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043

第43章 忠言也逆耳,未可轻出口

好心未必能办好事,真心话未必人家就爱听,正所谓忠言逆耳,即使确实是为别人着想,也不能轻易说出口。爱听恭维自己的好听话,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愿听那些刺耳的话。古往今来,有多少忠臣名相就是因犯颜直谏落得身首异处,甚至被株连九族。这都是血的教训!

褚遂良是个耿直之臣,经常犯颜直谏。

有一天,唐高宗李治要废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事,文武大臣都是反对的,但是都不敢表态,因为说不好就得掉脑袋。作为托孤重臣的褚遂良,这时候又站了出来,列举了很多理由说明这样做不可,还说武则天已侍奉过先皇,现在怎么还能够再侍奉陛下,再当皇后呢?一定会被天下人议论,于公于私都是不妥的。李治很生气,但也没有直接把他怎么样,可是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就怀恨在心,非得除去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不可。之后,李治还是执意要立武氏为后,褚遂良又公然在大殿之上表示反对,使得李治下不了台,最后在武则天的怂恿下,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长沙)都督,又转为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刺史,最后死于任所。

诚然,褚遂良说的句句在理,句句是为李家的天下着想,但是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犯颜进忠言,结果一代顾命大臣落得悲惨结局。

忠言直谏类型的人,既不附庸风雅,也不阿谀奉承,他们刚正不阿,风骨凛凛,的确值得赞颂。然而,现实社会却很难给这种人立足的机会。纵观历史,像这种人出现过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一次“犯颜”,便一生交恶。如商代的比干,战国的伍子胥,唐朝的褚遂良,明朝的海瑞等,而像魏征那样善始善终地尽忠直谏实属凤毛麟角。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进忠言时不妨把我们的观点用心包装一下,中庸一些,搞一点“曲线救国”也未尝不可。真正做到“有话好好说”,让别人在良好的感觉中理解和接受你的进言。总之,当你觉得有必要规劝别人时,那么就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心里有意见一定要提出来,可以“直谏”,但不可“犯颜”。

怎样做到忠言也顺耳呢?以下几条经验可供参考。

第一,真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第二,适度,把握好言语的分寸。

第三,理解,表示对方情有可原。

第四,切勿指责,尽量先肯定后指正。

第五,委婉暗示,旁敲侧击。

第六,分清场合,选准时机。

第七,分清对象。

无论是对上级,抑或是对朋友,工于心眼的人总是记得:忠言也逆耳,未可轻出口。

智慧人生

即使是忠言,它也是逆耳的,在必须要说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时和场合,还要分对象,有技巧地说出来,否则,忠言也会给我们带来祸端,那样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