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足部保健妙法
16416700000069

第69章 产后血晕足部保健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多由产妇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或产时感寒,血为寒凝,瘀滞不行,以致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而致血晕。

按摩

选区:取肾、心、脾、输尿管、肾上腺。方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按摩肾、心、脾、输尿管、肾上腺穴区等穴区3~4分钟,每日1次。

适应证:血瘀型血晕,主要表现为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青紫,脉涩等症状。

敷足

●取川芎、当归、黄芪、党参、白术、熟地、茯神、枣仁、柏子仁各32克,半夏、陈皮、麦冬、甘草各15克。研末敷于足对应区心、肾、脾、肾上腺、输尿管上,外用纱布固定,次日取下。适用于气血亏虚型血晕,主要表现为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渐至昏迷不醒,眼闭口开。甚则出现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等症状。

●取当归64克,川芎32克,桃仁、姜炭、甘草、红花、延胡索、官桂、五灵脂、香附各15克。上药用麻油熬,黄丹收,敷于足部按摩对应区脾、肾上,外用纱布固定,次日取下。适用于血瘀型血晕,主要表现为产后恶露不下。

针灸

取穴:涌泉、然谷、照海、行间。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直刺1寸,血虚者,针刺用补法,或用灸法;血瘀者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灸15分钟左右,每日1次。

适应证:产后晕血。

小贴士

患者宜取头低脚高位,不宜随意搬动。环境空气宜新鲜,阳光充足,且注意患者的保暖。患者要注意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垫。患者欲发生血晕时,及时予水或糖水,醒后给予富于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血虚气脱而致血晕,其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神志昏迷,唇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虚汗等。治宜滋补气血,益气固脱,方药可选定坤丹或独参汤。若汗出肢冷,则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伴出血不止,则于参附汤中加姜炭,以止血。还可采用药膳调治。取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煮粥,熟时加药汁和适量红糖,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亦可用桂圆枣仁芡实汤,桂圆肉10克,芡实12克,炒枣仁10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饮服,每日1剂,连服5天。

瘀阻气闭型血晕,其主要症状为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等。治宜行血逐瘀,方药用夺命散加当归、川芎;若兼胸闷呕哕,则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药膳调理。取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1剂。亦可取桃仁15克捣烂,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桃仁和少许红糖,炖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