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最爱读国学系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636200000025

第25章 第一套胜战计(3)

此时的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号角集合部队,可是他的士兵大多数出外捕猎,来不及归回。札木合手下的十二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铁木真军,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力的铁木真军,像砍瓜切菜一样,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4.黄忠占领定军山

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大败曹将夏侯渊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夏侯渊坚守山寨,再也不敢贸然交战。黄忠军已进逼至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岖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

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面的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郃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山头,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见到白旗,便坚守不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俱已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纷纷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气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还没反应过来,黄忠已经闪电般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但见黄忠的宝刀落下,夏侯渊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5.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齐国撕毁了同鲁国签订的盟约,发兵侵犯弱小的鲁国。

齐军与鲁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庄公御驾亲征,旁边坐着新请来的参谋曹刿,对面的齐军已摆开架势,只等作战的鼓声擂响。

不一会儿,齐军战鼓齐鸣,杀声连天,兵士如潮水般冲了过来。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出击,却被曹刿制止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敌人锐气正盛,只可以严阵以待,急躁不得。"

齐军一阵冲锋过来,却如木板碰铁桶一样,冲不垮鲁军的队列只得退下。不久,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岿然不动,铁桶似乎更坚固了。随着一声令下,齐军的战鼓又像雷一样响起来。

但是,这时的齐军士兵虽然嘴里叫喊着,心里却认为鲁军不敢出击,斗志无形中松懈下来。

曹刿听到齐军第三次鼓响,便对鲁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于是,待命的鲁军士兵像猛虎扑食一样冲了出去。齐军临变而慌,被杀得七零八散大败而逃。

鲁庄公见敌人逃却,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加以制止:"别忙,等一会儿。"说完,他跳下车,看看地上的车辙马迹,又站在车顶上向逃走的齐军望了一阵,然后说:"放心追赶下去,杀他个片甲不留!"鲁军乘胜追击,把齐军赶回齐国,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在庆功宴会上,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敌人击鼓三次后才出击呢?"

曹刿答道:"凡打仗,全凭士兵的一股勇气。当第一次击鼓的时候,齐军的士气很旺盛,好比一群猛虎下山,千万不可硬碰。第二次击鼓时,齐军的斗志开始松懈。到第三次击鼓时,齐军的士气低落,精神疲惫,战斗力骤减。而这时我军初次鸣鼓进攻,策新羁之马,攻疲乏之师,自然就可以旗开得胜。"

鲁庄公又问:"可是,当齐军败退时你为什么阻止我下令追击,待望过天、看过地之后才允许穷追不舍,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曹刿又说:"兵者,诡道也。齐军诡计多端,如果败走有诈,诱我追击,就可能中了他们的埋伏。因此,我下车看看车辙马迹,杂沓非常,证明是仓皇逃军。远远望去,齐军旗歪阵乱,说明他们确实打了败仗。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敢大胆进军。"

曹刿以逸待劳,避敌锐气,化敌有利为不利,化己不利为有利,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6.曹玮用计

曹玮是北宋大将,名将曹彬之子,当时西夏军队屡屡进犯北宋边境,宋真宗命曹玮率军平乱。

曹玮带兵直驱西北边疆。西夏的军队一见"曹"字旗帜,便知常胜将军曹玮军到,稍一交锋便溃逃了。曹玮心想:"我军一到,他们便逃。我军一走,他们又来骚扰,如此进进退退总不是办法。只有把他们引出来,彻底消灭方能解除后患。"

第二天,曹军赶着敌人撇下的牛羊,抬着缴获的战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西夏军统帅听探子飞报:曹军贪图战利品,部队毫无纪律,一片混乱。西夏军觉得这是战胜敌方的机会,便率军回马撵上宋军交战。曹玮部队拖拖拉拉地走到一个地势很有利的山口,即摆阵迎战。

过了半天,远处飞马骤驰,尘土遮天,西夏军队赶来了。曹玮笑笑,即派人到西夏军队那边传言说:"贵军远道而来,将士十分疲乏,我们不想乘人之危而作战,先请你们休息一下,待会儿再决胜负。"西夏统帅一听,认为对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曹玮认为时机已到,又派人过去通知:"休息好了,开始吧!"当即,山谷中战鼓震天,双方人马好一番厮杀。没多久,西夏军队就被打得尸横山野,死伤大半。

曹玮的幕僚觉得奇怪,堪称剽悍骁勇的西夏军怎么没经好好交战就落花流水了呢?曹玮解释说:"匹夫之勇在战场上是不行的,要以智取胜。昨天我们双方一交战,他们就逃,其实这是为了保存实力,不与我主力硬拼。为了彻底解决他们,我便以贪图战利品的幌子迷惑他们,装作军纪涣散的样子引他们上钩。不出我所料,他们果真上了当,一百多里路追来,肯定相当疲劳;而我们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但当时迎战,我方必定会伤亡较大,因为他们的士气还很盛,决战的精神很足。我便故意让他们休息,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精神松弛。这时出击,我们就很轻松地取胜了!"幕僚们听了曹玮的话,个个佩服不已。

7.王翦伐楚

公元前226年,秦国已灭掉了赵国和韩国,且屡屡击破楚军。秦将李信率领二十万军队伐楚,但他大意轻敌,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杀死了楚将项燕,势不可当。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8.火烧连营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加害。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曾盟誓同年同月死。现关羽身首异处,刘备大怒,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猇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溃不成军。刘备乘夜突围逃遁,退至白帝城,次年四月,遂一病不起,亡于此。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②,刚决柔也③。

按语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④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国语·越语下》)

注释

①敌之害大:指敌人遭遇的危厄很大。害,指困难,危机。②就:依照。势:时机。③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ɡuài)卦·彖(tuàn)辞》。《夬卦》的《彖》辞说:"夬,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夬卦是乾下兑上。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出兵征服弱小者。④黄池:古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济水和黄沟交会处。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鲁哀公等会盟于此,史称"黄池之会"。

译文

当敌人遇到严峻的困难、危机时,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以刚克柔"的方法。

按语译文

敌人遭遇内乱,就乘机占领其土地;敌人遭受外患,就乘机掠夺其民财;敌人内忧外患,就乘机占领其国家。例如:越王勾践乘吴国国内遭遇大旱灾,连螃蟹和稻谷的种子都没有的困境下,想乘机进攻吴国,后来终于等到吴王夫差北上到黄池与诸侯会盟的时候,国内空虚,因而大举进攻吴国,不费吹灰之力,大获全胜。(《国语·越语下》)

典故探源此计来源于《孙子兵法·计篇》。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伏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历史实例

1.清兵入关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去世时,顺治帝年幼,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身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自己手上建立功业,以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名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清廷,以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山海关战役以后,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陕一带休整力量,以突再举。多尔衮乘胜占领了北京,接受北京汉人的拥戴。从此,北京变成了满人的都城。

2.华雄偷袭孙坚

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总揽朝纲于一身。袁术袁绍从渤海起兵,征讨董卓,关东各郡州相继而起。董卓的大将华雄与吕布的谋士李肃共守汜水关,抵御联军的进攻。

盟军的先锋孙坚骁勇无比,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打败华雄后,率军直逼汜水关下,一面向袁绍报捷,一面到袁术处催粮,准备攻关。

有人给袁术进谗言说:"孙坚是江东的一只猛虎,如果打破了洛阳,杀了董卓,如同除狼得虎,莫如不发给他粮草,以减孙坚的气势。"袁术听罢,便不给孙坚粮草。

正准备攻关的孙坚,见粮草迟迟不到,军中因缺少粮食供应,不时发出骚乱。守关的华雄、李肃得到消息后,二人商议说:"我们可乘孙坚军中发生内乱之机去反攻他。这是打败孙坚的大好时机,千万不可错过。"于是下令,当夜二更造饭,让军士们饱餐一顿,李肃率军袭击孙坚后寨,华雄袭击前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