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不能控制的冲动,这个是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他们通常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行为冲动,并且不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常常冒险,追求刺激,对生活容易感到厌烦和焦躁,不能忍受日常事务的乏味和婚姻、工作中的日复一日,不甘心平淡。
因为身负以上恶习,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会从事地位很低的工作,并且参与犯罪的几率极大,所以这些人的人生常常以进监狱或者被判死刑而告终。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成了成功的商人或社会精英。这些人与那些处境落魄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更善于伪装出一个正常的外部形象,这也许和他们拥有更出色的智慧有关。《沉默的羔羊》中的食人狂魔汉尼拔就是这样一位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他非常迷人,身上有着一种亦正亦邪的气质,在需要的时候能戴上一副“理性”的面具,来表现他的社交魅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表现比起汉尼拔的凶残有过之而无不及,来看下面的案例:
C第一次记录在案的谋杀行为发生于 1974年 1月。当时,他在女伴睡觉时用一根木棍打碎了她的头骨。在昏迷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女士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却失去了对这件事情所有的记忆。C对这个女人来说几乎是个陌生人,因此他没有为这次攻击做出任何解释。随后的几个月中,有多个年轻女性相继失踪,并且频率惊人。她们多数是在去听音乐会、看电影、离开酒吧的途中或仅仅是穿过校园时就人间蒸发。
1974年 7月,C走近几个年轻的女性,要她们帮助自己搬一些东西到车上,其中一位女性答应了他,从此她便杳无音信。同一天,另一个在同一地区公共洗手间内的年轻女性也失踪了。这些女性的遗骸之后在一个靠近湖边的树林里被发现。
1974年 11月,一位相信 C是名警察的年轻女性同意坐进他的车。
在 C给她戴上一只手铐的时候,她开始尖叫并死命挣扎跳出了车门。她在半空中挡住了 C砸向她头骨的铁锹,并且成功跃到一辆路过的车辆前面,让这辆车停了下来,逃出生天。同一天,失手后的 C诱拐并杀害了另一位受害者。
1975年 1月,C开始潜行到外地进行他无休止的杀戮行动。一位年轻女性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被掳走,另一名女性在前往酒吧的途中消失,第三个受害人的尸体被发现时下身赤裸。还有更多的女性失踪——一个是在加油站,另一个是在狭窄的街道等等。
这种情况直到 1975年 8月才被终止。一次 C沿街慢速行驶,引起一位巡警的怀疑,被要求停车时拒绝而被捕。随后,警察在他的车内发现了一根与受害者之一匹配的头发,并且一位目击证人也证实他在一位受害者失踪的晚上见过C。就此,C终于落入了法网。
我们前面提到有一些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本身是有着非常“迷人”的气质的,他们常会戴着一副优雅的伪装面具。C就是这个样子,他的魅力、智慧、幽默感和英俊的长相很快就让那些起诉他的人认定他是个特别的人。
他极其合作,逮捕他的警察也对他礼遇有加,为他提供健康食品,并且在他出庭的时候没有对他施加任何躯体上的束缚。还因为他坚持自己为自己辩护,他被给予了他所要求的法律书籍,甚至被允许随意徜徉在法律图书馆中。这种放任的下场是,C成功从图书馆跳窗逃走……事后虽然他再次被捕,但已经是在他又成功残杀了几个年轻女性之后的事了。
人格障碍C的故事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外国“屠夫”D的故事。
D有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对他极为严厉,经常是将他暴打一顿之后关在阁楼上一整天,既没有食物也没有任何人跟他说话。
D还经常被同伴欺负。有一次,他们抓住 D,把他拖进了村里医生的办公室,然后强迫他把脸泡进混有福尔马林和尸体的溶液之中。尽管这对D来说是一次严重的创伤,但这件事却引发了他对从医和解剖的兴趣,“屠夫”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便埋下了种子。
D26岁时通过了药剂师资格考试,随后便在一家药厂工作。最终他从老板那里购买了这家药厂,但却没有支付任何费用,因为药厂老板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所以就“被”驾鹤西去,从此杳无音讯。随后,拥有了财富的 D开始大展拳脚。他购买了工厂对面的土地来建造他的“城堡”。为此他雇佣了超过 500名工人,但是除了他的助手小 Q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工人知道这座城堡的真实用途。这座城堡有许多隐匿的窥视孔,各种不同的隔音室,在客房里装有隐匿的喷气孔,几个房间可以充当理想的手术室,一个大熔炉,其最高温度可达 3000摄氏度,还有各种各样人身大小的斜道,这些斜道通向有几个盐酸池和一个石灰坑的地下室。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座城堡简直就是一个“龙门客栈”。
大部分受害者(最常见的是年轻的女性)是通过招聘广告而来的,D也会杀掉那些访问和观光城堡的游客。谁也不知道他杀了多少人,保守估计有近 200人。一些人是 D出于骗保的目的而杀的,一些是可以将他们被腐蚀得只剩下骨头组装成骷髅卖给医生或医学院,还有的则只是杀害后被肢解,炼成灰后撒入城堡的花园中充当肥料。D后来承认,他杀这些人仅仅是为了取乐。
到最后,D连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没放过。他取出了小 Q的保险单,告诉小 Q自己会帮他伪造死亡证明。然而,他却往小 Q身上浇汽油,活活将他烧死,随后朝小 Q脸上泼上了腐蚀性的溶液,又将他的尸体曝于光天化日之下,让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事故。接着,他又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个地杀害了小 Q的三个孩子,真正做到赶尽杀绝。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 D还是难逃法网。警察在搜查他的城堡时,除了建筑里原先那些恐怖的设施外,他们还发现,D继续在发明并且使用新的工具来折磨人,包括用来将人体拉伸到其原来身高两倍长的“拉伸机”。
最后 D被判处绞刑,他在临刑前还不忘调侃身边的行刑官:“这下我也可以变得更长了。”
患者 C与 D的案例已讲完。当然他们的表现是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极端形式,很多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其实不会这么“凶猛”,他们多数只会对生活严重和长期地不负责,如旷工和旷课、偷盗、经常撒谎欺骗他人等。
来看下 E的故事:
E的父母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他们也是儿子攻击行为的主要受害者。
E的攻击行为很早就已萌芽,他最早的“成就”是放火烧掉了家中的柜子。
7岁的时候 E就已做过很多小偷小摸的事情,如偷父母的钱、珠宝和其他东西。这些东西他有时加以毁坏,有时则拿到珠宝商那里换钱买糖吃。到了该上学的年纪,E被送到一所私立学校,很快他就因打人和欺负新来的同学而成为“霸王”闻名全校。在学校他惯于残酷地捉弄和取笑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同学,多次被学校开除。
E很早就有了性行为,经常勾引女孩子并以十分恶劣和轻蔑的方式与她们逢场作戏。他后来被送进一所管制学校,但还是因为触犯校规而被除名,进入第二所管制学校后又因目无师长、反抗父母、拒绝学习而未能毕业。
这并非由于任何智力上的缺陷,因为此后对 E做的心理测验表明他的智商相当高。
后来,凭借他父亲的威望和社会地位,E获准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后来却因经常酗酒、制造车祸、高速行车、被逮捕拘留、声名狼藉而被解雇。他盗窃亲戚家的珠宝、首饰、现金和酒,并且加入了当地一个黑社会。
他开设了一家私人赌场,但损失惨重,以致为了弥补损失而伪造支票,最后被检举,但终因家庭背景未被起诉。
这就是我们反社会的E。
治疗方面不多说了,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反社会人格成因的探究上好了。在这里,除去遗传和家庭养育方式等常见原因之外,我想另推出两个比较新颖的解释:唤醒水平和睾丸激素。
唤醒水平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从平静中苏醒到活跃所需要的刺人格障碍激水平。其中的“各项机能”包括脑活动、体液循环等。唤醒水平与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情感阈限有点相似,就是当面对同样一件刺激物或者刺激事件时,唤醒水平低和情感阈限高的人相比唤醒水平高和情感阈限低的人来说会表现得更加无动于衷。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就是这样,他们的唤醒水平就很低。测量发现,他们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较低,皮肤导电率低,脑电图记录的脑波也慢,大脑兴奋水平低;他们在危险情境中的恐惧程度也较低。有时,无畏也可以是件好事,比如拆弹专家、跳伞队员、射击运动员等专业人士的唤醒水平也很低,这样才不至于在紧要关头乱了阵脚。只是这种低唤醒水平出现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却是件危险的事。
来看下面这张图:
唤醒水平和人做事的劲头是呈一个倒 U字形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过高和过低的唤醒水平下,人们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说白了就是做事没有劲头,感到无所适从,对自己的状态感觉不满意。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通过与朋友通电话或者看电视就能获得的兴奋水平,放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他们必须通过撒谎、吸毒甚至掘墓奸尸等才能获得。
因此说,低唤醒水平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个成因。
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中男性的数量是女性的 5倍多,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睾丸激素分泌水平的问题。
众所周知,睾丸激素能激发人的性欲,提高性的兴奋,同时还能够加速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这些以外,睾丸激素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作用,就是引发雄性的激斗行为。与低攻击性的男性相比,高攻击性的男性身体中睾丸激素含量水平更高;与常人相比,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体内睾丸激素的分泌水平也要更高。 No.3自恋型人格障碍(对应九型人格之享乐主义者)我们不会表现出焦虑。
我们看上去一点都不害怕。
我们给人的感觉很放松,很阳光,喜欢计划并把计划付诸实施。
我们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对成功未来的规划上,多疑的情况并不会在我们身上出现。
我们极度留恋青春,希望自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我们坚信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只寻找那些支持我们观点的人和事。
我们拥有高端的品味,希望享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切。我们喜欢保持乐观的情绪,喜欢冒险,并对结果充满期望,似乎有一种化学力量让我们不断挑战极限。
我们相信生命是没有止境的,总是有令我们感兴趣的事情等着我们。
如果生命不去冒险,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在可以前进的时候要干坐在那里不动呢?
我们几乎拥有了世界上最乐观的世界观,正因如此,我们对未来雄心勃勃,幻想最好的机会和最令人满意的生活。
但是,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我们的阴暗面开始在这种乐观与积极的特质被夸大之后显现出来。我们让理想照进现实,但又无法让这种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实现。我们的态度极度主观,个人身上的任何特点都被高度强调,最后让自己变得过于自恋。自我欺骗的效应在我们这里变得越来越严重,“哼,我就高兴我是我!”这种内心的毒药取代了改变外在的要求,心理上的自言自语和漂亮的逃避取代了真正的努力和付出。
人格障碍下面我们进入享乐主义者的极端的病态的领域——自恋型人格障碍。
先来看 F的故事:
F成长在一个大城市中舒适的郊区,他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也是唯一的儿子,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F的脾气不是特别好,经常因为任性而惹恼父母或妹妹们。他表示,即使遭到别人的干涉,他也会继续为所欲为。
少年时,F一直宣称自己是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没有一点可以证明他所说的这些。他还回忆说自己对女人非常挑剔,但女人们都对他趋之若鹜,跟他约会时每个女人都像得到宠幸般激动到不行。
进入大学后,F开始幻想在一个高水平的事业上能有所成就。他的专业是传播学,但他计划进入法学院,最后走上仕途。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她是那年的大学选美冠军。两个人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F选择在法学院继续深造,而他的妻子则开始工作养家。
在法学院期间,F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满脑子都是对自己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幻想。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儿子出生后,陪伴他们母子二人的时间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