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
16417700000007

第7章 成章篇(6)

在衡中的时候,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每天都是漫天飞舞的白色卷子,抬头听讲,低头做题,似乎青春的动作就那样定格在单调的抬头低头中。每天我们都在拼命地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那解不出的几何题,那算不出的数列,那永远都选错的单项选择,那总是跑题的作文题目,那绕来绕去绕不对的自转公转,那背来背去还是背混的唐太宗和唐玄宗民族政策,那拗口饶舌死掉无数脑细胞的国体政体,构成了我们的青春。看似被安排得没有一丝空余的生活里,我却总会感到孤独,那是内心的一种渴望。我内心有些疑惑却无法与人交流排解,同学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不能耽误别人的时间陪你聊心事。于是我便有了自己的记录本,一个很小的64开的糖果屋的本子,上面点点滴滴记录了我高三一年的心情和反思。我在衡中高三的时候压力很大,很多想法憋在心里无处排遣,很是孤独。于是这个本子就成了我倾诉的对象,我会思考很多关于怎样学习,如何更加积极快乐地学习,如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动施力者而不是被动受力者。

我觉得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会感到孤独,我们会反思。我相信每个在衡中的孩子都会有感到孤独无处排解的时候,这种孤独可能来自你内心的迷茫和困惑。纠结着这样努力到底会不会有成果,纠结着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下去,纠结着有些固执己见不被老师看好的做法还要不要一意孤行,纠结着内心那个遥远的憧憬究竟还能否实现。而我觉得,孤独是一个强者也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状态。你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小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反思自己,反思所学的东西,反思未来的路。

当你有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心境时,不妨多多反思,此刻的孤独,也许正是你决定自己未来道路的时刻。

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已然大三了,想想昨日,似乎还是那个梳着马尾,穿着牛仔裤,背着双肩包,对一切都好奇的大一新生。而如今,却是只能在那个已经很是熟悉的燕园里感叹岁月是一把杀猪刀。

想想在北大成长了这三年,衡中给我身上留下最深的烙印便是杂草一般旺盛的斗志和逼迫自己到绝路的勤奋。其实来到北大,每个人头上都有光环,没有谁比谁更天才更聪明,这是一个不讲谁是天才的时代,这是一个看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的时代。我学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河北的高考英语不考听力,而我们高中所学的英语其实更多程度上是在教你如何做题答卷子。于是初来乍到的我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身边的同学不是高中外国语学校的就是在美国待过几年,要不就是从小参加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口语大赛。而作为一个连听力发音都有问题的人,我刚上课的时候听不懂全英文授课,不敢跟外教老师开口讲话。这个时候的我闭上眼睛全是绝望,可是我想到自己是从衡中出来的,三年的衡中生活教会我的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还是能做到。揽月楼前面的“勤能补拙”始终是我激励自己前进的标语,于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在未名湖边读英语听听力,7点半进图书馆,晚上睡前一个小时听听力便是我的大学。

我从来不是个聪明的人,但是我可以很努力很刻苦。上课我会录音,下课整理录音,把听不懂记不下来的笔记补全;有空就泡图书馆,看课本查单词,累了就翻翻人文社科的书籍换换心情;周末早早去占图书馆阳光最好的桌子,在那看英文资料,听英语公开课;每天在电脑上用英语记日记,算是让自己习惯一种英文的思维;会找一个语伴,每周一两次出去和语伴交流互动;把手机电脑调成英语模式,强迫自己每天满眼看见的都是英文。

现在的我,虽然写essay,写paper还是会词穷,修修改改好几天,但是带个外国教授逛逛校园当当翻译,看英文电影不看字幕,自然的和外教交流已经是毫无问题了。虽然我知道这些在那些英语水平本来就很高的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经过了多少努力才让自己由一个菜鸟蜕变为现在的雏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光蹉跎的是岁月,但是努力打磨的是心性。没有什么东西扛得住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坚持。

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读到这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时候,心头莫名一热。这是一男子思念回家省亲的妻子,盼其早日回家的信里写的。妻子读到这句诗,簌簌地竟落下泪来。

我读到这句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的竟是与我挥别三年的衡中。衡中沉淀了太多我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我有过年级第一的欣喜,也有过100多名惨痛的失利;在这里,我曾经每天最早冲到教室最晚一个熄灯离开,汗水洒遍每一寸草木;在这里,我曾经有过压抑的难受躲在操场一直哭泣的经历;在这里,我曾经和朋友一同讨论平行时空异次元。衡中,承载了我青春里最拼尽全力的奋斗,也给予了我一直走下去所需要的勇气和努力。

在燕园里,我尽情享受着这所最美丽的校园带给我的洗涤。我聆听着大师的教诲,无论是大国崛起还是昆曲赏析,无论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音乐还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我在图书馆里徜徉浩瀚的书海;我在百年讲堂欣赏天鹅湖的芭蕾舞和孟京辉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我在未名湖边晨读,我在博雅塔下散步。而我知道,我今天在燕园所能拥有的一切,都是用当年在衡中洒下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每当在北大里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我总是让心静下来,然后让思绪飘回到衡中。因为只有把心放回那个地方,我才能够汲取我所需要的所有正能量,然后无畏的前行。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我的心总是回归衡中,因为我知道,这里有我需要的正能量。这里开的花,是我最喜欢的向日葵,因为它总是把根深入黑暗的泥土,把头望向灿烂的骄阳。

珍惜一切,享受拥有

382班冯雅璐

2011年考取清华大学

步入清华园已然一年了,渐渐地熟悉了这个园子的一切一切,也开始享受园子的悠闲与忙碌。

犹记得开学的第一天,刚刚和班里的新同学见面,黑龙江的大状元(后来得知的)就迫不及待地问我们,“谁是从衡水来的呀?”后来,每次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一旦说到我是衡中来的,总不免被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被膜拜,或被佩服。

而我同样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朋友们得知我要去衡中读书,都在同学录上给我写“去那个炼狱好好‘享受’吧。”由于没有住过校,刚进衡中的时候,也是各种的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发现,在衡中,想要成绩好,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或许是因为生活比较的单纯吧,只要把心放静,放平,稳稳地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名列前茅不是很难。而现在,很难再找到那样静的环境,静的心境了。

确实,在衡中,有时候大家会因为学校制度的严格而发一些牢骚,但是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那句话,“衡中给你受益终身的教育”,到了大学,虽然背后没有了“追求卓越”的四个大字,但是这个词语或许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的骨髓,使得我们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园子里依然能够坚定不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顽强地拼搏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经历过衡中的风雨,任何的风浪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追求卓越的勇气!”时光将我撵出了衡中,但我懂得了“珍惜一切,享受拥有”。

人总是要前进的,而这个“集天下英才于一地”的园子,真的拥有了太多太大的内涵,需要你用心的,一点一滴的去品味,去学习。

在清华,我珍惜“学术坊”,这里有各系的大牛每天晚上主动地为你答疑解难;在清华,我珍惜“SRT”,有共同想法的孩子可以聚集到一起,共同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清华,我珍惜“各种社团”,有共同爱好的筒子们可以一起切磋技艺,交流感想。

清华非常重视班集体的建设,我们在大一的时候,班长和团支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班级的感情交流。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女生,但是我们和男生的关系却是非常的好,非常的和谐。大一的一年,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非常快地融入了这个非常有爱的集体。班级的每次活动出勤率都是90%以上,大家一起开团活讨论热点时事,一起去燕园唱清华校歌,一起去比格为同学庆生,一起玩杀人high到半夜,当然也有一起上集体自习答疑……在上学期的评比中,我们班以“独一无二”的风采一举斩获了“校甲级团支部”的称号,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大家庭的肯定。感觉非常的幸运,能够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最美好的年华遇到这样一群朋友,一生的伙伴。

珍惜一切,享受拥有,无论你身处何方……

迟到的回忆

386班许哲

2011年考取北京大学

不想说“时间过得真快”这类老生常谈的话,但是的确是这样。离开衡中已经有一年多了,在北大的这段时间我依然时常回忆起衡中令人难忘的点点滴滴。其实从衡中毕业之后一直想写一些东西来让自己铭记这不平凡的三年,但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衡中留给我的一切,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更加深刻。

记得语文老师王文霞老师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让人什么都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也许这句话到现在我才慢慢真正地理解。

在外人眼中,衡中也许是一个管理太过严格的学校。外界太多的质疑和传闻让人们对它有无数种理解。在大学里,每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是衡中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满脸的惊愕,总会有人问我:“你们跑操的时候真的是要站那么紧吗?真的是要背书吗?”大家总会觉得衡中是一个只有如做题机器般学生的学校,学生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还有不可逾越的纪律。其实,对于一个每年有几十人考上清华北大的高中,这样的质疑也并不奇怪。但是我要说,真正体验过、经历过在衡中的三年之后,我对母校只有满满的感谢。

高中的三年无论对于谁都必定是充满挑战和艰辛的。从高一到高三,我也逐渐锻炼自己的心志。从刚开始远离父母的孤独、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到后来成绩渐有起色,再到高三时期压力之下的极不稳定,最后临近高考时的积极调整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过程真的很漫长。这一路上因为有了老师、家人、朋友的陪伴,才让我如此坚强地面对一切失败和打击。我不想说太多的空话,因为那些看似华丽的话语也许并不是大家想要听到的。我想最平实最朴素的语言似乎才能更加真实地记述我从衡中到北大的心路历程。

一、你能是因为你相信能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位当时衡水市的中考状元(她后来考上了清华)。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是很好,而且我并不觉得她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比我长(那时我几乎中午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去吃饭),但是我的成绩总不见起色。有一天我问她到底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好方法,记得她说:“你能,是因为你相信你能。”真的是这样,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谁还会相信你。班里同学的水平相差其实并不多,不要觉得你本来就比某某差。只有相信自己行,你才有勇气来面对失败和挫折,你也才能够让老师认为你有提升的能力。

说实话,虽然我当时把北大定为自己的理想大学,但我绝大多数的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年级的前几名永远是班里经久不衰的尖子生。可是我就是坚持了下来,一直把北大作为自己的目标,我相信自己,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超过别人,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我,无论别人的目光是鄙夷还是冷漠。

高三那段时间,我成绩波动特别大。尤其是分班换了同学和老师之后,自己有很多的不适应。两次考试,时间相隔仅仅有一个月,我一次成绩年级排名80左右,而下一次却排到了800多名。但是我没有过多的懊恼,似乎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在和老师和家人说起的时候我自己都带着几分滑稽的语气。因为我相信,这不是高考。既然我有考80名的实力,我就相信不是我的能力有问题,我就相信我能够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方法。而事实上,高考的成绩是我高三一年最好的成绩。

二、我要上北大

高二的暑假,我曾到北大参观,那是我第一次来到北大。在西门,我站在“北京大学”四个字下面照了一张照片。后来我把这张照片贴在了自己的书桌上,每天离开座位的时候总要看一眼。

翻开高三时学校发的“计划本”,在距离高考156天的时候,我每天回宿舍之前都会在纸张的最下端重重地写下“北大”二字,不论心情是好是坏,不论成绩是好是坏,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考最后一天。无论一天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也无论自己有多么累多么厌烦,当我认真地写下“北大”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能放弃,我不能轻易放弃。那时“我要上北大”似乎成为心中的一个符号,一直支持着我走到最后。

还记得距离高考最后的几个月,班上每天都有同学在上课之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目标大学、竞争对手或是自己的座右铭等等,日期由大家自己决定。当时我选择在5月4日这一天,为此我准备了很长时间。我站在讲台上,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说出我的理想。现在我依然记得,我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我不希望高考之后,我指着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人的照片对别人说‘这个人是我们班的’,我要说的是‘这个人就是我’。”那时看似遥远的梦想,如今真的已经实现。

三、勤能补拙是良训

我必须要承认自己并不属于聪明人,也不是那种老师一讲就会,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生。班里聪明的“天才”有很多,那些每天花同样时间却能够比我做更多的题、做得更好的人有太多太多。学校每年也会请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介绍学习经验,每次听到他们说自己没有考进年级前30,就到了成绩的最低点之类的话,我的心里总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才们的讽刺。像我这样一个非典型理科生,一个数理化拿不出手的女生,确实感觉上课或者做题有些吃力。但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每天晚上下自习之后,我尽量能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多多总结,然后锁上教室的门,再飞快跑回宿舍。但也不是说光靠蛮干,毕竟到了高三大家都会努力,重要的还是效率,还是在于你学习时的专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