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68

第68章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河上肇

河上肇,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79年10月20日出生在山口县岩国市一个低级土族家庭。1898年,其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政治科经济专业,毕业后,在《读卖新闻》连续发表《社会主义评论》文章。1913年,河上肇赴欧留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第三年任京都大学法科教授。十月革命后,河上肇深受鼓舞,参加进步组织“学劳会”并开始钻研翻译《资本论》和列宁著作,宣传马列主义,后因参加劳农党活动,遭军警逮捕。1932年,其加入日本共产党并出版了《资本论入门》,该书中文译本对中国革命曾产生较大影响。毛泽东称其“先行后知,知难行易”。

【毛泽东评点河上肇】

先行后知,知难行易。

——摘自毛泽东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批注,见《毛泽东读书笔记》第1144页。

【河小肇小传】

河上肇(1879—1946年),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79年10月20日,河上肇出生在山口县玖珂郡锦见町(今岩国市)。其祖父是当时的下级士族,其父河上忠做过村长,河上肇出生时,父母已经离异,幼年的河上肇一直由祖母抚养。1884年至1893年,河上肇在家乡岩国小学、中学读书。此时的河上肇在家乡维新人士的影响下,胸怀大志,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还在岩国中学读书时,河上肇便与同年学友创办了《会报》并撰写了《日本工业论》等文章,研究日本当时的政治、经济,主张在日本首先大力发展工业,反对当时盛行的“尚武论”即扩军论。1898年,河上肇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进入大学后的河上肇思想更为活跃,越发关心日本社会问题。当时日本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主办演讲会宣传自己的主张,河上肇经常出席聆听,并深受幸得秋水等人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02年7月,河上肇从东京帝大法科大学政治科经济专业毕业,第二年开始担任大学教学工作,出任该校农科讲师,并继续研究经济。1904年,他在东京大学《史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塞利格曼教授的历史的经济的说明》,介绍美国经济学家塞利格曼的唯物史观。第二年他又以“新史观”为题,翻译出版了塞利格曼的原著《历史的经济的说明》。1905年11月,河上肇以“千山万水楼主人”的笔名在《读卖新闻》上连续发表《社会主义评论》。当时正值幸德秋水、Ю彦等人以反对日俄战争为契机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时候,人们渴望对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有所了解。河上肇的《社会主义评论》恰好适应了这一形势的需要,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所以他一口气发表了36篇文章。由于河上肇本人对社会主义理解的不够全面,此文章的内容既有正确的地方,亦有错误的论断。一方面它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相差悬殊:工资形式上是劳资双方的自由契约,实际上是资本家强行制定的,生产品增加了,工人生活反而日益贫困;但另一方面,他把社会主义解释成是“依靠矫正经济上的不平等,救济因贫富悬殊而产生的主义”,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日本天皇制度下的铁道国有、把废除剥削基础上的公平分配和资本主义的“社会政策”等看成是本质相同的东西,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组成社会的每个人的利己心,若不创造“纯无我、纯爱他的人的心理境界”,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没有“纯无我、纯爱他”的人心改造,社会改造就毫无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河上肇在《社会主义评论》写到36篇后突然搁笔,加入了宗教家伊藤证信开设的教坛“无我苑”。伊藤证信宣传“宇宙的本质是无我爱,组织宇宙的一切个体基本上是无我爱活动,即是一个体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他爱,而且竭尽全力去爱他人”。河上肇从伊藤证信的主张中误以为获得了能实现他自己主张的“社会改造”,于是便放下经济学研究,当了“无我苑”的忠实信徒。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河上肇便发现伊藤证信所宣传的“无我爱”和他自己主张的“尽全力以爱他(即“绝对的非利己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因为伊藤是把一切人的行为不分好坏善恶(甚至包括强奸、盗窃等各种罪恶),在本质上都视作“无我爱”的活动。于是河上肇毅然脱离了这个宗教团体。

1913年,河上肇赴欧留学,先后到过德国、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后就任京都大学法科教授。1916年4月,河上肇在《经济论丛》上发表论文《奢侈与贫困》,9月至11月又在《大阪朝日新闻》上连续发表由上、中、下三篇组成的大型评论《贫乏物语》。上篇为《多数人是怎样贫穷着》,中篇为《多数人为什么贫穷》,下篇为《怎样才能根治贫穷》。在上篇中,河上肇把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穷人的增加速度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财富越是增加工人越穷的事实描写得形象、深刻,吸引了大量读者。但在中篇中,他把贫穷的根本原因说成是给富人用的奢侈品生产多了,给穷人用的生活必需品生产少了。进而在下篇中,他便把根治贫穷的方法归结到让富人抑制奢侈上,甚至提出社会上的人们若完全改变其用心,社会组织即使和现在一样全然不动,问题也能马上解决等错误观点。1917年1月,《贫乏物语》汇集成册出版。在这个时期,河上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基本上没有脱离人道主义的框框。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河上肇深受鼓舞。河上肇曾高兴地写道,它“已波及到东海孤岛日本国的思想界”。1918年夏,日本爆发“米骚动”,在这一波及日本全国的风潮中,工人阶级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并与政府当局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在现实斗争面前,河上肇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认识到就国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而言,国民分成了利害相反的两个对立阶级,无论如何不能把营利主义的经济组织看作是善良的组织。主张人民不但有议论社会问题的自由,而且有实际运动的自由。与此同时,京都帝大进步的组织“学劳会”(学生和工人相结合的组织)聘请河上肇为理论指导,他欣然应允。进步工人团体“友爱会”京都支部邀请河上肇作演讲时,他公开指出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1919年河上肇开始钻研《资本论》,并从1月起出版个人杂志《社会问题研究》月刊,到1930年11月停刊为止,共发行了106期,对探讨马克思主义、交流学术观点、启迪人们的革命意识、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将日本社会比喻为“患有贫困大病或虚弱症的病人”,并把寻求“根本治疗”作为杂志的主旨。主张工人阶级自己行动起来,“组成工会,组织政党,以对抗资本家”,用“开刀”的手法来根治日本社会的“大病”。

1921年,河上肇在《改造》杂志上发表了《片断》一文,介绍了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的暴力思想和“流血的星期日”。他在文章中以肯定的口吻介绍了俄国革命家所说的“你不能用枪剑来扼杀思想,同样也不能只靠思想来对抗枪剑的力量”。表达了他的用革命的暴力来对抗反革命的暴力的思想。这篇文章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惊慌,下令禁止该杂志发行。河上肇也被当局视为“大学教授中最危险的思想家”。

1922年末,河上肇将发表在《社会问题研究》杂志上的有关论文汇编为《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出版,由上、中、下三篇组成。其中下篇收进了研究俄国革命的论文五篇和全文翻译了列宁的《农业税的意义》。他在《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一文中,把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三个时期,即:精神的准备时期、政治的战斗时期和经济的建设时期。同时又将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加以区别。指出,政治革命是夺取政权的革命,社会革命是对社会组织的改造,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河上肇还积极参加革命实践,在实践中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1922年日本共产党成立不久,他就与共产党人建立了个人联系。1923年秋,京大学生组织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京大社会科学研究会,河上肇担任了这个组织的理论指导,并帮助学生通过外文版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许多进步学生受河上肇的影响从而成长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不久,河上肇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本警察当局的注意。1926年1月,警察搜查了河上肇的住宅,右翼分子也对他进行威胁。然而这些并没有吓倒河上肇,他仍然同谷口善太郎等日共党员和工人运动的领袖们频繁接触。1927年,河上肇前往东京担任了日共地下刊物《马克思主义讲座》的主编,主张实行言论、集会、出版、结社自由,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积极宣传废除天皇制,消除封建残余。在革命活动中,河上肇同日本共产党领导下有着合法身份的劳农党建立了密切联系。在1928年3月日本首次按照男子普遍选举法进行大选期间,河上肇亲自到具有农民斗争传统的香川县进行活动,支持劳农党的候选人大山郁夫。河上肇的活动惹怒了日本当局,它采取各种手段企图迫使河上肇辞去京大教授职务。京大校方以河上肇在为《马克思主义讲座》所写的文章和大选中的演讲有“不妥之处”,以及在他做指导的京大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出现了“扰乱治安者”为由“劝告”他辞职。但河上肇并没有因此退缩,在年底召开的劳农党大会上仍然发表了激昂的演说,指出,“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因此,工人农民的斗争组织在现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产物”。因这次发言河上肇曾一度被捕。1929年11月,河上肇参加了重新组建劳农党的工作,并负责编辑该党的机关报《工人农民新闻》。1930年11月,河上肇看到农民党逐渐演变成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后便退出了劳农党。此后,河上肇便开始直接同仍处于地下活动状态的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并以自己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资助党的活动。在此期间,河上肇开始了翻译《资本论》并完成了《资本论入门》一书的修订工作。1932年7月,河上肇受日本共产党委托翻译并公开发表了共产国际有关日本革命的《纲领》。1932年8月13日,在日本共产党处境最困难的时刻,河上肇以54岁的高龄加入了日本共产党,成为日本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

1932年11月,河上肇公开出版了《资本论入门》,但立即被反动当局禁止发行。这部著作是河上肇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河上肇马列理论达到最高点的代表作。它集中地反映了河上肇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从今天来看,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但在当时可以说,它是世界上《资本论》第一卷最的好、最详细的注释书和解说书。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授式的解说书,它是河上肇把《资本论》理解为展望社会革命的经典著作、并加上他自己多年实践体验和革命心得写成的入门书。用《资本论》本身引导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走革命道路。以《资本论入门》为代表的河上肇的著作,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广大读者,就是在世界上也赢得了巨大声望。特别是它的中文译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和普及有过重大贡献。

1933年1月12日,河上肇被捕入狱,被判刑5年。在狱中,河上肇受到了残酷的虐待,但他始终未动摇自己的信念,两次断然拒绝“转向”的劝告。正如他在狱中所写的《狱中赘语》所述:“即使日本共产党被消灭,共产国际被消灭,我的信念也不能产生丝毫动摇。”

在反动派的迫害下,出狱后的河上肇没有了工作,只好跟随女儿生活,着手撰写《狱中论》。1943年,他开始撰写《自传》。1946年,河上肇由于营养不良并发肺炎于1月30日逝世,终年67岁。

【作者点评】

河上肇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战前昭和三个时代,当时日本社会资本主义勃兴,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政治反动,军国主义猖獗。同时,工农、学生运动在反动天皇政府镇压下受到种种挫折。河上肇作为天皇政府的ㄈ喂佟⒋笱Ы淌诿挥凶呱衔反动统治者服务的道路,而是投身群众革命运动,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追求科学真理,终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他是日本高级知识阶层中一个特殊的典型代表。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始于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人,但使之走上正轨的是河上肇。河上肇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日本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一个正式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介绍给日本,甚至在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相当影响。

作为马克民主义的“求道者”,河上肇把大半生的时间都献给了最崇高的工作——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即使在被捕入狱后,在受到残酷虐待的情况下,面对着“转向”的诱惑,河上肇并未改变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仍然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地球带来永久的和平。

毫不夸张地说,河上肇是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作出了巨大业绩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毛泽东对河上肇著作的批注:先行后知,知难行易,充分表达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传播和实践马列主义理论的深刻认识,也是毛泽东自身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总结。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