪所引发,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愤怒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愤怒,而是找到引发自己愤怒的情绪,在愤怒之前消除这些情绪,从而去掉愤怒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何有效管理你的愤怒(2)?
基本知识ABC
嘲弄型愤怒:
你为什么爱嘲弄?因为在过往的生活经验中,你认为直接表达负面情绪是不对的,所以你选择了一条非直接路线。如果对方生气了,你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错。毕竟,你只是在开玩笑。难道现在的人已经开不起玩笑了吗?尽管你觉得你的语言里充满了智慧,但再有智慧的尖锐地嘲弄也会伤害对方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要改变这一点:
(1)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嘲弄是一种被动的攻击性沟通,这更容易伤人,尤其是很亲近的人。找到合适的词语直接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时候会更奏效。
(2)表达要坚定而且清晰。对于孩子来说,简单而温柔的提醒,如“在沙发上乱跳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所能清楚传达的信息远比下面的这种幽默好上几倍,“哦,别担心,你这么做只会让我再准备2000元钱来买一组新的沙发。”
(3)在感到愤怒之前说出来。在等待爱迟到的朋友时,在她来之前,进行不满表达的各种练习,这样能避免当你看到朋友后进行尖锐的嘲弄。
关键词:习惯型愤怒 自责型愤怒
专家答疑
习惯型愤怒。
你为什么会习惯性愤怒?如果你总是如此直接地表达你的不满,或者这种情绪经常会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那么在这些愤怒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你不敢正视或不曾留意的怨恨、遗憾或是挫败。也许是你嫉妒你的同事升职了而你自己却没有。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习惯性地一触即发,那么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需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期望不让你生气和发怒。或者他们会选择远离和逃避你。 应该改变这一点:
(1)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哪些才是你真正满意的?但如果你直面内心也无法找到自己发怒的底线,你需要去向专业人士咨询了。
(2)留意愤怒的迹象。对自己快要愤怒的反应和感觉要敏感,当你愤怒的时候,你的手是不是不知不觉地攥成了拳头?当你能够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快要生气时的种种迹象时,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将到来的怒气。
自责型愤怒。
你每次都把所有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你为什么容易自责?也许你的自尊受到过重创,而且你发现对自己生气发怒,比对别人生气发怒要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做法的后果是:长期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将愤怒藏在自己的内心,容易产生对自己失望和不满,久而久之会导致抑郁症。 要改变这一点:
(1)质问自己。每当你要怪罪自己的时候,开始质问自己:“谁告诉我这事应该由我负责?”然后再问自己,“你相信这一点吗?”认清真正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将本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2)提高自信。列一张清单,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找回自信是避免过度自责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在这一点上有问题,可以寻找专业人士帮忙。
小贴士
酗酒、飙车、寻衅等都是具有显著男士特征的一些愤怒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来对他人或自身的伤害。运动,或是观看运动是男士偏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把愤怒转移到运动或运动对手身上去可以把愤怒合理化进行表达。当然,表达方式很多,最值得推崇的就是直接表达。当愤怒得以表达的同时,其威胁性就消失殆尽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心理医生充分地交流你脆弱的心理感受,让他们冷静地告诉你如何不用攻击行为就可以处理问题。
温馨提示
男性心理健康有四大基础条件:深刻了解自己、善于与人相处、有效地控制情绪、较好地自我塑造人格。
中医治疗心理疾病有什么方法?
基本知识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