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055

第55章 巧用语言的模糊性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的回答固然没有错。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王元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财主又问第二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客人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财主气极了,把他打了一顿。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打。既不愿说假话,又不愿挨打,怎么办?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哈哈……”

智慧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难以回答的尴尬问题,在我们面对别人的刁难时,不必去苦思冥想解决的办法,只要反其之道治其身,善于运用语言的模糊性,用含糊其辞的语言就可以让自己轻松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