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倾城张爱玲
1629000000012

第12章 淡苦

私塾先生来了。自小接受私塾教育的父亲,不主张将儿子送进公立的学堂。似乎这样,他未遂的梦想才能延续。两个孩子,一高一矮,站在古板的私塾老师面前,一天读到晚。天天在傍晚的窗前摇摆着身子念佶屈聱牙的句子,年节也不中断。瑛毕竟年长,也聪明,将这些记不住的绕口文句换了谐音,“太王事獯于”成了“太王嗜熏鱼”,勉强顺利过关。可苦恼望不到尽头,她和弟弟常常为了背不出书而掉眼泪。除夕夜,瑛背书到深夜,临睡前生怕赶不上迎接新年,再三叮嘱何干赶在点鞭炮前叫醒她,她喜欢那种轰轰烈烈的热闹。何干念她辛苦,睡得正沉,不忍叫醒她,等她一梦醒来鞭炮的硝烟已散得无踪可觅,只有满地红屑提醒着她热闹已过,任是穿上新鞋子也赶不上了。她顿时扑倒在床上,哭得昏天黑地,何干怎么劝怎么赔不是都不行。新年的好时光,浸泡在了涩涩的泪水里。

父亲似乎更喜欢瑛,不知是否她比弟弟更健康,更大气,更聪明,更活泼。这时的瑛,对他尚有说不出口的女儿对父亲的天生崇拜。她喜欢被他抱坐在膝盖上,虽然这样的时候很少很少。他叫她帮他剪指甲,那细长的方头手指简直与她的一模一样,看得她暗暗震动。在她眼里,父亲脾气好,有学问,值得信任。他喜欢在房里踱过来踱过去,像一只老实的兽转着圈子,滔滔不绝地背诵诗文,背到末尾声音蓦地壮大,夸张地拖长音调“呕——!”一声,中气十足,荡气回肠。瑛常常定在这声音里,想象着父亲的身影和姿态,在这日复一日的滔滔吟诵里,潜隐着多少不甘与落寞,多少幽怨和喟叹,当很多年后瑛可以懂得时,她对父亲的崇拜与体恤已经被时光与世事冲刷殆尽,她冷眼旁观父亲的向下坠落,嘴角带一抹浅浅的冷笑。

这时,花园洋房里的生活已仿佛掺了黄连的松子糖。瑛的母亲走后,姨太太正式搬了进来。这是个在风月场里浸泡多年的女人,带来一股泼辣生猛的艳香之息。她有苍白的瓜子脸,梳横爱丝头,长长的刘海罩住了眉毛。对瑛,她是肯拉拢的,带着她去看跳舞,为她做最时新的衣服。她叫裁缝来做衣服,也给瑛做一套一模一样的。雪青色的丝绒袄裙,圆筒式的高领,齐腰短袄不开叉,窄袖只到肘部,下面是皱褶的曳地长裙。她面对立在西式雕花柚木上的穿衣镜,由着彩凤捏来捏去量她的腰身。裁缝走了,姨太太将她抱坐在膝盖上,满脸喜滋滋的表情,“看我待你多好,你婶婶给你做衣裳总是旧的改的,我这是整匹的新料子……你喜欢我还是喜欢你的母亲?”懵懂的瑛爽快地说,“喜欢你。”对于孩子,实实在在的快乐是近在眼前的,经不得跨洋越海的隔膜。她们穿着一样的新袄裙出门去,黄包车夫将油布篷拉起来遮风,姨太太将瑛裹在斗篷里面,她乖乖地隐在黑暗中,闻到姨太太身上非常香,还夹杂着微甜的烟气。车在挂着“王”字门灯的油红大门前停下,姨太太的脸仿佛绽放在黑丝绒上的一朵白玫瑰花。走进去,是人来人往的大堂,她坐在一边等着,时间漫长得让人难以忍受。于是,她慢慢地盹着了……

姨太太住在楼下一间光线阴暗而杂乱的大房间里,是两间房并作的一间,中间一个穹形门。瑛的父亲常在那里抽大烟,烟雾弥漫。不得已,瑛不肯迈进那里半步,可每天的背书是躲不过的。她站在烟榻前,父亲和姨太太面对面躺在烟榻上,屋里只一盏台灯亮着,烟气熏得人睁不开眼。姨太太穿着黑纱透出猩红里子的袄裤,裤脚呈喇叭状,白色丝袜上走一线黑细纹,瑛总觉得当着她的面背书背不利索。现在姨太太不大搭理她了,她也不与她打招呼,父亲也不要他们叫她。

走进去,父亲坐起身来接过书,一对眼泡微肿,一脸既慵懒又疲惫,还带点不耐烦的神色。瑛开始艰难地背诵那些佶屈聱牙的诗文,背到一半磕住了。“拿去再念!”父亲没有好声气。第二次还是背不全,父亲将书掼在地上。越怕出丑,就越是背不出。第三次,父亲跳起身来抓住她的手拖进书房,拿板子打了十几下手心。她“哇哇”大哭起来,何干在穿堂里忍不住偷偷探看,见她父亲走了方才踱进来,将她拉上楼去,一面虎着脸给她揉手心,一面嗔怪她,“嗬咦!还哭,还哭!”

姨太太的一个侄儿也和他们一起读书,常因背不出而被她打得一张脸红肿如球,眼睛几乎被封住。每天晚上成了难挨的时光,弟弟坐在她的对面凄凄惨惨地念书,那声音像一盘小磨子磨着她的耳朵。

终于的一天,姨太太也对瑛的父亲出手了,她将一只痰盂掼在了他的头上。她赌钱输得一塌糊涂。族人正等待着时机,这时出面了,一番软磨硬逼,姨太太哭过闹过,族人也拍了桌子骂了人,终于,姨太太带着满满两车银器物什离开了花园洋房。瑛静静地看着叮叮当当的车辆摇摆出大门,仿佛一场大戏匆匆开场,又匆匆落幕。佣人们纷纷念叨:“这下子好了!”

好久没被叫去背书了。瑛走过那个大房间门口,瞧见里面多了一张单人的铜床,父亲头缠纱布迎门坐在床上,眼皮下垂,依然是一脸的慵懒疲惫与不耐烦。她注意到,父亲短袖汗衫露出的一截胳臂丰满而柔软。父亲看见她,表情悻悻然。她快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