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12

第12章 孤独的哲学家——尼采

尼采,继叔本华之后的又一个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1844年,他出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的一个宗教徒家庭。五岁时,他的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家庭十分贫苦。1864年,尼采就读于波恩大学。次年,他放弃攻读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开始研读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著作,并于1872年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一书,抨击基督教和苏格拉底的科学主义人生态度,遭到学术界反击。此后,尼采进入了一生中独特创造的时期,尽管处境维艰,但他仍奋笔疾书,发表了大量著作,论述他的“轮回”、“超人”及“强力意志”等观念,从而开创了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青年毛泽东称尼采的哲学是“向上的、活动的哲学”。

【毛泽东评点尼采】

我叙鉴约。我单叙德国的鉴约。我叙德国鉴约,单注重其国民精神上所忍痛苦的一点。是什么意思?原来这回和约,除却国际同盟,全是对付德国。德国为日耳曼民族,在历史上早蜚声誉,有一种倔强的特质。一朝决裂,新剑发刑〈硎〉,几乎要使全地球的人都挡他不住,我们莫将德国的穷兵黩武,看做是德皇一个人的发动。德皇乃德国民族的结晶。有德国民族乃有德皇。德国民族,晚近为尼采,菲希特,颉德,泡尔生等“向上的”“活动的”哲学所陶铸。声宏实大,待机而发。至于今日,他们还说是没有打败,“非战之罪”。德国民族是世界最富“高”的精神的民族。惟“高”的精神,最能排倒一切困苦,而惟求实现其所谓“高”。

——摘自《德意志人沉痛的鉴约》,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52页。

【尼采小传】

尼采,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又一个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哲学学说贯穿着人生意义探求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色彩。在资产阶级哲学家家族体系中,尼采是最早觉察到西方精神危机并向西方传统文化进行挑战的一个人。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一个有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在他未满五岁时,父亲和弟弟就相继去世,这让尼采过早触及到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少年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树叶在树上飘零/终被秋风刮走;生命和它的美梦/终成灰土尘垢。”生和死的命题就这样开始萦绕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悲观主义的根苗。

1864年,20岁的尼采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尼采倾心于希腊古典文化。在学习中,他强烈感受到基督教精神与希腊古典精神的不相容性。短短一个学期之后,尼采就断然决定放弃神学。这对于一个虔信基督教的家庭来说不啻是个反叛的征兆,而后来尼采就真的成了反基督徒的斗士。与此同时,在与伙伴们嬉戏、游乐、饮酒、郊游中,尼采也不禁滋生出关于人生的疑问来——生命就是这样在游乐的虚耗中度过吗?尼采发生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1865年,尼采转入莱比锡大学。在精神苦闷和彷徨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叔本华对人生悲剧性的感悟和体验让尼采深受感动,在尼采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他从叔本华那里接受了意志为世界本质的观点,终生没有摆脱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1868年,尼采结识了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瓦格纳。当时的尼采正沉迷于叔本华哲学和音乐,而瓦格纳恰恰是叔本华哲学的信徒,对叔本华的共同热爱和相互间的欣赏,使尼采开始了与瓦格纳长达十年的友情。正是在瓦格纳、叔本华的影响下,尼采写下了《悲剧的诞生》一书,这本书于1872年出版。这是尼采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这本书除研究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外,更重要的是尼采企图借古希腊艺术为他的生命意义问题寻求答案,借艺术来肯定人生。在书中,他抨击了始自苏格拉底的科学主义人生态度,连带也攻击了基督教。学术界在沉寂了几个月之后,对尼采的哲学观点和语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反击,以此来捍卫古典语言学传统。一时间,尼采的学术威信扫地,连他授课的教室里也空荡无人。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探寻哲学思想的起点,同时也是他一生悲剧性命运的序幕。尼采从此步入了他的性格所决定的命运之途。

尼采曾经谈到,通向智慧之路必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合群时期,这是一个崇拜模仿强者的信仰期。尼采就曾崇拜过瓦格纳和叔本华。第二个阶段是沙漠时期,这是他摆脱偶像、否定偶像的重新审视时期。随着偶像的崩溃坍塌,人生成为一片沙漠。第三个阶段是进行独特创造的时期。现在,尼采正步入他的人生第二阶段,即沙漠时期,他开始否定他曾经崇拜过的两个偶像——叔本华和瓦格纳。1876年,尼采先是以一部《人性,太人性了》批评瓦格纳而导致两人决裂;继而又与他大学时代最亲密的朋友洛德产生了隔阂。这一年,尼采向人求婚而遭到拒绝(此后,他在这方面一再受挫,终生未婚)。也是在这一年,尼采因健康原因而停止了他在大学授课的生涯。1878年,尼采由于工作过度和生活孤寂,他患了精神分裂症,由此,他不得不辞去巴塞尔教职,永远退出了大学讲坛。

叛离家庭信仰,受斥于德国学术界、与朋友的决裂、失恋、辞职,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尼采就这样踏上了脱出常规的飘泊之途,开始靠大学赠给他的微薄的年金来维持生活。

崇拜之后的批评,信仰之后的背叛,使尼采在深悟孤独的同时进入了他一生中的独特创造时期。1876年至1889年间,尼采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表述他的“永恒轮回”思想,“超人”、“强力意志”等观念,创建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尼采的哲学思想是以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提出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人生在世充满了苦痛和伤悲,但人类不应由此而陷入悲观主义泥沼,屈从于人生的悲剧。人应当自觉地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把人生艺术化,赋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正是在如何对待悲剧人生这一点上,尼采与叔本华分道扬镳了。叔本华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可悲的人生,认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的形而上活动。”主张放弃生存意志,把艺术看作是放弃意志的一个手段,他是彻底否定人生的。尼采则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主张扩张生存意志,把艺术看作是扩张生存意志的一个手段。

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它在毁灭个体生命的同时又孕育产生着新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毁灭是个悲剧,是对生命的否定,但这又是生命意志得以肯定生命整体的一种形式。宇宙生命由此得以丰盈、绵延和久远。这种立足于宇宙生命,肯定生命的全体、包括肯定其中必然包含的个人痛苦的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尼采将之命名为“酒神精神”。

在对生命悲剧性命运的认识的基础上。尼采既而又衍生了永恒轮回的思想。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形成于1881年。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尼采以不同的方式表述了这一思想。尼采认为,宇宙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人类的生存同样也避免不了永恒轮回的宿命。在他看来,人类注定要无数次重复同样的生活境遇,没有变化,没有创造,没有更新,这确实是件可怕的事。不过,尼采按照他一贯的作风,用酒神精神来对抗这个可怕的思想。永恒轮回既已是宿命,那就去正视它、接受它,在这个基础上试着去爱它。尼采试图用“对命运的爱”来对付永恒轮回。生命通过轮回的环节,与永恒相结合,使生命成为不朽的奇迹。无论是酒神精神,还是永恒轮回的思想,对尼采来说,终究还是归于对人生的肯定指向。

尼采的思想是矛盾的。循着他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那绝望的沮丧,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悲观中抗争的激昂。生命是悲苦的,所以要赋予它意义,用意志去加以超越和创造。然而永恒轮回的梦魇却又无情地阻断了人类超越、创造的可能性。在尼采这里,生命露出了它残酷和矛盾的本相,但尼采却同时要求人们不厌倦、不放弃生命和生活,努力去要求接受它,热爱它,这何尝不是一种“绝望的抗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尼采哲学是向上的。

“酒神精神”的要义是肯定人生。可只有生命力达到足够坚强时方能做到肯定人生的苦悲。尼采由此推出了他的强力意志说。在尼采看来,凡有生命之处,便有生命意志,但这不是叔本华所讲的但求生命得以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让生命得以扩张,得以自我超越的强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未完成的《强力意志》两本书中,尼采继续对强力意志加以深入阐发,并把强力意志说从人类、生物界推广到整个自然界,赋予强力意志以一种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强力意志在尼采眼中,成为世界的基础,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都是较强的强力意志统治较弱的强力意志。由此,大大小小的竞争就成为按照强力意志的强弱转变成的支配关系。增长和扩充权力,扩张自我即成为生命的基础。生命的扩张过程,就成为对弱者的压制、掠夺和伤害的过程。由此剥削也不再属于一个败坏的丑恶的行为,而成为一种生命整体得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尼采看来,这种没有是非标准、没有道德法则的所谓强力意志就是自然和社会的惟一动力。

对强力意志的推崇,必然会导致对原有价值尺度的重新认识。“重估一切价值”就成为尼采著作的另一个主题。他从有利于生命意志扩张的角度出发,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基督教以及由基督教精神培育的欧洲传统道德。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一种非伦理的东西,否定和破坏对生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恶”毁灭了弱者却滋补了强者,就人类整体而言是增强了生命力,而基督教精神却浸透着否定人生的颓废气息,它教人慈悲,鼓吹博爱,提倡自我牺牲,压制个性,反对放纵,无异于削弱人类的生命力。在尼采看来,一切对个人有用,能促进个人前进的东西,一切能使个人战胜别人,利用别人并为自己服务的东西才是合乎道德的。“最大的恶恰恰是最大的善”。尼采就这样从批判旧有的基督教伦理着手,把依附于基督教文化之上的价值评判重新颠倒过来,否定一切曾被肯定的,肯定一切曾被否定的,以此来建立他自己的重估的价值体系。

在“强力意志”说的基础上,尼采通过对现存价值特别是对基督教伦理进行批判,建立了他的超人的理想。“超人”便是超越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新人,他有着旺盛的强力意志和健全的生命本能。在开始提出“超人”概念时,超人还仅是尼采对于未来人的一种理想设想。但是后来,尼采开始把“超人”的称谓封给所谓的“上等人”。罗马帝国的凯撒、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拿破仑都属于超人范围之列。而当尼采把超人的理想贬谪到世俗的人间时,他便成了社会等级制度的狂热鼓吹者。在尼采看来,生命本能和强力意志的强弱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等级——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成为强者(主人)对弱者(奴隶)的征服。

1888年,尼采接连写了好几部咄咄逼人的著作。其中《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是抨击瓦格纳的,《反基督徒》则是攻击基督教的,《偶像的黄昏》则归纳了他后期的主要哲学观点。《看哪这人》则是充满自大口吻的自传,这是一部尼采一生思想发展过程的简史。创作欲望的喷涌,思想的亢奋让尼采充满感激和自满。一方面,尼采认为这是自己盛大的收获时节,一方面又自诩是第一个发现真理的人并试图以此去“改变”人类。可好景不长,就在这种幸福感仅持续了几周之后,尼采的精神就彻底崩溃了。他所患的精神分裂症完全支配了他。此后,尼采度过了几乎十余年完全无用的生命时期,于1900年悲哀地与世长辞。1901年,人们把他未完成的手稿加以整理,结集成《强力意志》一书出版。

【作者点评】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这是尼采对自己悲剧性命运的预见。他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弃儿,遭受人们的冷落而备受孤独的折磨。在他身后,随着时间的渐进,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越来越大。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现代特色。它在资产阶级营垒中最早揭露出工业化条件下生命的病态和人的普遍异化,敏锐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处危机时代的思想和情绪。此外,尼采哲学还潜藏着强烈的辐射功能,它为西方各种生命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等哲学流派提供了某种思想起点和重要启发。由此,雅斯贝尔斯曾称赞他为“哲学家导师”。

尼采哲学对20世纪的西方社会思潮有着重大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其哲学思想的复杂性简单化。尼采哲学以人生意义的探求作为出发点,以强力意志为核心,通过价值重估,建立超人理想。在肯定生命、强调正视生命悲剧,强调超越生命悲剧的局限这一意义上,尼采哲学无疑是昂扬向上的。但是,尼采一旦把强力意力强调到世界本体的地位,并以其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肯定粗暴的利己主义本能,颠倒善恶观念,鼓吹社会等级制度,无疑就陷进反社会、反人民的思想观念之中,使其理论走向了它的反面。正因为如此,一些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们往往从他的理论观念中摄取精神食粮,使其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武器。当然,在尼采哲学被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其妹妹福尔斯特·尼采曾起过很不好的作用,她曲解尼采著作,并有意把尼采哲学与法西斯主义哲学等同起来。

尼采是德国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其理论思想既滋生于德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之中,同时,他也为这个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由此,我们既要看到他敢于否定整个资本主义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一面,又要清醒地识别和抵制他所宣扬的强力、暴君和反人民的思想倾向,从而正确地把握一个历史人物。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毛泽东从正视德国民族精神出发,肯定德国民族为尼采、菲希特、颉德、泡尔生等“向上的”、“活动的”哲学所陶铸,不能不使我们警觉和反思。

(胡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