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竞争中应克服自满、自卑、妒忌的情感反应。这几种反应都是没有超脱竞争情境,从人生各个方面来认识竞争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每一教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谁都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超过别人,同事之间主要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因此在竞争中,具有自满情绪的人,应多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认识竞争对手的优点,这样有助于克服自满情绪。具有自卑、妒嫉的教师往往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因此,这类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认识角度,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便不会把竞争看成是对自己的伤害,从而消除自卑、妒嫉的情绪反应。
教师怎样保持良好的心境
凡属于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的心境,称为积极心境。而垂头丧气、颓废悲观的心境为消极心境。消极心境长期持久地延续会导致躯体机能减弱,并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心境是在外部环境与个体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主要靠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调节。
1.认识分析,分析导致不良心境的原因。我们知道,情绪的产生不是完全自发的,是通过主体对环境的主观评价以后才产生的,要保持良好心境则必须澄清认识,端正人生态度,这样才能消除不良心境产生的土壤。
2.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按计划行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生理功能的协调,同时对保持良好心境很有益处。但生活计划的安排应有一定的弹性、否则意外的事件便会打破自己的安排,导致心理的紧张或焦虑,破坏自己的心境。
3.运动。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会使人的躯体得到锻炼,加速对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有利身材健康。同时,运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这对人的心境有良好影响,消除了因身体状态的不佳导致心境不好的因素。
4.放松。在紧张的工作、学习活动后,应注意放松训练,紧张的工作、学习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而且代谢的废物便在身体内增多。所以应适当地进行放松训练,如躺在很柔软的长椅上,放松自头顶至四肢的每一块肌肉,调匀呼吸。这样工作、学习后的紧张感会慢漫地消除了,交替进行体力和脑力劳动也会有放松的效果。
5.音乐。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多听情调高雅、积极向上的音乐,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良好心境很有好处。
但心境不好时切不可听让人颓废的音乐,这些音乐会使不好的心境更加严重。
6.回忆愉快经历。在心境不好时,也可以尽力回忆一些愉快的经历,如一则小笑话,看一帧愉快旅游的留影。儿时淘气的情景等等,这样优郁的心境便慢慢地消除了。
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情绪伴随着人的各种活动,是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
早在两千年以前,祖国医学就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看成致病的重要原因,认为这七情的过度变化,会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气机紊乱。《黄帝内经》称: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如果情绪变化特别强烈,就会明显损害人的内脏,即所谓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某些消极情感如悲、惊、恐等,会使人的胃肠功能失调,出现四肢无力、盗汗、遗精、消化不良、记忆力降低、判断力下降,机体的防御功能减弱,从而易患其他疾病。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狂喜、狂怒、忧伤悲切、恐惧、过度焦虑,会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神思不清、食欲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严重的会诱发癫狂症、高血压、脑溢血等症,对身体健康产生极坏影响。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快有慢。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导致已患疾病病情加重,或诱发更严重的症状。消极的情绪反应对健康也会产生轻缓慢的影响。它往往会破坏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诱发其他疾病。这种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这对保持身体健康很有裨益。
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情绪的主人。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理智的力量完全可以控制情绪的波动。这是因为情绪固然是由客观刺激所引起的,但它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因而受意识支配。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同时要锻炼意志。意志越坚决,自制力越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情绪的主人。
2.保持豁达的胸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追求不能实现的目标,这样使自己的主观世界更接近客观现实,减少了客观刺激对自己的危害。
3.从劳动和学习中发现人生的乐趣。劳动和学习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充实感,而且会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的平衡。
4.多参加有益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整天与书本、学生打交道,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消除疲劳、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精力充沛。这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另外,旅游访友、绘画作诗等也对教师培养良好的情绪很有好处。
青年教师应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主动积极、勇于创新,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对自己及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会陷入诸多心理矛盾之中。青年教师的情绪调节机制正处于成形阶段,表现为,情绪的体验与反应强烈、情绪稳定性差,对情绪控制力不足。由于这些情绪特征,青年教师在心理矛盾中,比较容易受到伤害,产生异常的心理反应。因此,青年教师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首先,青年教师应了解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有意识地加以改进,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如有的青年教师易怒,这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造成人事关系的紧张,并给自己带来心理健康的危害。因此、青年教师应正确对待自己这一缺点,在每次发怒之前便提醒自己加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推迟发作(如通过数)等方法来加以调节,这样便慢慢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
其次,要妥善地消除烦恼。青年教师的烦恼纵然千差万别但总离不开“成家、立业”两大人生主题。
在成家问题上,每个青年男教师都希望有一个美丽、聪明贤慧的妻子,而女青年教师则希望有一位英俊、潇洒、有能力丈夫。一般来说,如果恋爱顺利,这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都十分有利。如果恋爱失败甚至屡遭挫折,则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青年教师在选择未来的人生伴侣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不要将伴侣的标准太理想化,以致超越了现实。
(2)应适当考虑双方的物质、文化基础条件,但这不能作为绝对条件。
(3)情感专一,切戒心猿意马,脚踩两只船。
(4)正确对待老人们的意见,但要认真分析,不可全听全信。
(5)失恋不失志,勇敢地生活,坚信:好男儿何患无妻,好女子何愁嫁夫!当然,失恋以后要认真总结教训。
在立业问题上,虽然教师已有比较保险的工作,不必担心失业的危险,但往往有一些青年教师不满自己低微的薪水,想改行跳槽。也确有一些教师找到了更喜欢的工作。但并非每一个跳槽的教师都会成功,关键要看他的能力才干、机会、人事关系。因此,教师在选择跳槽的举措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有些教师虽没有改行的想法,但仍有屈才的感觉,这就需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了,事实上,在每一种职业上,都可以作出杰出的贡献,只要努力工作,必然会赢得同行的赞誉、学生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因此,我们认为,青年教师应立足本职工作、辛勤耕耘,必然会有丰硕的成果。这不仅对党的教育事业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克服県徨、忧郁、自卑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中年教师应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
中年人的心理已发展成熟,能独立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安排自己的生活,智力处于最佳状态。情绪趋于稳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由于中年人多是工作中的骨干,在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因此社会负担最重,心理压力最大。如不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中年教师要保持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量力而行。有些教师为了很快提高教学成效,不怕劳累、废寝忘食,具有拼搏精神,但缺乏营养和适当休整,结果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因此,中年教师应对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有正确的估计,从长计议。
2.修身养性。人到了中年,应该有更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品德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中年教师还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焦虑、抑郁的情境时,应寻找解脱途径,尽量避免激烈的情绪反应。
3.丰富业余生活。许多中年教师因为工作繁忙,家务繁重,许多业余活动都不再参加了。其实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消除疲劳。但业余生活应有节制,切勿长时间地从事一种活动,这会增加自己的疲劳。
4.学会放松技巧。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紧张情绪。在处理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以后,应及时地进行放松,不让紧张情绪影响自己的休息和睡眠。中年教师可以学习太极拳、气功、或肌肉放松训练中的一种。如应用得当,可以非常有效地消除紧张情绪,保护身心健康。
处于更年期的教师应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
更年期是中年走向老年的过渡时期,一般在50岁左右。更年期的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感觉过敏或迟钝、易怒、忧郁、猜疑心重,常出现健忘症,工作能力降低。如果不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则会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使更年期平稳地过渡到老年,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先要做好迎接更年期的精神准备,应该认识到“人无不老”。了解更年期心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从而避免因轻视、疏忽、或妄加猜测导致的焦虑不安,同时,有意识地适应更年期的各种症状,努力提高自我控制力。
2.正确对待症状,有病早治,适当地调理。人到了更年期,不论有无症状出现,都应该主动地到医院检查,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如系更年期的一般反应,则不必介意,保持镇静、避免盲目疑虑和不必要的惊慌。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当地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放松训练,消除紧张情绪。
4.以静制躁:更年期的教师易发怒、焦虑和猜疑,因此,更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延续情绪的产生,削弱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5.多到老朋友那里谈心,一方面可以学习克服情绪波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交谈,获得理解、同情和关怀,使心理得到平衡。
老年教师的心理有哪些特点,应如何调节
人进入老年时期,生理机能开始衰退,疾病增加。在心理上,脑细胞的减少带来了脑功能减弱,感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灵敏度下降。认识能力降低、记忆力越来越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安定。
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退休、疾病、丧偶等因素的影响,使老年产生被遗弃感,感到孤独,对人对事往往很固执。这种心理状态的继续发展会损害老人的心理健康。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理。
1.注重防病,处病不惊。老年教师对待自己的疾病往往有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不服老,意识不到自己年龄已经大了,还和年轻时一样生活,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不重视防病治病;另一种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敏感,常疑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自己的健康过于担忧。对此,应有正确态度。如果有了疾病,不要紧张、恐惧、胡思乱想,要镇静地面对现实积极治疗。
2.乐天知命。知命就是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乐天即乐观地对待事物的发展。新陈代谢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生老病死是一条自然规律。因而,不必为身体变化而伤心。
3.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研究表明,长寿者的共同特点是:
“不畏惧死亡和疾病,而有乐观的情绪。”因而,要设法避免发怒和狂喜,遇到难事,不要急躁;遇到悲事,不过于伤心;遇到喜事,不过于高兴。使自己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绪中生活和工作。
4.生命不息,活动不止。适量的家务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使自己感到对社会仍然有用;经常参加文娱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延缓衰老。通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心理健康。
5.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家庭是老年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它与老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老年教师要注意培养互敬互爱、家庭和睦的气氛。首先,要正确解决不同辈人之间认识上的差距,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其次,妥善处理家庭琐事造成的矛盾,心胸豁达,宽宏大度,忍让为先,互相体谅,不为家务琐事增添烦恼。这对老年教师的心理会产生良好影响。
总之,老年教师如果能做要到经常活动,认真处理老年期的一些问题,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家庭生活和谐,他们一定会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