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放?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系统里,大家都知道相同的道理,遵守相同的规则,才能解决封闭带来的不灵活,解决规模导致的企业的僵硬与僵化,增强企业与整个生态信息互动的能力。”李岷说。
张鹏认为腾讯的自我认知不足。“腾讯在国内一直以来都是一家埋头做好自己业务和产品的企业,一方面腾讯用户量很大,另一方面,腾讯非常低调,除了对用户,与外界沟通较少。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互联网中腾讯是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腾讯很像‘二战’初期的美国,全世界已经把眼光集中到美国身上,美国未来也一定会在世界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美国内部对自身的认知却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孤立主义反而兴起了。今天腾讯对包括自己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未来要承担什么样的使命等问题都想得不是很清楚。有时候,承担的使命不光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利益!再回过头看,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中强大自己?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突然造成自己孤立的影响。”张鹏说。
杨福也同意张鹏的观点。腾讯应该反向思考,认识到现在的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几年腾讯也成长很快,在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腾讯却一直埋头做事,可能确实忽略了某些东西。
现在,腾讯需要把它们找回来。
24) 腾讯应该如何梳理自己的核心业务?
在拥抱开放的过程中,腾讯势必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毫无疑问,统一思想、梳理出自己的核心业务,是其首要任务。
核心业务不同于核心优势,它和商业、投资回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兴东认为,腾讯的应用是核心,游戏是核心,还有什么是核心?在每个阶段,核心业务不能也不可能超过三五个,而其他的业务则应该对外释放空间,腾讯在其中或者以投资,或者以战略合作的形式参与。“如果这样的格局能够形成,起码大多数企业不会变成腾讯的对立面。”方兴东提到,他曾经展开的调查中,业界有60%以上的企业与腾讯的业务存在交集,竞争态势是非常激烈的,如果这个局面不改变,大大小小的摩擦将会不断发生。
面向未来,方兴东觉得如果真的去看新市场,由于互联网创新非常快,很多新的应用如团购、LBS,确实对腾讯的发展有战略性意义。它应该采用收购的办法去接触新的行业领导者,起码能够让创业者、投资者合理退出,而不是用自己的资源去做,让投资者和创业者血本无归。“由此看来,谷歌很多地方很值得腾讯学习。阿里巴巴在大互联网公司里也可以说是腾讯的榜样,起码在业界真正的敌人比较少。”
张鹏认为,不用像方兴东所说的那么极端:“实际上,谷歌也是一家什么都做的公司,它在这些年,很多事情跟腾讯所做的没有什么不一样。谷歌能够做成很多优秀的产品,腾讯也是这样。”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腾讯之所以做成很多产品,也是因为在中国其他许多公司的竞争能力、产品能力都还有一些欠缺。在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是一个讲模式不讲产品的行业,可恰恰腾讯产品非常强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腾讯不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主要战略方向,同时却有越来越多做产品、做业务更强的公司出现,腾讯原有的跟进策略一定会出问题。谷歌的例子已经摆在那里了,它的产品强,还有搜索引擎的卡位优势,有时候不可能多线作战、多线过硬,必须要有所侧重。
在之前的帝国思维下,企业下意识会去寻求对整个产业、整个疆域的控制权,从来不会想如何放弃一些东西。“21世纪就是一个‘失控’的世纪,我们要学会如何体面地、优雅地、富有实力地放手,要跟失控状态保持一种智慧的一致,而不是用控制的思维来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周健工说,“记住这样一句话,应有尽有不如应无尽无。”
腾讯在明确核心业务的路上,甚至有必要出一个白皮书,告诉用户、合作者、投资人、合作伙伴,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即便不是说“我做了,你们谁也不要做”,至少内部应该明确思路。而且未来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蛮荒。
段永朝认为,腾讯的口号是成为“最受人尊敬的企业”,这句话其实已经表达了腾讯的一个焦虑,因为从字面意义看,腾讯害怕变成不被人尊敬的企业,所以才会努力成为被人尊敬的企业。“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人’的定义没有进一步阐释,这说明是对所有人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心怀敬畏或者心怀焦虑,因为你要想做到真正的所有人都尊重你,其中一定要包含你不喜欢的人,也一定包含你不愿意与之相处的人,这样的价值是一种超越。”
25) 大企业应该如何去看未来中国互联网的结构?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由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与社会紧密衔接的力量。随着与社会契合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企业也从各个方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说在2000年,互联网世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最初的企业只要关注产品、关注用户,将全部精力用来拓荒即可;到了现在,蛮荒的世界已逐渐变得繁荣,丰厚的土地已经成了众多企业必争的地方,生态系统也开始变得枝繁叶茂。
互联网企业间越靠越近,这时候如果企业的注意力还是只停留在土地上,就有可能与其他企业发生冲突。
“为什么腾讯面临平台的转换?以前,腾讯是一家很典型的二元思维的企业,眼里只有自己和用户,以为以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一定能够成功。腾讯一直以来的成功也有赖于此,一路走来,它不用去考虑别的,只要满足用户需求即可。”张鹏说,“但环境其实是不断在演进的,企业大了就要考虑对产业的影响,不能只看用户,还要看产业。”
张鹏认为,从整个商业模式和腾讯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未来的互联网其实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二元结构,至少是三元:一边要链接用户,一边还要链接很多的企业、应用、服务,后者可能不是由一家企业直接全部搭建,他需要具备链接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有能力的大企业需要改变自身,沉到底层,去做基础的土层。以前的互联网是通过应用、产品来进行竞争,用户是土层,你来刮一层,他来刮一层,用户都被产品掠夺走变成了企业自己的,这导致了企业规模扩大后对创新的遏制。这时候,包括腾讯在内的企业都不是什么公共平台,不可能每个产品都做到最好,最终互联网只靠单个企业的自驱动,也难以有更好的创新。对腾讯而言,这个层面是否可以换个视角去思考?它应当意识到产业的格局已经不是二元结构,自己可能要修正原来企业中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进行一些调整。
在这个问题上更进一步,我们会发现腾讯内部可能会面临更加深入的问题。“大家谈了很多腾讯应该要变革,那变革的方向是什么?腾讯要怎么往下走?我相信腾讯这些年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腾讯内部这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产品人员,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国外的东西,不可能对未来的互联网没有理解。腾讯现实的问题在于,这关系到企业变革。当企业面临的是变革这么大的事情时,要怎么去推进?这是一个很务实的话题,不是概念性和价值观层面的。”张鹏说。
面对新的互联网结构,腾讯原有的由危机感导致的应急方式需要变革,需要有一种新的建造安全感的策略。张鹏觉得腾讯是一家危机感很强的公司,所以在看到有人做了一个优秀的产品,腾讯的产品团队也看到产品有价值时,才会也要去做一个。一方面,腾讯觉得机会不能错失,这也是用户需求的价值点;另一方面,自己做完了以后,不管好不好,就算是防御工事也好,至少可以避免被别人突然在一个腾讯没预料到的地方给颠覆。腾讯这样的做法不一定是公司内部明文规定的,但它可能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渗透在企业的日常思维之中。
考虑到前文所说的产业环境,未来不管是遏制策略,或者叫跟进策略,其实都应该换成平台策略。当别人所做的产品有你提供的重要成分在里面,甚至变成大家一起去做,这时候你对于新的产品才会乐见其成。
同时,在互联网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在腾讯开放的过程中,它还将面临一个重要考验,简单来说就是:到底现在是为了平台在做产品,还是为了产品在做平台?“这听起来像是个绕口令,但其实是个绝对的问题。腾讯现在的创新,很难说是怎么用一个震撼性的、颠覆性的东西去改变或者建造一个新世界,给产业带来完全不同的风景,但腾讯依旧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其产品集群的军团性战略,去构建这个基础土层。”张鹏说。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和以前有一些区别,它具有更强的战略方向性。它不是原来说的“因为有机会出现所以我跟进,有别人发展得很快所以我遏制”,那种做法很难形成真正的合力。
换言之,腾讯现在的产品要围绕一点形成合力,从而做到能为其平台战略服务。
现在互联网上做平台的企业,算下来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这几大势力,虽然大家都在做开放平台,但其实都是基于各自的某个核心产品进行协调。或许,针对这样的形势,腾讯需要在企业内部最高层面形成一个负责协调的机构,一种叫做比如执行委员会的组织。“这样才能协调整个企业内部的庞杂资源,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推动平台的开放,才能让腾讯所有的产品为了一个核心去努力,用产品的成长带动平台的发展,和互联网产业链条新节点的形成。”张鹏说。
他举了个例子:腾讯如果要做电子商务并形成平台,可能还会有问题,因为这仍然是产品思路,而电子商务并不是腾讯的核心要地。从更深入的层面来讲,腾讯过去最擅长的东西就是产品能力,现在这种能力需要一种有效的转化,避免让过去的优势变成包袱。“历史上,清朝前期清军的八旗曾经很厉害,但到后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进步、环境的演进,八旗逐渐丧失了强大的战斗力,甚至成为了一个阶层,而这个阶层后来反而变成国家变革的一种阻碍。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不可能是抛弃他们,一定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推进他们,说服他们意识到这种大的趋势,让他们在趋势里面找到自己的价值。”
26) 腾讯在产业链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魏来接触过很多做社交游戏的人,他问他们:“你们的游戏都放在哪里?”回答多半是在国外的平台上运营,美国或日本。其实这些人也考虑过国内市场,比如人人网,比较开放、规则明确、接入方便、按时给钱,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条件,除了一点:赢利效果。最近,魏来发现这些人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腾讯,有一些游戏,比如《梦幻海底》,开发团队每个月能拿到500万元。对开发者来说,腾讯的平台无疑充满了诱惑。
“腾讯的平台才刚刚起步,需要有进一步的明确规则、准入制度。我觉得既然有这样好的例子,为什么不把游戏和开发团队像明星案例一样捧出来?”魏来说,“腾讯在媒体上打出‘一站式在线生活’的广告,与此同时,开发者们聚集在非常简陋的民宅里面,只有几个人的团队,但他们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你可以想象,这对创业者和产业是多大的推动作用。”魏来说,开发者希望有人能够真正站出来扮演这样的角色,而腾讯今天拥有非常好的条件,而且已经开始筹划做这些事情,虽然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完全布局展开,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许多时候,公众和媒体的反应都会比较极端,要么认为你无比强大,要么觉得你脆弱不堪,鲜有中间状态。从2010年到2011年,当腾讯在外界眼中像过山车一样从云端落回地面时,其实它仍然矗立在那里,悄然改变,传播着它的价值。
腾讯的价值是很明显的,可是要走向开放,形成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强定位,并将这种定位传导给合作伙伴,就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刘兴亮将它定义为战略问题,也就是腾讯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而不是胸襟和能力问题。他认为腾讯需要考虑三点:
1.关注优秀中小互联网企业,加强投资与并购。
2.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承担更多责任。企业自身拥有能力很重要,但是它强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其他人都带动起来,有更宽广的产业和社会视野。比如有些企业经常说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就是这个道理。腾讯需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3.合作伙伴的问题。在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合作时,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伙伴中,到底有多少中小企业。腾讯也有很多合作伙伴,也说自己是开放的,但刘兴亮认为这只是半开放,因为它开放资源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大企业。如果能够有一个规则,让很多中小企业成体系地参与进来,就会让人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