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英文写作的同时,她也开始中文写作,毕竟更广大的读者群还是中国人。这时经历了种种幻灭百折而一直蜷缩着的自信心,终于在笔墨间获得了舒展,只是这舒展还有限,她有更大的野心,生怕来不及地坚信“出名要趁早”。她托母亲这边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帮忙推荐,将自己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递到了《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鸥的案上。这位被奉为上海文学界“泰斗”级人物的作家,主持过多本杂志和报纸的副刊。面对这位文学后辈,他怀着爱惜之心,对小说的标题夸赞了一番,读完全文更是赞叹不已。他并非古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卫道士,对西方文学也有所涉猎,曾翻译过西洋小说,他看出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红楼梦》的影响,也有毛姆小说的影子,很快拍板在《紫罗兰》的复刊号和第二期上连续刊发出来。
姑姑听说此事,自然也很高兴。念起旧事,原来张爱玲的母亲想逃婚时,恰好读到周瘦鸥小说中一位主人公的故事而伤心落泪,曾写信给周瘦鸥请他不要安排如此悲惨的结局。此举显然出于文学情结。对于这位面容清秀的作家,母亲看来是喜欢和欣赏的。姑姑让张爱玲请周瘦鸥来家中喝茶,这位长辈也不摆架子真的来了,三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落座,小圆桌上摆满茶具,三人几乎膝盖触碰着膝盖,这份局促却没有影响这次英国式见面的愉快。客厅里精致典雅的摆设,精心准备的细巧点心,后来都被周瘦鸥写进了文字,愈发触动了读者对这位文学新人的好奇。而张爱玲默念的也是这样一种效果。
《万象》杂志主编柯灵以内行的眼光,捕捉到这两篇小说作者的不同寻常,他是新文学的大力倡导者,曾在上海孤岛时期与几位友人创办《鲁迅风》旬刊,以杂文为剑力主抗日,反对投降。他接手《万象》后,一改这本杂志原来的鸳鸯蝴蝶派浮华娱乐路线,请了师陀、唐弢、王元化、傅雷等大家为杂志撰文,一方面他也在寻找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学新人。张爱玲的“两炉香”让他眼睛一亮,他冒出过托周瘦鸥向这位新作者约稿的念头,正踌躇间,张爱玲却出现在了《万象》编辑部。
那时,《万象》编辑部设在中央书局,在福州路昼锦里的一个弄堂内,双开门的石库门房子,楼下是店堂,楼上的厢房就是编辑室。1943年7月,身穿素淡颜色丝质旗袍的张爱玲出现在这里,她腋下夹着个报纸包,打开来是她的又一部小说《心经》。这不禁让柯灵大喜过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小说很快发表在《万象》1943年8月号上。这以后,《万象》成为了张爱玲发表作品的主阵地之一,几乎每期都有她的作品,《琉璃瓦》之后接着连载她的长篇《连环套》。这部长篇绵延刊登了一段时日,与此同时,张爱玲许多漂亮的作品也陆续在其他杂志刊发出来,《茉莉香片》发表在《杂志》上,随后又顺应读者的反映写了《到底是上海人》发在后一期的《杂志》上,文中慨叹“只有上海人懂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随着作品涌泉式地刊发,一时间张爱玲成了上海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在上海几乎所有知名的杂志上随手一翻,都能看到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