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重返抗日战场
1618500000246

第246章 奇妙的故乡之旅(2)

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雪,辽西的大地和山峦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几辆漂亮的草绿色北京吉普车,沿着锦义公路不紧不慢地开着。机动车在还是比较偏僻的辽西地区很稀罕,车队经过一些村镇的时候,引起人们的驻足与议论。刘剑锋总参谋长把脸贴在车窗上,贪婪地望着窗外的景色,努力回忆着在另一个时空中的印象,心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妻子陈艳红坐在他的身边,微笑加耐心地听着他一路地絮叨。是啊,能有几个人有集体穿越时空的经历,而且还有机会到故乡,去看自己尚处在儿时的父母呢?复杂的心情令刘剑锋总参谋长像个孩子,指点着车窗外给陈艳红讲述着,不时地发出感慨,甚至有时还眼含着一汪泪水。一会儿喜,一会儿忧,一会儿叹,比当年在八路军特别纵队的时候,同政委李爱国第一次到延安还要兴奋。

后来专门研究时空穿越的专家认为,这种特殊的带有返老还童意味的表现,是两种不同时空相似的经验记忆,在大脑中发生激烈地碰撞。两种混合的信号分别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感应区,这些似是而非的反馈命令脑电波产生振荡,矛盾的信号最后产生的外在表现。这种现象甚至在同一时空中也经常发生,往往表现为激动得手足无措,思绪奔逸难以自制。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看到门前的海棠花在冬季里开放,那种坐卧不安和感慨万千的情感。

到了一个叫闾阳的小镇天已近中午,同后世比这繁荣许多的闾阳不同,这时的闾阳小镇的规模很小。由于辽宁光复的时间还不很长,横穿小镇的公路甚至还未铺上柏油。但是街面上还是很热闹,好像今天还是一个集日,卖各种农副产品和日用小百货的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街边的几个小饭馆也是热气腾腾,远远地望去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刘剑锋总参谋长通过对讲机联系头车的周远司令员,声明自己的肚子有点饿了,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在小饭店吃一顿饭。

周远司令员有些不解地说道:我说老首长,车上的东西都够你吃上一个月了,还吃哪门子的饭店呀?再说了,这里是比较偏僻的地区,饭店能有什么好吃的,我虽然不担心安全问题,但是卫生条件可不敢保证,咱们还是赶路吧!不行!这里的情形太亲切了,老子就想吃饭店的饭,又不是打仗,赶路你着什么急。我对路程心里有数,本来就不太远,何况我们还是开车,溜溜达达天黑前也肯定到。我说咱们是在游山玩水呀,不是在黑龙江边上视察部队,这样悠闲的机会可是不多,你小子咋还没摆脱那个角色呀?刘剑锋总参谋长执意要下车吃饭。

周远司令员无奈之下请示了李爱国主任,没想到李爱国主任同刘总参谋长是一丘之貉,一听说要下车吃饭连声表示同意,给人的感觉好像后脑勺都在偷着乐,让人怀疑他同刘剑锋总参谋长,是不是一对孪生兄弟。周远司令员只好命令车队停车,全体在闾阳小镇用午餐。

车队为了不打扰赶集的群众,在距离市场不远处停下来,但还是令不少路人驻足观望,这样的高级小汽车人们根本没见过。刘剑锋总参谋长钻出车门,十分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深深地吸了几口洁净的,带有一点柴草炊烟味道的清凉空气,兴高采烈地招呼着李爱国等人,迫不及待地点燃了一支香烟。

刘剑锋、李爱国、周远都是身着将官草绿色尼料军装,外罩笔挺的草绿色尼料军大衣,鲜红的肩章上闪烁着几颗大大的将星,头戴草绿色尼料剪绒军帽,上面镶嵌着一颗红色五角星。

李爱国主任的夫人马建兰,现任总政战友文工团团长,身着校官尼料军装,挂着大校的军衔。足蹬黑色高统女校官靴,俊俏的面容配上校官军装,更加显得冷艳无比。

原八路军特别纵队战友文工团团长,现任中国新政府文化部部长陈艳红。虽然她已经离开了部队没有穿军装,但是却穿的是来自后世的技术生产的,在这个时空中还是罕见的新产品。一件火红色的羽绒服,穿着紧身的黑色细条绒裤子,足蹬一双棕色女士软皮靴,头戴一顶雪白色的,羊毛线织就的贝雷帽,扎着一条柠檬黄色的羊绒围巾,映衬着她羞花闭月般的美貌,同英武的刘剑锋总参谋长一起,构成了一副令人叹为观止的英雄美女图。

这个时期的闾阳小镇人民,还是东北地区冬季最经典的装束,黑色土布为基调的对襟棉袄和抿裆裤。男人几乎都带着狗皮帽子,穿着自家做的黑棉鞋,腰里扎着一道布腰带或是绳子,作用是增强棉袄的保暖性。只有少数男性穿着倭国人,留下的狗屎黄色的军装,带着丑陋的日军棉帽,腰里扎着日军的士兵皮带,在黑色的基调中就算是比较乍眼的了。

中年以上年龄的女人,都是小脚或是“后解放”的脚,头发千篇一律地在后面挽成一个鬏,用特制的发套和发针固定住。侧襟棉袄,围着各种材质的围巾,岁数大的老太太,都戴着一顶黑色绒面的棉帽,手里还端着一根大烟袋锅。

可是刘剑锋一行人出现在街上时,人们的眼球立即被吸引了过去,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光鲜整齐的穿戴。尤其是两位女性的装束,令所有的男女都惊呆了,像看外星生物般地渐渐围了过来,不时地传来或男或女的赞叹之声。

刘剑锋总参谋长和陈艳红走在前面,刘剑锋总参谋长在人墙组成的走廊里走着,满面春风地用变了味儿的辽西乡音,热情地同老乡们打着招呼。有时还站下来同老乡聊几句,了解这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刘剑锋总参谋长一行进了一家饭店,周远司令员嘱咐几个东北军区派来的保卫干事,一定要注意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生意威胁首长安全的外情况,可以不必报告立即酌情处理。

店小二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哎呀,来了几位首长,稀客,稀客呀!请到后面的单间吧!李爱国政委环视了一圈,看到饭店里的人并不多,基本上都是南来北往的商人。还有一些家境可能比较富裕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见过世面的,没有像外面那样过分地好奇,只是向他们投过来友好和探寻的目光。

便说道:我看不用了,就在这里吧,大家在一起吃饭热闹!说完,众人捡了一张大桌子坐定,店小二给每个人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用炒糊的高粱米冲的糊米茶,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酸菜蒸饺,还有溜肉段、炒干豆腐、蒸白菜夹、葱爆羊肉四盘菜摆了上来。兴致勃勃地刘剑锋总参谋长,迫不及待地要了三壶烧锅酒,同李爱国政委和周远司令员,三位来自未来的战友,开始无拘无束地喝了起来。饮食讲究的陈艳红和马建兰,也被正宗的乡土风味所吸引,挥动筷子开始大快朵颐。

村长早就接到了辽西军区的通知,带着村政府的几个人等在路边。看到刘剑锋一行人下了车,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来到刘剑锋和李爱国的跟前,居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欢迎首长来到石佛堡村,请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村长李凡。这位李凡村长大概近三十岁的样子,宽额方脸加上黑里透红的皮肤,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显得十分健壮精干。穿着一身我军的草绿色涤卡旧军装,还是当时的八路军特别纵队的着装,是另一个时空中八十年代的军装。外套着一件东北部队的士兵棉大衣,在老乡的黑色土布的冬装里面,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慌得他连连摇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当过兵的他十分了解,眼前这几位将军的分量。

李爱国政委一把抓住他的肩膀,边点烟边笑着说道:有什么使不得的,我军官兵一致你又不是不知道,亏你还是当过兵的人!怎么样,晚上过来一块喝一杯?李凡村长在这几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首长面前,一直都激动得眼泪直流。他勉强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向刘剑锋总参谋长介绍了安排情况,然后带领众人朝住宿的人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