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各位观众,各位评委,主持人,大家好! 我今年 26岁了,我的问题是在性方面总是有一些“可怕的想法”,而且无法摆脱。这些想法几乎整天都会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你们猜是什么?就是一些我与家庭成员(尤其是我母亲)间的乱伦的性想象,这让我非常痛苦。我自己心里是清楚的,这些想法是不应该的,因此我感到十分羞耻。我曾尝试用大量的行为来压制这些想法,如绷紧所有的肌肉或者疾步快走,但是都没有效果。
并且我最大的问题是,我在以我母亲为对象的性幻想中真的能产生冲动。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有多可怕吧,我怎么能和自己的生身母亲做爱呢?
这太荒唐了!为了避免这种想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起初,我只是躲着不见母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躲避所有女人,所有会使我快乐从而能激起性欲的活动。如果我在做这些令人愉快的事时有了一丁点性的冲动,我便会立刻终止这个活动,然后转身离开。所以我交不到任何女朋友,就更别想着结婚了……强迫老师:最后一位选手 7号出现了对于“非正常”性行为的担心。
作者:好了,比赛到这儿就结束了,前十名已经诞生!
记者:等一下,总共就 7个人参赛。
强迫症作者:嗯,你瞎说什么实话!好了,十强已经诞生,比赛已经结束,大家散场吧!
记者:作者你别走,我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你呢?首先,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强迫症?
作者:这个一开头就提到了,强迫症患者必须表现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并且知道它们是过度和不合理的。
记者:能再分别详细说说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内容吗?
作者:这些你从 7名参赛者的表现就能看出啊,那我就再来简单整理一下吧  ̄首先我们说强迫思维。正像上面几个案例中已经出现的,最常见的强迫思维有:
“不洁物”:认为手上总是有污垢,认为碰到卫生间的马桶座会染上疾病等。
“侵犯冲动”:当抱着婴儿时,突然有将之一脚踢飞的冲动,把某人推到火车前的冲动,自己跳到汽车前的想法,希望某人去死,反复出现打人的冲动,在公共场合大喊大骂的冲动等。
“性的冲动”:举个例子,一名年轻的非常有涵养的女士来就诊说,她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如果有一位男士坐在旁边,她就会冒出抓一下他胯部的冲动!
“对称的需要”:要以完美的顺序摆放物品,避免踏上人行道上砖头的裂缝,上单数与双数楼梯台阶时要分左右脚等。
“对安全和记忆表示怀疑”:认为自己没有把门锁好,认为自己没有关紧煤气阀门等。
强迫思维说完了,再说强迫行为。
对于许多强迫行为,重要的并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去做。强迫行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仪式化”——一个仪式要涉及一系列固定的步骤,并且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
比如频繁地、非常仔细地、仪式化地洗手,早晨起床之前在某个固定时间背诵一小段“魔法咒语”,读书或者看报之前默默地背诵字母表等。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完了。
记者:我想知道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作者:是这样的,强迫思维通常会导致强迫行为的产生,但是并不是每个强迫症患者都会出现强迫行为,比如我们的 7号选手,他总是有与母亲乱伦的冲动,但其实并没有这么做。无论是强迫思维还是行为,两者都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
记者:我感觉我有时候也会有你提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所以我觉得正常人也会有这些症状,只是没那么严重对不?
作者:是的,正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迫症状的程度,而不是内容。也就是说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要严重到了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地步。
记者: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候也有强迫的行为,比如总是重复做一个动作等,这个该怎么解释呢?
作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他们丧失了自知力!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在他们自己眼中是正常的,他们没觉得这是病,而强迫症患者是十分清楚自己行为上的这些问题的,有的还会主动求医。
记者: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位同事跟我提到的事,说有个人总是不停地自言自语,说脏话,我想问问这是不是一种强迫症呢?
作者:哦,巧了,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先给你讲讲我最近经历的一件事吧。
那一天,我正站在一个办公窗口前排了好长的队伍里等着办理证件。
就在这个当口,排在我身后的那位伙计突然低声咒骂起来,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对办公效率的不满,后来仔细一听,这些骂语没有任何必要的逻辑性的联系,而且慢慢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也多了起来,中间时不时还会像猪打呼噜一样喘叫两声。我便察觉了他的“不同凡响”,其间我曾斗胆回头看了他一眼,发现他不是单纯地在骂,而是配合了表情。他的脸部肌肉不停地抽搐,眨眼睛,撅嘴巴,扮鬼脸,耸肩膀,一时间自己玩得摇头晃脑好不热闹。由于办理的证件非常紧要,没法走开,就这样,在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我饱闻了世间最下流的脏话,身后的衣服也变得有点潮湿……强迫症事后我去翻资料,发现遭遇的这位仁兄就是传说中的“妥瑞氏症”患者。
它有时很容易和强迫症混淆在一起,而妥瑞氏症的特点就是强迫型地反复说某些词语(往往是淫秽的词),或者是咕哝。有人断定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就患有妥瑞氏症,因为莫扎特的文字中常常包含一些对屁股和排便的诅咒。
所以我觉得你说到的这个人有可能也是妥瑞氏症患者。
记者:哦,原来这样啊  ̄作者:还有什么问题吗?
记者: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强迫症呢?
作者:这点就和其他类型心理障碍的患者不同了,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更聪明,也更多的来自于较高的社会经济阶层。你想啊,强迫症有个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完美!非常非常追求完美,可能最后呈现出的就是一种病态了,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完美主义拿出一点点来用到工作,那就非常了不得了。
记者:你能说说强迫症的成因吗?
作者:首先来说“强迫思维”的成因。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里同时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两种物质。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就会出手,它大量分泌的同时遏制住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的含量降低。两者就是这样彼此制约平衡着,从而形成了拮抗作用。
同样的,人的精神也存在拮抗作用。比如恐惧时会出现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出内疚的感情(因为别人没被表扬),出现对某人邪恶念头的同时又会认识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正是有了这种情感拮抗的存在,我们才觉得精神安定和有安全感。因此不理性的观念任何人都会有的,只是通常它们都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的。但是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却不然,这种拮抗作用在他们那里变得过强了,被颠过来倒过去地想个不停,纠结不休。
举个例子,许多初为人母的女性由于睡眠不足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精疲力竭,这个时候她们往往会产生“生出你这个累赘来干吗,干脆扔掉好了”的想法。这种念头会使她们惊恐不安,虽然实际上她们不会真的这么做。
到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分水岭:正常人可以马上终止这个想法,她们清楚这些念头可能是因为自己情绪不佳造成的,并且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就忽略和忘记了,但是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她们不仅不会忽略这些古怪念头,他们还会将这些想法与行动等同起来。当有了扔掉孩子的想法后,强迫症母亲便认为,有这种想法本身和真正做出弃婴的举动是一样严重,一样罪恶的,于是整个人被绕到这种思绪里无法脱身,深受其累。
在说“强迫行为”的成因之前,我想要大家明白一件事情: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快感,而是为了减轻其情感上的痛苦。
这时我们再搬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强化——形成行为即,不经意的动作——得到了加强(愉悦感、奖励等)——形成行为很多强迫症患者在感到焦虑的时候,无意间做了某个动作,然后他们发现,做了这个动作后心里不痛苦了也不难受了,神清气爽精神百倍。那么这种动作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一种解救和鼓励。当下次患者再感到焦虑的时候,他们还会重复这个动作,久而久之这种动作就得到了巩固,便形成了强迫行为!
记者:哦,请问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作者:这里我们将引出一个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每件事从它的开始到消亡都有潜在的规律。
而人生来皆有智慧德相,就是都有认清这些规律的佛性,只是因为妄想和执著才把这些智慧和福报埋没了。所以人生在世要受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各种痛苦和烦恼,究其根源就在于自己心中的“执念”!
森田疗法正是在对这一点的参透下诞生的,所以它是一种讲求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何为“顺其自然”?森田君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
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是夜晚路过坟地时照样会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必须在情感上有所改变才可以。而人的情感强迫症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力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也变得迟钝麻木,因此,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
所以要求患者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有的人会认为,你要求的“顺其自然”那不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痛苦下去,强迫也就一直强迫下去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顺其自然”而是“任其自然”了,所以这里大家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所谓的“自然”。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阴晴圆缺、日夜交替,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为人所左右的。而我们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有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天不应该下雨,那么这就违背“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庸人自扰了。
同样的,我们人类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比如情绪,它就不为我们左右,它本身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
举例说,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这些情绪,它们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再比如说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和陌生人说话时会感到紧张和脸红。他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脸红,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面红耳赤了。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是他违背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和脸红的反应。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并与之对抗,结果必然会惨败。
所以森田君的“顺其自然”实际上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认识到对超越自己能力的自然现实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一方面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方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做自己身心内的异物,对它不加排斥和打压,有就让它去好了。于是这时再来看那个脸红的家伙,当他可以接受自己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爱谁谁!”的态度与人交往,反而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了,那么脸红的反应也慢慢消退了。
接着,在“顺其自然”的态度下我们还要“为所当为”。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性格和思想决定行为,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们的行动也会造就我们的性格!
强迫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主观世界中,担心自己伤害别人,担心自己被污物弄脏……他们真是对这些不安的念头想了又想,斗了又斗。
但在实际生活中,强迫症患者往往对引起自己不安的事物抱有一种逃避的态度,比如怕想到和母亲乱伦就躲着不见母亲,怕被污物弄脏就拼命清洗身体……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内心痛苦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想法,于是“不管怎样,先做再说吧”!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就好比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即使你不会游,但是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在水里逐步学习游泳技术。
“为所当为”运用到强迫症的治疗当中,就是要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心中的杂念仍然会让你感到痛苦,只要你要学会忍受痛苦,“痛并生活着”,努力去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做的事,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记者:最后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者: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一味要求自己宽容他人,原谅他人,但又有几个人能很好地宽容自己呢?这便是一种固执,也是很多人心病的症结所在。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宽以待人,还要宽以律己,放下执念,宽纳自我!
记者:鼓掌!
作者: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