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到衡中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自己可以在5分钟之内起床叠被刷牙洗脸冲到操场,也没有人会尝试为了吃饭而飞奔不止,更不会有人理解看似魔鬼般的生活背后的欢乐。只有当你融入其中切身感受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这是一群胸怀梦想的少年,和一群兢兢业业的教师,在共同用毅力创造奇迹。看似枯燥的重复训练下,有无数的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没错,这就是衡中给我们的,一种相信自己,靠毅力赢得一切的坚定的决心。
这里的毅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毅力。就是说不是一条路走到天黑的钻牛角尖的坚持,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做出了最合理的选择,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这与第一条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有明确而合适的目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下去就是取得胜利的最好保证。
会有人在夜里流泪问自己,受这些累吃这些苦是为了什么,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又能带来什么。的确,苦也吃了,累也受了,结果也有了,却发现前方等待的是更大的挑战,似乎没有尽头。其实生命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尽头,没有止境,甚至说,没有退路。当你畏惧向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后退之后,你连原来的位置也达不到了。所以,不必问为什么,只需要认认真真一步步地做下去,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收获。
有人说衡中是培养疯子的地方。可是事实证明衡中走出来的学生都很正常,而且很优秀。没有必要担心自己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别人能做,你也可以做。只要别人能适应,你也能适应。人的体内都是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的,开发出来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衡中就是给了孩子们一个这样的平台:大家都痛苦的时候,也就不觉得痛苦了,甚至还会衍生出各种欢乐,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没有卓越,只有超越
404班颖哲
2012年考取北京大学
时常想起巩建英老师的一句话:“走出衡中不英雄,就不是真正的衡中人!”反观自己,已经从母校走出近四个月,我不敢冒昧地问衡中给了我什么——衡中能给人的太多太多——我只能俯首反思:我从衡中得到了哪些?最浅层的回答是:我是通过衡中走进了北大。高考结束后跟几个初中同学交流,很多曾经成绩也相当不错的同学高考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进了一所勉强说得过去的高校,有些竟选择进衡中复读。我当然不是说衡中就是比其他高中好,只能说适应衡中生活后的我,在这里的确收益良多。没有衡中的资源,我考进北大的概率几乎为零。衡中的资源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假期里,很多亲戚朋友找来借所谓的“衡中内部资料”,可我总觉得,衡中提供给我们的资源远不止这些。在衡中,总有陪伴我们的老师和并肩作战的同学们。这篇文章我差点就要写一同拼搏欢乐的208的舍友们,那天看见枫鸿在空间里写上个中秋一起发月饼,我想起了好多,想起少煜考完回来时全舍人帮忙搬东西,想起李梦在集训时跑回教室递来一封信说我们约定一起考清华,想起教师节前舒雅躲进厕所小心制作精美的礼品,想起枫鸿受委屈时几个人陪她聊到深夜,想起短假留校时跟李会婷边洗衣服边说笑,想起我还把水痘传染给了她……我们每天早上自创一句“励志名言”相互鼓励,我们在宿舍墙壁上开辟学习交流园地,我们一起背《六国论》,一起打扫卫生……网上有文说衡中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可这里却留下了我们无尽的回忆。在宿舍跟舍友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各种各样的玩笑,在老师面前,我却会自觉不自觉地遮掩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可同时又总是希望老师能发现并帮我指出不足。现在想想,不知要给老师带来多大麻烦,还偶尔会让老师以为我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同学说我“奇葩”,因为我居然喜欢那个骂人不留情面,又常在课堂上讲些冷笑话的数学老师,可是喜欢就是喜欢,没办法,在他当班主任时我改掉了那么多坏毛病,不感激他怎么行?“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衡中的老师那么让人信任,印象中很少会有老师在同学们面前表示不耐烦和厌倦,老师们似乎时刻准备着为同学们解答疑惑,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有时觉得衡中的三年生活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更加敬重,在知识面前更加谦虚,虚己外求,披迷内省,才得以不断进步。
如今走出衡中,又能得到众多学长学姐的指导帮助,更是觉出衡中资源之丰富与宝贵,这些都是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从我自身来讲,在衡中学习的三年我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善于反思,敢于承诺,还有不断地为着目标而努力的决心。初三的一次市抽考时巡查的老师进教室在我座位旁说“要是在学校能排到一二名,就能上清华北大了。”差点没把我吓晕。进衡中前填表,有“理想大学”一栏,我觉得填北师大都冒险,只是不想例外才战战兢兢地填了“清华大学”然后提交,落荒而逃。在衡中我的“野心”开始逐渐膨胀,高一想要学习奥赛,高二幻想考少年班,高三执著地要考清华北大。有了野心就敢于承诺。目标越高便越频繁地感觉成功无望而恐惧,承诺则会让我感到有责任,从而驱除内心的彷徨。歌德曾说:“只要人一许下承诺,所有踌躇与逃避的可能都变得无效……”在一个人清晰地对自己许下承诺的那一刻,所有能助人成功的事物也就全部出现了。因此,无论你的能力如何,也无论你的梦想为何,请在此刻对自己许下承诺。
衡中的种种记忆,有峥嵘有美好,我从衡中收益颇多,但也有不少旧毛病仍要不断改正,高二我在宿舍说“没有卓越,只有超越,超越自己就是追求卓越!”现在也把它拿上台面,勉励自己不忘母校“追求卓越”的校训。
端正心态,找对方法
410班潘寅旭
2012年考取清华大学
学习态度
衡中三年,终生受益。回顾往昔,觉得有几点可以跟大家分享。
1.不厌恶。不要厌恶你的学校和老师。我中考时的分数并不是很高,勉强进了衡中。但我并不为此高兴,因为我早听说过衡中是多么的“可怕”,要不是家长的劝阻,我可能会在县里上高中。就这样,我带着一种厌恶的情绪来到衡中。高一的第一任班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文盛老师。严名在外,这种感觉也影响了我对其他老师的看法,以至于影响了我高中初期的学习,使我一开始就落后于别人。这也是我学习基础不牢的原因之一,反映在高考成绩上,就是我的分数刚刚达到清华的分数线(加分后),因此没有一点选专业的余地,只能任人调剂。所以我要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正在高中拼搏的学弟学妹们一句忠告:不要厌恶。
2.不要抱怨。衡中的老师是比较严厉的。衡中的作业又是异常的多的。这些特点到了高三就更加明显。于是我经常会抱怨:为什么英语总是留那么多的作业;为什么化学老师总是要求那么苛刻……这些抱怨使我自己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中,几乎没有心思去学习了。
这种抱怨是很害人的。首先,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话有许多老师和前辈说过,但直到高三后期我才渐渐明白了这话的意思。不过就算高三才明白这话,我觉得也不算太晚。怕的是你一直处于抱怨中,厌恶高中的一切最终会害了自己。其次,抱怨会减少你解决问题的时间。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花时间去解决问题。如果不抱怨,你可能早就把貌似很多的作业写完了;如果不抱怨,你可能早就达到老师貌似苛刻的标准了……既然这样,我们何必抱怨呢?
3.不要和别人比,只看你自己。来了清华就很容易发现,衡中的学生与其他学校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别的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学校的铁杆前三,而衡中的学生可能只是年级的前几十,甚至有人在学校里考过几百(比如说我,名次常徘徊在二百至四百,有时甚至跌到一千)。所以像我这样的学生在衡中生存,就要有一种可能在别的学校没有必要的态度:不和别人比,只看我自己。在衡中牛人太多了,在班里考一次第一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所以你可能很难突出自己。如果你处处都去和别人比的话,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处处不如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丧失信心,厌学。
所以不要和别人比,只看你自己就可以了。于人相差万里,不去垂头丧气;于已进步一毫,也是巨大胜利。这样你才不会被牛人们强大的气场所伤,而在进步中看到自己的亮点,才会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4.不要嫉妒,学会欣赏。这一条也许是在衡中才有的。人应该对自己有很高的预期,希望自己强他人一点,这没什么错的。但如果你真的不如别人时,这种预期过高会产生嫉妒的小邪恶。小邪恶充斥心灵,会污染人心,让你做出邪恶的事,打击报复比自己强的人,就更别提学习了。
不如学会欣赏。我在学奥赛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强人,就是用的这种态度。当高手们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绝妙的解法时,怀一种欣赏的态度,你会感到别人是在与你分享智慧,而不是在向你炫耀能力。
5.自恋一点也挺好。人是需要一点自以为是的,尤其是在自己身处“牛棚”的时候。当某人很傲慢地向你展示他的水准的时候,你大可以在心里说一句:“呵呵,这小子不过如此,我比他强多了。”你总要自以为自己在某些地方比别人强的。这点自以为是是你自尊心的基础,也是你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当自己的优势可危时,你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使自己达到心中的预期。
6.关于目标。这里说的有目标,不是别的,就只是指的大学目标。我一去衡中,目标自然是清华。后来动摇过,但最终仍然是清华。
目标不一定要喊出来。衡中是个神奇的地方,有许多在别的学校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说,开班会的时候,会有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大喊“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要上……”;在一个班里,会有超过80%的同学的大学目标是清华北大;每天早起或是晚上,会有某哥或是某姐不怕扰民地高呼:“我要上港大!”……此类事情时有发生,不一一列举。但我对这种做法是不赞同的。我觉得目标应该是藏在人的心里,使人有动力去行动,而不使人有力气大喊大叫。因此我很少说自己目标是清华。把目标藏在心里有两个好处:一是给自己减轻一点心理负担,二是免了老师给你的压力。目标可以很疯狂。在衡中,我意识到仅凭我自己的高考水平,是不能进入清华的校门的,所以必须通过其他办法,于是我选择奥赛,并且学得有点不计后果。奥赛失败后,又进入更加痛苦的高考学习中。因为落下很多课程,基础又差,很多东西是从零开始的。我要把自己的高考成绩从班里倒数提升到班里前十几名(最终也只是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有几科是比平均分还要低的,基础不牢的后果),动力自然是来自于目标。清华这个目标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不切实际的,但目标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引导你进步的。所以目标大可以不切实际。衡中常会定一些貌似不切实际的目标,但正是这些目标,拉动了衡中的发展。
目标应该坚持。我说我的目标是清华,但我并不是从未动摇过。我动摇过不止一次,但最终还是坚定了目标,坚持了目标。在我奥赛和保送都失败的时候,我很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所以后来我开始考虑上其他的大学。自主招生的时候,我甚至想要放弃面试的资格,我父亲为此还和我闹了一通脾气。后来我还是去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没有这自主招生的十分,我是进不了清华的大门的。所以坚持目标格外重要,尤其是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
学习方法
学贵在法。有法可依,事半功倍。
1.预习及自学。我是在高中才开始预习的,正是在孙文盛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的,这点要非常感谢孙老师。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课容量是非常大的,上课老师讲的东西不够帮你理解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要太依赖老师,你应该自己把东西提前看看,自己学个差不多。上课时只等老师提一下重点,讲一下难点,就OK了。不预习或是不自学的话,上课会非常吃力的,东西自然是学不会的。
2.独立思考。与老师讲授,自己跟着思考完全不同的是,独立思考会有更加不同的体验。因为是独立思考,思维难度要大一些;独立思考,会有更加细致的体验和更加深刻的印象。衡中时间很紧的,有时候遇到一些难题,很多人就不去花时间想,把难题放在一边,去做别的任务了,反正老师不会因为你一道难题没做而难为你。但长远来看这是很不值得的。因为你听老师讲,思维会有依赖性,失去锻炼自己思维的大好机会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3.做题中找经验。我不知道为什么社会那么反对题海战术,反正我是很提倡做题的。做题不仅能熟练知识,学会运用,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做题也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枯燥。难题思维量大,挑战性强,做出来便会激动不已;中档题最练能力;简单题让你最有成就感,但要仔细。做题中找经验:找解题思路,一类题目往往有类似的流程;找思维漏洞,自己总是爱在某一个地方犯,以后便要多加小心。
4.做点计划。当你时间很少,却要完成很多事情的时候,做个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计划可以包括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方面。举个例子吧:
2012年10月3日早操:记第一单元单词前十个。
早预备:数学学案,化学改错,生物看课本第10~12页。公共自习:做数学、英语学案,做物理自助。中午饭后:生物改错。公共自习:写完物理作业没做完的题,英语改错。
晚饭后:看新闻,记语文素材。晚自习:做数学自助,物理改错。
当然,计划在中途也可以有一些调整。但必须确保在衡中的每一天都能充实地度过,绝对不能荒废公共自习和空余时间。
5.改错。这是衡中的老传统。起初我并不喜欢改错,但在老师的劝导下我坚持改了下去,今天看来,改错确实帮了我大忙。很多问题,只有改错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印象才会深刻。
为从未放弃而感动,为全力以赴而鼓掌
411班尚智伟
2012年考取清华大学
回首衡中的往事,总会让自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种感觉只有在经历过才会明白。
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到学生会常务主席,再到班长,再到校学生会主席;从年级的几十名,到前十名到前五名,再到几百名的轮回;从奥赛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觉悟,再到最后时刻的冲刺拼命,再到最后的保送……衡中赐予了我的不仅是一张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而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动……衡中,是天堂!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衡中是经历过的人的天堂,是旁观者的地狱。亲身经历衡中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纯粹,什么是真正的奇迹,什么是真正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