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河看来,在职考生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许多时候会遇到困惑,因为不想让领导知道自己想报考其他岗位,以免招致领导、同事的负面“看法”。万一考不上,可能会影响你在现单位的工作。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慎重考虑。可以打电话谦虚客气地跟招考单位沟通一下,请求缓交几天。甚至可以找个善意的小借口,比如“单位领导出国考察了,已经征得领导口头同意,他回国后就可以盖章”。一般情况下,招录单位是能理解的,可能就不逼你现在马上提交个人声明了。如果这种情况下,对方仍要求你提交个人声明,建议不要书面直来直去,这样会让这个单位怀疑你和现单位的关系“很僵”,有可能会觉得你处事、协调力差,这会影响到录取。一定要坦诚地争取到现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不要任性、不要固执己见。在报名阶段就和现单位闹僵,是不理性的表现。
如果没有特别要求,你可以这样写(仅供参考啊,小河也没写过这个)
现在说第三种情况。有的同学已经准备考研、考博,或者目前有着“鸡肋式”的工作,只是把“考公”当成一种机会,让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性,那么,小河建议你选择不冷也不热的岗位,侧重自己兴趣高的、岗位招录条件要求低的、预期发展空间和平台相对较好的。这样一来,胜算较大。
(4)心得分享
根据自己对考试的预期目标来选择岗位;对于看中的岗位,要在报考时认真研究报名条件,并且认真准备相应的材料,以便较早、较快地通过资格审查,早一天为这个岗位去认真备考。
9.怎样选教材可以考出高分
(1)选教材的小窍门
准备三套辅导材料:两套基础知识教材(尽量选择两个不同出版社出的)+1套模拟冲刺题(最好选择历年真题)。
为什么要准备三套呢?这三套材料就是为了“三轮复习”而备。考试时间本来就短,为什么还要分为三轮?
首先,这是考试特征所致。考前复习时间短,以高强度、高效率记忆为主,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强化一遍,在三个版本教材频繁出现、重复出现的那些内容,往往就是考试的考点、重点、难点,这样在你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直观轮廓,轮廓内的那些内容,就是你无师自通地为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而反复三遍复习,也让你的记忆更为牢固,思路更为开阔,解题更能心中有数。
其次,“考公”教材辅导书,本身有先天的不足。因为目前的公务员考试辅导材料,有多个版本并行,个个都吹得神乎其神,个个都是“最权威”“最专业”“最押题”,就差没说自己这套教材的作者就是“国考”出题教师,你按照这个教材复习,保证两门课都满分了。这几年,公务员考前辅导班也风生水起,办班的机构和个人也个个赚足了考生的钱——可怜的考生!还没进入考试就先悄悄挨一刀。哪像本书作者要把全部稿费捐出,设立培训项目,资助学弟学妹们!这种情况下,教材更要选准。
小河有一同班同学,毕业后在一个三线城市做“公考”辅导和在职培训,短短几年已经成为当地“资本家”,毕业5周年校庆,都是这位同学主动包场,打扮得像“外星人”。酒席间据说他已经换了多辆世界顶级名车,连相应的培训班也都硕果累累。作为普通考生,你怎么知道培训班哪个是大忽悠,哪个是小忽悠?我知道,但我不能讲。但有一点可以告诉你:个个都有忽悠成分,无非程度深浅不同。
(2)无敌制胜的“三轮复习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只复习某一个版本的辅导材料,即使你把基础知识和模拟题全做了,仍然有可能存在知识点上的空白。尤其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各种辅导教材良莠不齐,知识错误、编校错误都存在,在复习环节很容易发现。而多复习几个版本,可以查缺补漏,补全教材本身的不足。在“三轮复习”的过程当中,每一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第一轮复习以一套基础知识为主,把握大致题型特点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第二轮复习以另一套基础知识为主,此时需要做的是掌握知识重点,寻找解题技巧。第三轮复习,则以第三个版本的模拟题为主,并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答题的综合能力。
最后一个原因:短时间的题海战术,有助于迅速扩充基础知识。准备考公务员的人,多是20多岁精力最旺盛、体力最充沛、记忆力还没有衰退的年轻人。多做一道题,就有多得一分的可能性。人这辈子没有几个这样的转折——1—2个月决定人生方向。
这个考试对许多人来说,是不亚于高考的重要机会、难得机会。
既然多做几道题,多看几页书,就有可能多考几分,那么别怕累,别畏惧。
(3)心得分享
1.“三轮复习”符合备考心理,考生最易接受并取得实际效果。
2.教材良莠不齐,多个版本参考,就为正确多一分保证。
3.考前的题海战术有必要,在有限的备考时间中,三个版本教材是经过多人实践效果较佳的。
10.“在职报考”和“要不要上培训班”
笔者有一学弟,这位学弟在天涯社区的网名是“秦小豆”。
他在外省一所普通高校理工专业毕业后,到北京打工几年,在公司做到了主管,收入开始攀升,但毕竟还算是“北漂”一族,对压力大、强度高、未来不确定的工作不满意,决定报考公务员。
他按笔者的建议,使用我们这本书介绍的方法,以相当高的笔试、面试分数考取中直某机关公务员。他曾在天涯社区发帖,介绍自己的考试过程和经验。在他得知笔者正在系统地整理考试经验和备考方法时,他中断了帖子的持续更新,并把自己的博文发来,用作案例与各位学弟学妹分享。在此,笔者表示对秦小豆同学的深深感谢。
秦小豆复习的时间虽然接近3个月,但他是边工作、边复习,由于在公司做个小主管,他的杂事还真不少,真正有效的时间也是21天左右。因此,对有工作在身的在职考生来说,下面的方法显然是比较适合的。
(1)秦小豆的自述故事
话说当时决定考公务员时,我的心潮起伏不定。仿佛一种新生活即将开始,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既有新奇、期待,也有茫然和压力。
一路胡思乱想着到了公司,恰好这天没啥重要的工作要做。这天是8月末,立秋已过,天气开始转凉,但户外仍然烈日炎炎。这一天,整整一天,坐在办公室,基本没做别的,一直在查信息、做计划。期间老板打过一个电话,几个下属来汇报工作,我都简要回复,心思始终琢磨怎么应考、备考。
到下午下班时,我才发现空调都忘了开,衬衣都被汗水打湿了。但这一天收获也蛮大的。因为我上网搜了一些信息,并根据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实际情况,大致梳理出几个头绪:
a.关于考试。
1.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一般10月中旬左右报名,11月下旬的双休日考试。这期间有5个星期左右的备考时间。岗位信息、报名、流程等等,都需要关注国家人事部的网站。
所以,国庆节长假一过,我就要密切关注报名网站了。
2.无论考什么岗位,笔试内容基本是统一的,主要考两门,上午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考《申论》。考试在同一天内完成。
3.报名需要一个流程,还有资格审查,所以报名要早,万一某个岗位通不过资格审查,还能有机会再报另外一个岗位。因为,报名和审查周期一般只有7天时间。
4.有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和复习资料。××版、××版等等,各种材料大同小异,都在标榜自己正宗、押题率高。
这些材料可以在新华书店买(最便宜的新华书店可能是王府井,有会员卡可以8折);同时,甜水园有个图书批发市场,按以往买书的经验,这里可以75折买到。而在当当网、卓越网上面,65折就能拿到。所以,教材要在网上买。买什么呢?为了以防万一,从网友口碑较好的版本中,选择两个出版社的各1套完整材料。
5.时事政治方面可以等离考试半个月内突击。
6.最新的教材要等考试大纲公布了才能出来。所以现在可以按去年的旧教材复习,因为基础知识在哪一年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等考试大纲下来,再购两个出版社的若干套“冲刺模考”卷,这尤其对《申论》有帮助。
b.关于工作。
1.工作怎么办?前面说了,现在是8月下旬了,满打满算也就3个月复习时间。如果放弃工作去全职准备考试,这意味着考试结束后,还要再重新找工作。而11月末不是找工作的好时机,再说了,即使找到工作,后面还有面试、体检等等事宜,找新工作肯定不理智。北京的消费水平高,如果三个月不工作,全力去复习,无论最后考试成功与否,这几个月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都会让我吃不消。工作后考试,跟上大四时准备“考研”、“考公”不一样。我不能冒这个险。所以,工作必须保留。
2.主动跟老板谈,把实际情况都说一说,并且最近三个月少拿一半的工资,或者只拿25%的工资,会按实发工资标准,做相应的工作。——保证让公司不受损失。但在考试后,希望能继续回来上班,保持原来的收入。
3.明天一早即和老板谈,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无论如何,工作岗位不能丢。即使3个月没有收入,只要笔试结束后能回来上班也行。
c.关于备考时间和计划。
1.复习要点:知识点重复背诵、记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理和逻辑一块,只看备考教材肯定是不行的,要读辅助材料——我决定把大学本科时的《高等数学》和“自学考试”体系中的《普通逻辑学》拿来,尽快复习或者学习一遍。因为复习自己用过的本科教材,会很快地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而由于是理工毕业,我没有学过《普通逻辑学》——可能各高校开设课程不一样,也许有的理工专业也开设“逻辑学”,反正我没在学校学过。之所以选择“自学考试”系列中的书,是因为这一系列比全日制大学的课程难度要小一些。时间这么短,我不可能学成那一门课的优秀生,但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还是来得及的。
d.买书。
当天在网上网购了这样的书:(请原谅我隐去出版社,一是为了避免替出版社做广告之嫌;二是担心误导各位朋友。
因为不同的人,选用的教材也是不一样的。总之,选书,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
1.××社和××社的复习教材各一套
2.××社的《普通逻辑学》
3.供“托福”考试用的天文、地理、历史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若干。(因为在网上查后发现,“托福”考试的几篇阅读文章,往往涉及火山、台风海啸、历史、考古等,这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些是重合的。)
4.两大本“记事本”。一本用来写学习计划、备考心得;另一本用来整理知识点、画结构图之类的。前面说了,我是学理工的,对零碎的知识不擅于死记硬背,但喜欢把一本书、一个章节或者一个知识点,用图表、框架、符号等画出来。
画出的这个东西,别人看不懂,但我自己一目了然。复习是为了方便自己,所以,要用自己最易于接受的方式。
能否考上,根本掌握不在我手上。我所能做主的,只有我自己的时间、教材、选择一个合适的岗位等。尽人力,顺天意。当天晚上这样想着回家,挤地铁时浑身充满力气。回到家中仍在搜集相关信息。临近子夜时,又一个问题突然跳进脑海:要不要报个培训班?
(2)要不要上培训班
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多数考生都想到过的。我的建议是:
有钱有闲,当然要去上;有钱无闲,购买并认真学习书本材料;无钱有闲,多用网络免费资源。
如果你愿意上,网上搜索,可以报名的班很多。老师会教给你一些技巧,会让你迅速了解题型、考试大纲、两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老师们的煽情话语中,你能很快地进入备考状态。尤其是跟许多考生同学一起参加辅导班,这些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的斗志本能地会增强。
辅导班对应试肯定有不错的效果,但考生如果因此就把全部希望寄托于辅导班,平时上上辅导班,课下把书一扔,还误以为这样就能胜券在握,那恐怕最后会失望了。常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何况有些辅导班的教师并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属于纸上谈兵型。即使他们符合报考条件,和考生们一起去考公务员,他们也未必能比学生们考得好,甚至可能都达不到录取线。这就跟“新东方”外语辅导班的老师们一样,他们个个都是“考试精”,手上都有“机经”,考前甚至能押题,但要让他们和学生一起参加托福、GRE考试,考出高分的往往是学生,而不是他们。如果你还不明白,再想想,如果让你高中时的老师们和你同台参加高考,你认为他们一定能比学生考的分数高吗?
辅导班学到方法,课后勤学苦练,才有可能真正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成绩的得到,即使偶有侥幸因素,但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还是靠天赋悟性和后天勤奋努力而换来的。
(3)心得分享
相比应届考生,在职考生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因而在笔试和面试环节更加用心。但由于他们有一份必须要做的工作、必须要尽的社会责任,他们会遇到应届考生难以想象的各种实际困难。理顺工作学习环境、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成为在职考生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