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073

第73章 善于结交不同种类的朋友

常听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或慨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不错,知已难得。但倘若每个朋友都是知己,可能又很单调,未必能令我们感到满足。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推心置腹,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朋友都愿与我们坦诚相待,耐心听我们发牢骚。友谊的多彩,就在于它不单有知己深交或泛泛之交,而是在此二者之间存在了多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做人有无“心眼”,也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对他们有合适的期望,同时了解增进与维系各种情谊的方法。

(1)知己

知己是我们人生中绝难找到的极少数朋友,他们可以诚恳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接纳我们的缺点,处处忠诚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地付出,同样舍己地为别人益处着想。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是知己的责任。值得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

(2)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组成小圈子活动。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为生活加添色彩和热闹,是有需要时最好的支柱。

但若要整个“死党”能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独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应该挺身伸出援手,常加鼓励,应该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本分。不过,可不要单单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友谊,更不要倚仗着后盾和势力而互相纵容。

(3)老友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如旧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基于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成为一段畅快的经历。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时未必会想到他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耐久而隽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系。不要因为来往少而让友谊止于寒暄、敷衍的地步。

(4)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小节,但却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共学,但不能对人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真诚,工作上给予人方便,都是我们该遵守的,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态度,更需小心因日常利害冲突而产生摩擦。

(5)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却没有那种共通的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在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迷”等,不过有时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可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表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该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建议,鼓励他发展独立精神,结识其他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过分依赖。而应该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切记,不要盲目崇拜,胡乱抛掷感情!

(6)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的朋友圈子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让大家牵肠挂肚。

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这类朋友,只要我们肯扩张生活圈子,自然不会缺乏。至于感情发展嘛,顺其自然好了,别对人要求太苛刻,否则他们会受不了给吓跑的。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千万别对人随便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可就迟了。

(8)朋友之外的朋友

除了以上七种,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亦亲亦友的朋友,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情谊不止于友情。

伴侣:共同生活的伴侣该是超越了一切层次的知己。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应较任何其他人更加深入。建立在深厚友谊上的爱情才是恒久的爱情,让二人能乐于作终身的伙伴。

父母:在朋友的清单上,我们常会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其实在一生中,父母都是我们的尊师和崇敬的对象,是比普通朋友更愿随时帮助我们的老朋友。父母与子女间常有的摩擦,起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太执著、太随便,而吝于以待朋友的态度彼此相处。

手足:要待父母如朋友,可能因年龄上的距离,比较困难。兄弟姊妹的年龄、思想较为接近,当然较易成为好友。手足可以是我们的“死党”,甚至知已。

智慧人生

聪明人通常善于识人辨人,更善于分辨朋友以区别对待,同时寻找时机增进友谊。朋友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朋友面前,要会用“心眼”去维持友谊,加深友谊,这就是交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