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1617600000212

第212章 禄东赞却婚请亲 李道宗河源送女(1)

翌日晚间,李世民在宫中赐宴,诏唐俭、马周、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陪同禄东赞一起入宫。

禄东赞初入太极宫,看到一重又一重巍峨的宫殿,心中生出无限羡慕,感叹不已,口中啧啧连声。他们入了两仪殿,太监将其一一引入各人座位。看到李世民未到,尉迟敬德问道:“禄相入宫后一直啧啧连声,心中有何感叹?”

禄东赞道:“鄙人来京求婚之前,赞普为迎公主,在布达拉山上起造宫殿,想来现在已经建成。然刚才见了这里的宫殿,方知宫殿非是简单地造几间房子就成,其中有着许多学问。鄙人想,若回国时,能从京城中求带数名工匠,依中土式样再建,定能让公主住得更舒服一些。”

唐俭笑道:“皇上若答应和亲,你求带数名工匠,想来不是难事。”

说话间,就听门外有太监拖长着声音叫道:“皇上驾到。”众人急忙起身迎候,就见李世民乘舆进入殿来。

李世民在正北的龙椅上落座,也招呼众人坐下。禄东赞在京中日久,也学会了一些中土之语,他躬身说道:“谢皇帝陛下赐宴。”

李世民先是一愣,继而微笑道:“想不到你竟然学会说长安话,好嘛。你在长安呆了许多时日,看来也有益处。坐下吧。”

按照礼宾制度,外邦君主或使节来朝,皇帝赐宴时,来人须在开宴前将献物奉上。禄东赞此次携带大量礼物,因不能见到李世民,这些礼物一直贮于客舍。今日,唐俭事先向他说明了礼宾程序,禄东赞让从人捧着礼物候在殿外。众人就座,只听通事舍人一声轻唤,持礼之人皆低着头,轻步捧着礼物入殿。礼物中包括有赤金五千两,以及象牙、犀角、珍珠、石绿等宝物数百件,宝物中以六棵高三尺余的玛瑙灯树最为耀眼。

李世民看到这些礼物,神色间未见喜怒之色,当看到玛瑙灯树时,倒是勾起了心事,转向唐俭道:“魏征的《十渐疏》中,说朕近年来不如贞观之初,‘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这是其疏中原话。吐蕃贡来的玛瑙灯树,大约亦能列入奇异之品了。”

唐俭不知所对,尉迟敬德接口道:“魏征最好危言耸听,遵皇上之命,臣将《十渐疏》仔细读了几遍,总觉得魏征善于吹毛求疵。像外邦贡来之物,非是我国指名索要,人家送来了,总不至于将其再退回去吧。”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敬德,你到今天尚不能理解魏征之心啊。”

尉迟敬德一听李世民的话音,知道自己所言不对其口味,顿时吓得缄口不言。

李世民不愿意再对尉迟敬德徒费口舌,继续说道:“唐卿,这些日子,疏勒、朱俱波、甘棠、日南诸国遣使贡献方物,朕一直在想啊,若中国不安,这些国家的贡使能来吗?”

“若中国不安,这些国家断不会遣使贡物。”唐俭答道。

“朕因思中国有史以来,能平定天下且安定边关者,唯秦始皇和汉武帝二人。秦始皇暴虐无道,至其子则国亡。汉武帝骄奢,国祚几乎断送。朕提三尺剑以定四海,远夷率服,国内安定,自认为不次于这二人。”

禄东赞低头听通译转述李世民之语,他听到这里,还以为李世民自鸣得意。

然李世民话锋一转,说道:“然这二人的末途,皆不能自保,朕每思此节,常常恐惧危亡之事,不敢懈怠一分。像吐蕃贡来的玛瑙灯树,何等灿烂,人见之若不生出欣赏之心,非人之常情。人是爱享受的,这等唾手可得之物非是诱惑,它就结结实实摆在你的面前,你将如何取之呢?”说到这里,李世民斜视了尉迟敬德一眼,接着道,“朕今日睹物而发感言,还是希望众卿如魏征那样直言正谏,以相匡弼。若唯扬美隐恶,共进谀言,则国之危亡,指日可待。”

禄东赞边听边点头,他想不到李世民在赐宴之时还能如此从容谈论国事,更想不到大唐在如此繁荣之时,其君臣犹能如此心怀警惕之心。他起身拱手道:“鄙人听陛下刚才一席话,忽然想起一个小故事,想说给陛下及众位大人听,不知能言否?”

李世民说道:“好呀,你敢在朕面前讲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定然不同寻常。说吧。”

“我们高原之上,有一种岩鹰,以山中小兽为食,其惯在山岩中穿行,一日它见一兀鹰在高空中翱翔,岩鹰不解仰头问道:‘你飞得如此高,何以为食?’兀鹰答道:‘吾巡视天上,百里以内,尽收眼底,何患无物为食?’岩鹰哂道:‘山中美食已多,何必要飞得如此高,空耗力气?’”

李世民等人听了这个故事,觉得没有新鲜之处。庄周之《逍遥游》中,鲲鹏徙南冥而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达九万里,而蜩与学鸠却在蓬间笑之。禄东赞所言,还没有庄周说得精彩。

禄东赞见他们听后没有什么动静,遂接着说道:“吐火罗国曾派来一名使者,此人足迹甚广,竟然西行远达大秦国(古罗马帝国),此人也曾到过大唐京城。他对鄙人说,其未到大唐京城之前,一直以为大秦最为繁华和强大,谁知其与大唐相比,竟然差距甚大。举例来说,大秦元老院里的贵族们,其生活起居所享用的东西,连长安城里一个赶马车的都不如。鄙人当时很不相信,然这些日子亲眼所观,方信其言非虚。由此来看,鄙人不能像兀鹰那样飞得高,看得远,只能像岩鹰那样畏缩山中了。”

李世民方悟禄东赞拐着弯儿来夸大唐,遂笑道:“朕刚才说不可隐恶扬美,你如此夸赞,让朕如何说好呢?”

禄东赞再拱手道:“鄙人刚才听了陛下的一席话,深悟大唐所以兴盛,果然有因。陛下处庙堂之高,常怀谨慎之心,外邦贡来方物,实属平常,犹能举一反三,提示警惕。陛下,诸国不畏险远,万里来朝,其实皆为渴慕唐风而至。正像陛下所言,若一味以威武胁迫他国,所换来的仅是短暂的逢迎,而非心悦诚服。鄙国自赞普以下,众心渴慕唐风,盖为此也。”

李世民凝视禄东赞片刻,再次觉得吐蕃有如此之人为相,实属难得,遂示意他坐下,说道:“你说得不错,邦交之事非以胁迫他国为主要手段,须以德化为主。好了,让这些捧贡献之人都退下去,该开席了。”

因今日有尉迟敬德等人在场,宴席上摆的是“土窖春”酒,李世民举盏示意,让大家端盏饮酒。李世民不善饮,仅浅斟数小口。那禄东赞心怀感激,捧起盏来一饮而尽,他不胜酒力,脸很快变成通红,还猛咳了数声。

李世民问道:“高原之上寒冷应饮烈酒,你难道不善饮吗?”

“鄙人量浅,不胜酒力。”

“如此,你就像朕一样,慢慢饮吧,且让敬德、志玄他们开怀畅饮。”李世民说话柔和,充满了关切之意,让禄东赞更为感动。

因为是皇帝赐宴,尉迟敬德和段志玄不能像在私宅中聚饮那样随便,他们在李世民面前显得小心翼翼。场面上,人们夹菜、饮酒,皆依序进行,按照规制,酒过三巡之后,李世民就要起身退席。

李世民的兴致颇高,主动与禄东赞说话:“你们高原之上,可有如此宴饮?”

“高原之上气候高寒,果蔬难以生长,若论食物的丰富,万万不及中土。”

“吐蕃王在贞观三年即位之时,年仅十三岁,他有何能耐一统高原?又如将国都迁于逻些,须有非凡的胆略。吐蕃国有如此成就,大约与你等精心辅佐大有干系吧?”

“陛下,吐蕃能有今日成就,皆是赞普之功。”禄东赞边说边立起身来,又拱手对李世民道:“陛下,鄙人以为,人年龄老幼与成就大小干系不大。庸人空费时日,到老也是默默无闻;而有大成就者,其年幼之时即显端倪。鄙国赞普即位之时,年仅十三岁,他却能集合万余人马,一统高原。鄙人心悦诚服,跟随赞普以尽绵薄之力——可见赞普之能,如此情形,在陛下身上亦有体现。鄙人听说,陛下十八岁时能解隋炀帝之围,救高祖于万军丛中,又助高祖取得天下,遂使天下英雄来归,像程将军、尉迟将军皆从敌营中来投陛下,可见英雄出少年。”禄东赞这番话,既谦虚而推崇弃宗弄赞之能,又颂扬了李世民一番,使得李世民龙心大悦。

马周见禄东赞微有得意之色,忍不住揶揄了一句:“吐蕃一统高原之后,禄相定是日理万机。我有一事不明,吐蕃至今未有文字,不知禄相传令之时,仅以口授即可吗?”

禄东赞明白马周的心意,知道他在讥笑吐蕃没有文字以为野蛮之人,遂从容答道:“马大夫所言有理,吐蕃至今没有文字,确实带来诸多不便,赞普也多次说过要创制。不过天下之事,说简亦简,说繁亦繁,盖在人心也。大唐自陛下主政以来,推行清明政治,其实就是化繁为简。吐蕃没有文字,实因鄙人理政之时无须麻烦,口授即可,各人心中自有体会。”禄东赞本意想再捧李世民一句,但经此一对比,似乎吐蕃的政治比大唐还要清明,有些太过了。

李世民未往深里想,哈哈一笑道:“禄东赞,真好口才,你们赞普未白派你来。”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甚好,还缘于禄东赞那日的一番话。

禄东赞提起弃宗弄赞通过与泥婆罗国和大唐联姻。如此自长安至泥婆罗成为通途,显然勾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他对唐俭与马周说道:“唐卿,马卿,禄东赞刚才所言,其中大有深意。我国现在与西域诸国通使,仅有西去一途。若唐蕃和亲,则从长安至逻些六千余里皆成通途,进而越过山脊,到达泥婆罗,可与南边的天竺诸国及西面的大食、波斯相连。如此一来,我国北有‘参天可汗道’,西有‘丝绸之路’,东有舟楫之便,再加上南向的‘唐蕃之道’,即可四面通畅,道路无阻。”

唐俭与马周未想到此节,经李世民一提醒,顿时明白。唐俭说道:“陛下高屋建瓴,凡人难及。如此通路一开,又可增加一条朝贡的道路,若此路早开,麴文泰也不能奇货可居,动辄拿阻塞道路来威胁我国。”

禄东赞一心请婚,未想到唐蕃和亲之后尚有如此妙处。他不禁对李世民更加佩服,方悟大国君主眼光长远,自己的赞普在此点上就被比下去了。他诚心说道:“陛下眼光深远,能知长久之事,此为大唐之福,亦为吐蕃百姓之幸。陛下,鄙人来京之时,赞普言若和亲事成,吐蕃世世代代以婿礼待大唐。若‘唐蕃之道’开辟之后,鄙国定会在沿途设立驿站,派人长年维护驿道。通路开辟非仅使大唐蒙利,鄙国亦能获益匪浅。鄙人前些日子见侯尚书出征高昌,内心非常赞成皇上此举。那麴文泰累受大唐之恩,借助西域通路获益无限,他不该自恃地域优势,借阻隔道路来威胁大唐。侯尚书带领天兵去出征,定然能一举荡平高昌,鄙人心里实在为麴文泰感到不值。”

李世民听明白了禄东赞的意思,心想此人能够敏捷应答也就罢了,难得的是其眼光长远,思虑缜密,吐蕃有此人为相国,实为幸甚。因思许多年来入京的各国使臣中,以此人才思为首,他不由得赞道:“禄东赞,你以外邦之身能识征讨高昌之举,委实不容易。但愿唐蕃和亲以后,果如你言。”

“鄙人回国之后,定将陛下这番博仁之心,说给赞普听。终鄙人一生,定当维护唐蕃友好周全。”禄东赞如此说,果然是真心诚意,终弃宗弄赞及禄东赞一生,皆努力保持唐蕃友好关系,始终以大唐属国自居。

李世民点点头,转向唐俭道:“唐卿,你向有司转达朕的旨意,授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册命成后,可在朝堂之上当庭加封。”

外邦使者入京城朝贺之时,唐朝往往给来使加封本朝官职。所加官职往往视该国大小及使者在本国的地位而定。像李世民今日授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其品秩为正三品,轻易不授给外邦之人,可见李世民对禄东赞的重视。

外邦使者以获得唐朝官职为荣,禄东赞闻听授给自己如此高的官职,自然喜出望外。他急忙起身,然后跪伏谢恩,口中也不再自称“鄙人”,而自呼为“臣”。

李世民唤其平身,微笑道:“自今以后,你奉事者不仅为吐蕃赞普,还有朕,你在吐蕃为相,能时时想着唐蕃友好大计,朕心甚慰。禄东赞,朕非单单喜爱你,这里还有一桩好事,你赶快谢恩。”

禄东赞依言跪伏谢恩,其抬头说道:“陛下待臣如此,即是天大的好事,臣不敢得陇望蜀。”

“哈哈,你还不知道朕要赏你什么,就这样拒绝了吗?禄东赞,你替赞普苦苦求亲,在京城一呆许多日子,难道就不想自己的事吗?”

“臣替赞普办事,即是臣之本分。”

“罢了,你不用猜度许多。赞普求娶公主,朕今日就答应了。朕现在所言,却是要赐你一件美事。”

禄东赞听到李世民许了和亲,心内大喜,竟然未听到李世民的后半截话,他伏地叩首谢恩,想起自己历尽艰辛来京,经历了许多等待的日子,终于求恳成功。心内百感交集,不禁涕泗横流,喜极而泣。

李世民不知道禄东赞此时鼓荡的心情,还以为他听到有赏赐而大加激动,遂微笑道:“起来吧。唐卿,看来人逢喜事精神爽,禄东赞如此镇静的人儿,也难避免。琅琊公主前些日子入宫,其外孙女段氏随行。朕见此女模样周正,又知书达理,可堪为禄东赞良配,朕意将此女赐给禄东赞为妻。”

禄东赞此时还立在当席,兀自为皇上允许和亲而激动,不知道皇上还为自己选取了妻子。唐俭见禄东赞在那里茫然不应,着急说道:“禄相,还不赶快谢恩!皇上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许给你为妻子,真是天大的喜事。”

禄东赞方才知道李世民所说的美事为何,他到此时方才镇静下来,拱手说道:“陛下,臣深谢皇恩,然此事万万不可。”

在场之人皆惊愕万分,尉迟敬德嚷道:“你怎么……怎么如此不知好歹?皇上的美意,岂能拒却?”

禄东赞继续说道:“臣国中已有妻子,为父母所聘,臣不敢见了皇戚之女,就抛弃家妻,若这样做,即是不孝,再者,皇上已答应和亲,然赞普未睹公主之颜,陪臣如何能先娶?臣这样做了,即是不义。”

李世民道:“一夫多妻,亦为人伦,何况赞普既要泥婆罗公主,又来大唐请亲,你再娶唐女,谅他不会怪你。”

无奈禄东赞心坚如铁,到了最后,他又跪伏在地,苦苦恳求李世民收回成命。

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这些日子与禄东赞接触许多,觉得此人是一个豁达爽朗的主儿,不料想他今日在此事上何等顽固,竟然有些婆婆妈妈。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禄东赞会如此坚决,就多劝了几句,最后问道:“你拒却朕的好意,事后不会后悔吗?”

“臣不后悔,然会永沐圣恩。”

“嗯,看来你确实是一个忠义之人,好吧,朕成全你。”李世民又感叹道,“有能才在身,又有忠义之心者,禄东赞是为榜样。这让朕又想起逝去的士信兄,唉,他若能活到今天,不知又能成就多少惊天动地之事。这样吧,你还有什么心愿,一发说出来,朕若能办到,定不让你落空。”

禄东赞刚才仓促之间拒却李世民的提婚,心里还有些七上八下,生怕因此招致皇上的震怒,以致坏了大事。听了李世民关于忠义的一番感叹,心方才落到肚子里,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竟然摸对了门槛。他见李世民又问自己,心里有了计较,将心一横激将了李世民一句:“臣再谢皇恩。臣还有一个心愿,只是觉得过于唐突,深恐陛下为难。”

李世民微笑道:“朕说出来的话,自然一言九鼎,不用你进一步激将,说出来吧。”

“臣的心愿就是为赞普访来一名美丽贤惠的公主。臣听说任城王道宗之女李锦燕知书达理、模样周正,且待字闺中,特请陛下将此女赐予赞普。”

“哦,朕还以为是天大的难事呢。朕答应唐蕃和亲,自然要选一好女配赞普,你既然点名,朕就答应你。朕也听说此女的才名,如此就赐其为文成公主,可让道宗持节护送此女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