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217

第217章 凡事要多一些宽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领导的一个小组,在中途岛之战前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得到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战准备。

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位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一绝密情报,竟然作为独家新闻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给捅了出来。这样一来,随时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更换密码和调整作战部署。

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情报的事件,作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既没有责成追查,也没有兴师问罪,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结果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

试想,如果罗斯福是个凡事较真的人,一定要把泄露机密事件查个水落石出的话,那么,其结果可能是:记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此次作战计划却落空了。聪明的人不是不知道原则,也不是不懂得是非,而是他们更看得清得失,看得到真正的价值所在。

宋高宗时,有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熟,皇帝下令把那个厨师下了大狱。没过多久,在一次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

一个说“甲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蹊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演员说:“甲子、丙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

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

如果这几个人直接向皇帝谏言,那就是和皇帝“较真”,很可能一不小心触怒了龙颜。通过这种“糊涂”的方法,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而达到糊涂的真正目的。让皇帝自己去参悟其中的道理,既给了皇帝面子,又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这不是很好的方法吗?

生存是一门学问,甚至是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求原究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虽然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可以通过许多事件得到人生的感悟与启迪。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轻松,有人活得疲惫的原因之所在。

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都坏在“较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摆出架势,与其一较高下。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总觉得世界上众人皆浊,唯己独清,众人皆醉,唯己独醒。用这种天真和片面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察,而是至清、至察。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丈量。然后再以自己是唯一正确的心态苛责他人,这样的生存状态不仅让自己过得疲惫,也会让他人感觉厌烦。所谓“至察”其实并不错,错在于至察之后,不懂怎样待人。人们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却常常忽视自己的缺点。看清别人的缺点并不是坏事,若能分别对待,有益无害。“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但有的人偏偏不这样做,而是对别人的缺点事事关心,总与别人过不去。如此凡事较真的人,又怎么可能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呢?

不必较真,并不是说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不用对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较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点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

智慧人生

较真是人的一种心态,凡事都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其实,有许多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是跟自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的,凡事都去计较实在是浪费时间,同时也显得没有肚量。较真不仅容易搞糟自己的情绪,也容易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而影响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