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最爱读国学系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636200000028

第28章 第二套敌战计(2)

这时,钟会已经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三路军队变成了两路,钟会的兵力更加强大了。钟会兵力虽强,但姜维把剑阁守得牢牢的,一时攻不进去。军粮供应越来越困难。钟会正想退兵,邓艾从阴平赶到了钟会的大营。钟会的手下有十万人马,邓艾只有三万。钟会自恃兵多,骄傲自大,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对钟会说:"蜀军连吃败仗,我们应该乘胜前进才是。怎么要退兵啊?"

"剑阁被姜维拦住,我们怎么前进得了呢?"

"我想了一个办法。"邓艾建议说,"阴平到蜀国的都城成都,有一条小路。我领兵从小路打进去。姜维要是把守卫剑阁的军队调过去抵挡,你率领大军,就正好乘势前进。如果姜维不调兵救应,我就可以一直进逼成都,一举消灭蜀国。"

"那好,"钟会爱理不理地说,"那就请邓将军去完成这个任务吧!"邓艾一走,钟会嘿嘿冷笑几声,对部下将领们说:"邓艾认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他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怎么行不通呢?"将领们问。

"阴平那一带,全是高山峻岭。当年汉武帝征服西南的时候,曾经在那里凿了一条小路,但三四百年来没人走了。邓艾要冒险经过那里,如果蜀军把他的归路一截断,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非全军覆没不可。我们等着瞧吧!"

邓艾领独自上路了,他先叫自己的儿子邓忠带领五千精兵,每人拿了斧头、凿子,走在最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自己则统率大军,准备了干粮、绳索,紧跟在后面。

为了保证跟后方取得联系,军队每走一百里路,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军队在毫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艰难地前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但是大家还是顽强地向前走着。走呀,走呀,花了二十多天,走了七百多里,扎下了七座营寨,路上没有碰到一个人。每座营寨都留人把守,邓艾身边只有两千多人了。蜀军根本没有料想到,魏军会越过这一带没有道路的山地,因此魏军一点也没有受到阻挡。

一天,邓忠急匆匆地跑来,对邓艾说:"前面碰到一座悬崖。很难越过去,怎么办?"

邓艾带将领们过去一看,崖下深不见底,他命令大家先把武器和身边的东西从悬崖上扔下去。他自己拿了一条毡毯,把身子一裹,高叫:

"大家准备好,跟着我滚下去!"

邓艾咬紧牙根,带头滚下了悬崖。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都鼓足了勇气。有的学邓艾的样子,也用毡毯裹住身体,滚下了悬崖;有的用绳子缚住崖边小树,小心翼翼地往下滑……

两千多人总算都从悬崖上下来了,找到了丢在悬崖下面的武器。邓艾带领两千多将士,直扑江油城。

蜀国驻守江油城的将军,名叫马邈。他一直提防着在大路方向的魏军,压根儿没料到邓艾会从背后,像天兵一样地降下来。战鼓声把马邈从睡梦中惊醒,魏军已在身边,吓得他晕头转向,只好竖起白旗向邓艾投降了。邓艾领兵进入了江油城,将士们换了衣服,吃饱了肚子,就朝绵竹方向前进。驻守绵竹的蜀国将军,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命令邓忠和另一个将领师纂,去进攻绵竹。魏军人数太少,两下一接触,就吃了个败仗。邓忠和师纂带领败兵回到大营,邓艾厉声说:"我们现在深入敌后,一后退,便没有活路。你们给我再去攻打,打不赢,先砍了你们的脑袋!"邓忠和师纂这回下了决心,前去拼死命地猛打猛冲。从中午一直战斗到天黑,打死打伤蜀兵一大半。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在战场上战死了。魏军胜利地占领了绵竹。

刘禅一听说诸葛瞻战死,邓艾率领魏军已经迫近成都,要调回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慌得他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得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找不出好的对策来,只好投降。

刘禅通知蜀军不要继续抵抗,亲自带了亲属和文武大臣,出来迎接邓艾。他自己反绑着两只手,还叫人扛着一口棺材,来到了邓艾的大营。邓艾给刘禅松了绑,叫人把棺材烧了,接受了刘禅的投降。蜀国灭亡了。这时候,钟会率领的十三万大军,还远在剑阁前线呢!

邓艾用智谋攻下了蜀国,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刘备、诸葛亮的苦心经营,就这样拱手于人了。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⑤。

按语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⑥奔辽东,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注释

①阳:这里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和谐,不协调。②阴:这里指隐蔽的、暗中的。逆:叛逆。③戾:凶暴,猛烈。"暴戾"就是残暴凶狠的意思。恣睢:放纵,任意胡为。④自毙:自取灭亡。⑤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彖辞》。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坤者顺,震者动。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顺以动《豫》,《豫》顺以动"为《彖》辞,讲顺物性而动的道理。《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意思是说阳刚与阴爻相应,即可纵横天地之间,更何况建立公侯之业、行师打仗这些事呢?天地顺着自然而动,所以日月的运行没有过差,四时的循环没有差错。圣人顺着自然而动,就会刑罚清明,人民服从。正因为《豫卦》之意识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⑥袁尚、袁熙:三国时袁绍的儿子。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谭和部将郭图在南皮城被曹操杀害。袁尚、袁熙被魏将焦触、张南所攻,逃奔辽西乌丸。乌丸败,又投奔辽东公孙康。(参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译文

敌方内部明显地表现出多方面混乱时,我方应暗中观察和等待其内部发生叛逆。待其反目成仇,穷凶极恶之时,势必自取灭亡,这就是《豫卦》所讲的"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的道理。

按语译文

当敌方内部明显地表现出多方面混乱嚣张时,若直接进逼,必然会使敌人抛开内乱而齐心还击;若是退避得远远的,敌人内部必然会发生混乱。从前,袁尚、袁熙被曹操击败后率领数千残兵逃到辽东。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离曹操遥远,并不臣服曹操。后来曹操击败乌丸,有人建议曹操立刻乘胜去征服公孙康,就能擒获袁氏兄弟。然而曹操却说:"让公孙康自动杀掉袁尚、袁熙,把首级亲自送来吧!"九月间,当曹操率领大军从柳城归来时,公孙康果然杀了袁氏兄弟,并把他们的首级送上。众将领向曹操请教其中道理,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尚二兄弟吞并他,如果我从急于用兵,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我;如果我慢慢地远远回避,他们必然会互相残杀,这种形式是客观必然的。"有人说,这是孙子兵书《火攻篇》所讲的道理。《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前面部分是阐述火攻的方法,后面部分是阐述用兵慎重的道理,这与"隔岸观火"计谋意思恰好吻合。

历史实例

1.得胜的观望者

建安十三年(208),孙刘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号称八十三万人马的曹操。

庞统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军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庞统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采用火攻计谋。

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而在战争中处于大后方的刘备却在这场战争中分享了东吴抗击曹军的胜利果实,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取益州建蜀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孙膑救韩

公元前342年,庞涓率魏军攻韩。韩昭侯惊恐异常,连忙派使者到齐国请求救援。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量此事。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孙膑在一旁不发一言,若有所思。齐威王问计于孙膑,孙膑说:"魏国自恃其武力强大,前年伐赵,今年伐韩,总有一天会侵犯齐国。如果我们现在不出兵救韩,就等于抛弃了韩国,喂肥了魏国,所以不救是没有道理的。但是,魏国刚开始攻打韩国,军队士气正旺,韩国的实力还没有受到挫伤,此时我们出兵救韩,等于让韩国坐享其成,使齐国遭受兵难,因此说马上出兵救韩也不是良策。"齐威王又问:"如此说来,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我们不如先答应韩国的要求,稳住韩国人的阵脚。韩国知道齐国发兵救援,一定会奋力抵抗魏军。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等到两国军队打得精疲力竭之时,齐国再出兵攻打魏军。这样,既可以保住韩国,又不使齐国军队的实力受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对韩国的使者说:"齐国救兵不日即到。"韩昭侯听说齐国出兵,就壮着胆子与魏军开战,放心抵抗魏军,大家都英雄异常,奋起杀敌。直到韩国实在不能招架,而魏军也损失惨重时,齐军才领兵救援,以最小的代价给予魏军最大的创伤。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③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④。

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卒数千,亡奔夏境。堠骑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曰:"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注释

①信: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敌人相信。安: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敌人安定,不生疑心。②阴:暗地里。图:图谋。③勿:不要。④刚:刚毅。柔:柔顺。此句语出《易经·兑卦·彖辞》:"兑,说(yuè)也。刚中而柔外。"意思是说,"兑"是喜悦的意思。要内中刚毅,而外表显得很柔和。

译文

表面上示敌以诚信以稳住敌人,暗地里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人的办法;做好充分准备以后才能行动,不要使敌人发生意外的变化。这就是表面上柔和而内中却刚毅的道理。

按语译文

《孙子兵法》上说:"敌人的态度表现得谦卑,而军队却在暗中加紧准备,这是敌人要向我方发起进攻的征候……没有具体条约文字而请求媾和的,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凡是敌人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都是暗藏杀机的外在表露。宋朝的曹玮镇守渭州,纪律严明,西夏人为此都很害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奔到西夏的境内去了。当边防的侦察员骑马迅速来报告时,曹玮下面的将领都彼此大惊失色,而曹玮却依旧谈笑自如,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他不慌不忙地对侦察人员说:"这都是按照我的命令去行事,你们千万不要声张。"西夏人听说后,以为这些叛军是宋营派来杀他们的奸细,于是便把他们全杀掉。这就是"随机应变"计谋的运用。就像越王勾践要报复吴国一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恭百顺地伺候夫差,竟然能使夫差长期安逸而失去戒备。这也是勾践成功地应用了"笑里藏刀"之计的结果。

典故探源此语选自《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意思是:李义府表面上温柔恭让,与人交往,总是面带笑容,给人一种善良、纯真、诚恳的感觉,其实他的心里却十分刻薄、奸诈和狠毒。凡不合他意的人,都要用诡计陷害中伤。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是"笑里藏刀"的人。

历史实例

1.李林甫笑里藏刀

李适之为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子孙。唐玄宗天宝元年,任左相,李林甫任右相。由于正直严谨,李适之一向与李林甫不和。

有一天,两人闲谈中,李林甫劝李适之说:"华山出产金矿,谁都知道,如果开工采掘,实为国家增加无穷财富,你何不奏闻皇上?"适之是老实人,亦认为有理可行,果然上折奏知唐明皇。

唐明皇召见李林甫问:"适之所奏华山有金矿可采,你知道吗?"

李林甫饰词相答:"小臣近常为陛下的疾病担忧,深知华山金矿的那一方位,实为陛下本命,地下隐伏着王者之气,如果采掘,不利于陛下龙体,臣正以此为忧,故不敢将此事奏闻。"

唐明皇听此,认为李林甫才是最体贴的忠义之臣,李适之存心整蛊,从此对适之逐渐疏远,终于免除官职,由李林甫一人当政。

李林甫当权,第一步就是排除异己,引用一班亲戚贪佞之人,对那些正直之士,务必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