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道还元注疏
1635900000025

第25章 药法阐微详解(9)

吕真人曰:何谓随水下流?随者,气之相随也。气本上行,何以随下流而去?盖人或中宫土败,不能安镇;或肾中一穴真火失陷,不能固守,致水谷乱道下流,遂如川壅之决,一溃难收,旦夕不已,连上部气亦牵之使下,故曰随水下流。此种原气未必其亏损,一至随下流而去,则不亏亦亏。气既至于下陷,则连谷水亦断无收摄能固之理。若欲固其谷水二道,徒用敛闭之法,不过取效于一时,异时亦依然溃。故必大用升腾之法,一升而下流自塞。盖气因下流不止而陷,一升其气,则水又从而止之不流,此倒行法也。曰仿春雷出地者,即指升腾之法而言,试观春雷初发,从地下一声,直上于九天,势何其烈耶?用药升腾之法,其妙颇似之。惟用法若春雷之出地,故曰仿。此一节是欲收下部之功,从上部着手。未可与上文混看也。须细辨之。

疏:

气随水泄。

此言气陷当大举升腾。《续名医类案》云:“阴气结于上,阳气陷于下,膀胱有上口,无下口,气不能化而出也。须用膀胱本经药,温以散之,升以举之。”钱塘魏之琇撰《续名医类案》卷十一,《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因风上壅,当悟残花坠槛之机。

吕真人曰:何谓因风上壅?风者,指冒感邪气而言。盖人因腠理不固,偶遇不正之气,遂冒袭而入。既有邪气入于内,遂往往使人气壅,或哮喘,声如割木,不能安眠,故曰因风上壅。壅者,气壅也。此种情状,有许多呼吸不平顺处。论常法,冒袭邪气,自当纯用驱逐升散之物,使邪气从腠理入者,亦从腠理而出。然气既因风而壅,常有纯用驱遂升散,而气愈壅,不能忍者,此何以故?盖驱邪气之物,无不升腾,气既壅,故逐邪之物,实助他使之益壅也。非其逐邪之不是,实用法之未尽善耳。然则法当何如?惟视其气之壅者,于逐邪之中,加以下降之物,使其气降于下,不至腾上。谓之残花坠槛者,即降字之义。试观残花之坠槛,重重叠叠,自高而下,徐徐不骤。用法降气者,亦如残花之徐而下,疾暴则又恐气亏者或至于陷。盖气因风壅,去风易助其气之壅,不得不用法以降之。纯用逐邪而不降其气,终亦未尝不可愈,但目前易致气之益壅,故必兼一降法,使得安眠斯为上法也。若气不壅者,自当别论。法在因时制宜。学者静玩之。

疏:

如肺胀。

《金匮要略论注》云:“咳乃火乘肺,频频上气是肺之形体不能稍安,故曰此为肺胀。喘者,胀之呼气也,目如脱胀而气壅不下也。更加脉浮大,则胀实由邪盛。故以越婢清邪,而加半夏以降其逆,则胀自已也。”汉·张机撰,嘉兴徐彬注《金匮要略论注》卷七,《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补破之手宜轻,抉实之功贯力。

吕真人曰:何谓补破之手?补破者,即补养肺金之破也。盖人之肺金破损,多由七情六欲,上则摇动肝木,下则损耗阴海,致无根之狂火,逼入肺金,而金受火克,遂破而不鸣,或鸣而声不清亮,故须用法以补之。然补此种金破,自须善用其法,倘徒知金破之宜补,遂用重手,反至卤莽害事。所以然者,肺乃轻清明洁之体,若重手补之,反至金内之狂火作动。因此火不能用扑法,重手补之,又恐其动故也,所以宜轻轻着手,日久自然破者复完。若重手欲速,则补之适以败之耳,不可不细为辨别。何谓抉实之功贯力?抉实者,疏抉肺金之积实也。金实亦不鸣,鸣亦不亮,然既过实,则不得不疏抉之。盖肺金完固,受实火逼入其中,或生痰,或咳血,惟其实,故大用抉之之法,若轻手抉之,则力不能胜其实,势必今日抉之,明日复塞,久久金亦被他扰害,亦可转而为破。盖金虽实,既为所扰害不清,则不能滋生乎水,水涸金遂燥故也。人只知虚自虚而实自实,全不知虚实亦循环相用,用法不过因其现时之虚实,自当酌一善策而治之。此一节亦承上文统言金之虚实,与用法之大要也。

疏:

此言无邪之肺虚,补肺宜轻。

此言有邪之肺实,泻肺要重。

此言虚实之可转化,故“自当酌一善策而治之。”

浊流泛滥,调庚辛之将以排疏。

吕真人曰:何谓浊流泛滥?浊流者,指人内脏之水而言。人因络道不流通,下部水之去路亦多阻塞,故内脏之水,停留久而成湿气,遍溢于周身,故谓之浊流泛滥。所以然者,皆由气不能运动所致。盖气不运动,络道亦为之不通,好比路之荒废不行,而茅草为之蔽塞也。络道与下之水道既不通流,则水塞而成湿。用法按常,则水之泛滥,惟在利导乎水,然往往利导之,旋消而亦旋壅。流泛滥者,皆由气之不治故耳。气不治则水路亦不通疏,一味利导乎水,终难收其效。善法惟在调理其气,气滞者,疏之使畅;气衰者,扶之使立;气行则水自行,便不至停留而泛滥,然后兼以利导,自无虞功之不著。惟其气之宜调,故曰调庚辛之将以排疏。庚辛者,西方之金,在人则金主乎气,气乃金之将帅,故借庚辛以为喻。调者,调理也。排疏者,导水之义,即气行水治之谓。此一节专为气不治而水泛者,发明其用法之要,与阴亏水不归根者不同。用法则均宜溯源以治也。

疏:

气不布津,正常之津液化而为水湿之邪泛滥。

气行则水行,津液复归正化,而水湿自除。

肺主气,朝百脉,通调水道,故排疏导水首在于肺。

赤泽蔽凝,合坤申之才而鼓铸。

吕真人曰:何谓赤泽蔽凝?赤泽者,指人之血而言。蔽者,血不流通。凝者,血之停积。血何以蔽凝?盖人之血每随气而运转,气不流动,则血亦不能周流布散于身体,日积月累,岁久或生血积,或流注于体肤,而成瘤及疮疽等类。故赤泽之凝,必须用法治之,免至日久作恶。论常理气行则血活,欲治血之凝者,首在调理其气,使之活泼流通,以带血运转。然必曰合坤申之才而鼓铸者,何也?坤属土,在人则为中宫;申属金,在人则为肺气。盖人之血凝虽由气之不活,实先由中土之气,不能运化。故欲治血之凝,必合土而并治之。土淹滞,则用法疏达之;土衰残,则以法培养之。并加以疏达培养其气,使金土相生,气自周流不息,血从何而凝?鼓铸者,即鼓荡陶铸乎血,使之活泼也。所以用法有一根源未透,犹觉功效之难者。学者不可不细心体认也。

疏:

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脾统血,且为生化之源,推动后天运化。

肺主气,朝百脉。

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须理脾肺气血。

明大法,别轻重,同工异曲;究原因,排队阵,彼拒此迎。

吕真人曰:何谓明大法?大法者,上文所言之大法。举用法之或常或变,参伍错综,无不熟悉于一心,谓之明大法。何谓别重轻?盖同是一法,有宜重用者,有当轻用者,有独用一法,而轻重不等,有一法兼两法,而轻重亦贵按乎时,不可不有以辨别之。辨别既明,斯轻重得当,法自有条而不紊,谓之别轻重。大法既明,轻重既别,则法愈用而巧愈生,自有同工异曲之妙。何谓同工异曲?工者,乐工。曲者,曲调也。古之巧者,同为此乐工,而其曲调之巧妙,移人自与人异,谓之同工异曲。医道之巧用法,何以异是?何谓究原因?原因者,即症候之源流也。一病有一病之原因。究者,究其起于何宫,又或因何而致?盖人之疾有自外至者,有自内生者,不论外至内生,皆有其起始。若见症则治症,并不求其所以然,则滞于一隅,见效者罕矣。所以原因必当究而明之。何谓排队阵?盖指用药而言也。凡用一法,有主帅,有佐效,有卒,以何者守何关,何者攻何路,好似军战队伍阵势,故曰排队阵。排者,安排布置,斟酌停妥之义。既能安排停当,则用法亦居然一军阵。故药之达于内,或攻或引,或守或和,举凡法之所立。皆合呼迎拒之度。迎拒者,坐作进退军中也。药之达于内亦如之,故曰彼拒此迎。迎拒既当,亦安有疾之能久缠哉?此一节亦统承上文用法,而浑言其大要也。

疏:

明大法难,别轻重更难。何故?明大法见功力,别轻重见火候。

功力不够,火候不到,焉能发挥同工异曲之妙?

观此可知,症候源流,源流何处?源流脏腑。故脏腑辨证至关重要。

观此可知,遣方用药之章法,俨然行兵布阵。

偏师制胜,可暂不可常;硕果仅存,能收亦能发。

吕真人曰:何谓偏师制胜?偏师者,不用全军之法,独以一偏之法,取一时之捷效。偏师之法,只于其病之所在,则用药直达,不暇顾其起始根源,因时势危急,不能久待,故暂以取其捷效,然后有可再图。不得已而为之耳。亦或有无根之病,只用偏师不用计其原由,遂可取效,与危廹之际不得已用偏师者自不相同。人之疾,罕有无根而发者,用偏师不过暂取胜于目前,以待再图后效,若习以为常,则病之根源未去,异时旋发,再用偏师则不效矣。不特不效,且欲保守而不可得。故曰可暂不可常。所谓硕果者,浑全之果,内含生发之英华,其妙用实收敛于内。用药之法,宾主分明,佐使停当者,亦自具一生发内含之概,与硕果无异,故曰硕果仅存。此周旋之法,按刚柔别进退,妙用内含,与偏师之法自觉大异。故虽仅存,凭此以调治,遂觉操纵自如。言其收,则妙用全包,实收敛于一法之内。言其发,则头头是道,路路皆通,如硕果之发生。妙用灿著,故曰能收亦能发。合而言之,有先用偏师者,后亦须用周旋之法。又有法用周全,当未收功之际,突然杂出一症,变起非常者。亦不得不用偏师以胜之。总之归于周全而后止。通变在人不可执滞也。

疏:

急则治标,可以偏师制胜,但不可恋战。

此与“偏师制胜”相对,言完整的治则治法,一如三军配合,整体发动之意。但这个三军配合,却是可放可收的。

奇正结合。

理之使畅,自见大地阳光;耗而难充,安期半身贞固?法在个中,中无所隐也。义原至广,于此求之。

吕真人曰:何谓理之使畅?盖人之气,每周旋于五脏百体,本来舒畅发育。然或由络道之隔塞,则气难畅达于周身;或因中宫破败,而气不发育;或由阴海干枯,而气亦不振。又或肝中郁结,亦足耗其气,使之不达,凡此皆谓之不畅。既不畅,则必有待于调理。理之之法上已一一详言矣。既能理之使畅,则人之气自与天地之气相合,日周流而不息,生生发育,皆赖此以成其功。无处非气化之鼓铸,即无处非阳光之遍。故曰大地阳光。大地者,盖指人之内五脏,及外之百体而言。何谓耗而难充?耗者,亏损之谓也。人之真气,一至亏损,不能使之畅达于周身,则气不行,血亦不行;气不和,血亦不和。其弊或缺冷,或麻木,变态亦多端,不能毕述。总之气耗损而不充,周身皆受患害,欲求半身贞固,岂可得乎?然调理乎气之法,上文实已详为言之。无法不寓于言下,故曰法在个中。然法虽寓于言中,犹贵详参默会,方得达其妙用之全。所以然者,义赅而言语实简,恐不知者初心看过,以为简略,遂谓吾有所隐秘。以吾自思,实无所隐,特患人不肯细为参求耳。文虽无多,而于调理真气之义谛,推之自广,而莫可量。倘欲尽乎此中妙绪,正无庸矜奇立异,糊思乱想也。但于吾言一一体会参详,至于融通,亦何患术之不精。曰于此求之,实非诳人也。学者量之。

疏:

可见理气之于人体的重要性。

可见气虚之于人体的危害性。

可见气于人体的重要性。如何理之使通,补之使充,是医之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土镇乎中,实宰制乎六合;土性至厚,每统括乎三元。

吕真人曰:何谓土镇乎中?在河洛五十之土,居中立极。人之土,亦居中立极。镇者,有安镇之义。五行无土不生,故水火木金四者,皆分镇于各方。要自中土生出。人之内五行,水火木金分布为各宫,惟土为中宫。各宫之气,亦自中宫生出。故各宫之生死,惟中宫之土司其权。谓之宰制六合。六合者,指各宫而言也。宰制,即操纵权衡之义也。所以然者,因五行中惟土之性最厚重,天地间万物皆生于土,而返于土。无土则万物无所寄托。故人之生死皆视乎土之成败。缘土气为生生之本。举凡人之元精元气元神。皆为中土统括其根,故曰统括三元。所以大道之归,三元会于中宫。水火木金皆攒簇妙合而凝于中土,自然有续命之汤。但此理微奥,世人罕达。然虽不能达乎微奥,苟能善调养其有形有质之土,亦足以延其寿算,除却患病。土之所系,岂浅鲜哉?就人内脏土之本质而言。至于药品用中禀土德者,其性亦如土之厚。土或衰残,自速培养之,培土而精气与神,自然充足,亦是统括三元之意。人苟从有形有质之土,穷究分明,知其妙绪,一得指受,便知无形质之土,微奥靡穷。参求运用,则又不待有形之药品而调治矣。学者忌躐等,当从浅近参之。

疏: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水涌则流,当思孰为止蓄。

吕真人曰:何谓水涌则流?水涌者,乃人内脏之水,不能运化,至于横行泛溢。水泛则土亦受浸灌而崩流。论常法,水湿泛滥。则用开凿下流,利导乎水,使之消除。殊不知但泥常法,而水湿之泛,实由土之不能运化。致水滥行,始淘土而崩流,一味利导,反足以致上之败而无救。因土已衰弱,不培养其土,水湿断难运化。此种实非利导不特无功,且觉有害。法惟培镇中土,使土气盛旺,居中运化,而水湿自然消除。与中宫郁热下流不顺者,大不相同。盖土为止水之物,土旺则水湿不生。故曰当思孰为止畜。即言培镇乎土,使土气旺而运化水湿,便是止水之义也。此一节,上句即秘经所谓“引贼入境,不蒙其恩,反受其害”之义。下句即反本之义。学者不可不细心体忍也。

疏:

土能制水。

《寿亲养老新书》云:“肿疾皆以利水药去之,中年以后一利一衰,岂可数乎?当及今无病时,力养胃气。若土能制水,病何由生?”元·邹铉续编《寿亲养老新书》卷四,《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木强则瘦,宜问谁作膏腴?

吕真人曰:何谓木强则瘐?木者,指人之肝木而言。强者,假盛之谓。木假盛至于克制乎土,使土衰弱,谓之瘐。土本培植生长乎木之物,此由土精英有失,不能长养乎木之本真,致真木凋零,久久而木中夹有郁积,为假木之盛。假木盛,愈复克制乎土。论常法,木克土,必用伐木之功,故土不受制。然徒伐其木,则木败而土亦败。法所以不能执一也。善用法者,惟轻轻用清除肝木假盛之郁积,大用培养其土使之沃。因真木已衰,若重伐之,则木之真尽落为患亦不浅,故生土肥以养木之本真。一边逐渐屏除其郁积,自然土不受制,得以永保其沃。惟其之土之宜沃,故曰宜问谁作膏腴。膏者,泽之使润;腴者,养之使厚。问谁作者,即求药品以沃乎土也。此一节,实守重于攻,故与先攻后用完壨之法有别。最宜明辨,不可蒙混以施行也。

疏:

原文本作“瘐”字,疑是“瘦”之误。下同。

此言“肝木横脾土”的治法是:“轻轻用清除肝木假盛之郁积,大用培养其土使之沃。”而不可重伐肝木。临床慎之。

昼长夜短,入地室自须问夜如何?月朗日阴。守黄宫正宜待日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