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令自己达不到期望目标的人,很多父母不免会心怀怨恨,更别说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例如,面对排名第一的同学,自己好像永远都只能排第二,所以孩子常常会与这个第一名仇人似的。这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但是反过来想想,要不是有个第一名,孩子可能就不会再继续努力以争取第一的位置了。从这个角度看来,对手的存在就是一种动力源。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很感兴趣,于是他对河两岸的羚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生存环境、属类和饲料来源都一样的情况下,奥兰治河东岸的羚羊群繁殖能力比西岸的羚羊强,每分钟的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这一发现十分有趣,于是动物学家决定对两岸羚羊的生存状况做进一步的研究。他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东岸的羚羊送到西岸,而把西岸的送到东岸。结果运到东岸的10只羚羊繁殖到了14只,运到西岸的10只羚羊只剩下了5只,有5只因生病而死亡。
后来,动物学家深入到东西两岸寻找原因。通过实地勘察和比较,他惊奇地发现:东岸生活着一个狼群,而西岸却没有。狼是羚羊的天敌,为什么在有狼的东岸,羚羊生存得更健康呢?原来,在有狼的东岸,羚羊为了跑得更快来逃避狼的捕食,它们不得不靠锻炼来造就一副强健的体魄,这使得它们异常的敏捷;而西岸的羚羊由于没有狼群的威胁,每天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缺乏锻炼,致使它们奔跑速度变慢,体质也越来越弱,影响了繁殖能力。
于是,动物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奥兰河东岸羚羊群的强大,得益于狼群的存在。
这就是达尔文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生存总结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亡,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也一样遵循着这个规律。因为当一个人拥有对手的时候,为了战胜他,不得不努力奋斗,学会各种本领,不断地超越自己,以求取胜。在双方的较量中,可以说双方的潜力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提高。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对手,反而要感谢这些对手为我们带来挫折和磨练,才使我们有不断向上的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对手不只是与自己有竞争的同学或朋友,还包括困难和自己本身。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挑战”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承诺”是为了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要教育孩子学会感谢敌人,可以从以上三个阶段入手。
第一招:正视挫折,理解挫折的意义。
孩子的生活有不同的困难,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挫折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面对挫折,凭着孩子那种不服输的脾气,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探索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竞争者的存在能够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学习上存在竞争者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经历过挫折才能使孩子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自己的对手,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经历过磨炼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只有孩子在生活中遭受诸多挫折,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招: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
有些孩子天资聪慧,而且很少遭到挫折。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孩子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例如,可以在练习中找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孩子去做,他们可能费了好大的劲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他们遭受一些挫折。这样,孩子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培养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要创设困难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例如带孩子登山、野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捡柴火、准备食料,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他们挑战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再有,要引导孩子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所以,父母要善于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从而内化为孩子的知识。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父母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物品。
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做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实现目标。
第三招:真诚地感谢对手,微笑面对挫折。
一位哲人说:“感谢你的对手7个70次。”这话道理深刻,意味深长。能从灵魂深处激励一个人,使其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便是极有力的一例。若深入思考一下,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自己成功的、让自己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自己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越,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所以孩子要感谢,感谢挫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感谢对手给自己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