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210

第210章 吃亏时就糊涂一下

“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可很大一部分人,总是因为不肯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在以后吃了大亏,正所谓“捡起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而善用“心机”的人懂得“芝麻”和“西瓜”之间的取舍之道。

我们丢掉“小芝麻”,是为了得到更大的“西瓜”。有谁听过贪小便宜的人可以发家致富呢?而且,要想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发展,更不能落下爱贪小便宜的名声。只有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的做人原则来为人处世,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才能万事大吉。

常晓云常常用办公室电话打私人电话。部门同事曾经暗示过她,这样做不好。常晓云倒是无所谓的样子,还说其他部门的人都这么做,意思就是谁不用谁就是傻帽儿!她在自己办公室打私人电话这事也就先不说了。还有一次,常晓云出差到外地公司,依旧用人家办公室电话聊私事,短则二十分钟,长则一个小时。

但好景不长,出差回到公司后,常晓云马上就被部门经理开除了。原来外地公司的经理早就发现了常晓云的行为,只是碍于面子没有当面指出,但当常晓云工作结束后,便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常晓云的部门经理。公司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很生气,当下决定开除常晓云。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吃一点点亏,为了多占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是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的。

杨士奇是明朝时历任五代的大臣。他为人谦恭礼让,以正理待人,从不存偏见,受到历代君臣的称赞。自明惠帝以后多年,杨士奇曾担任少傅、大学士,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已是很可观了。明仁宗即位之后,让他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兼兵部尚书。

面对如此浩荡皇恩,杨士奇心中很是不安。向仁宗皇帝要求辞谢,他说:“我现任少傅、大学士等职务,再任尚书一职,确实有些名不副实,更怕群臣背后指责。”仁宗皇帝劝解说:“黄淮、金幼孜等人都是身兼三职,并未受人指责。别人是不会指责你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杨士奇见君命难违,不能再推,就诚心实意地请求辞掉兵部尚书的俸禄。他认为,兵部尚书的职务可以担任,工作也可以做,但丰厚俸禄不能再接受。

仁宗皇帝说:“你在朝廷任职二十余年,我因此特地要奖赏你才给予你这种经济待遇的,你就不必推了。”“尚书每日的俸禄可供养60名壮士,我现在获得两份俸禄都已觉得过分了,怎么能再加呢?”杨士奇再三解释说。这时,身旁的另一名大臣顺势插话劝解说:“你应该辞掉大学士那份最低的俸禄嘛。”杨士奇说:“我有心辞掉俸禄,就应该挑最丰厚的相辞,何必图虚名呢?”仁宗皇帝见他态度这样坚决,又确出于真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士奇能够让出自己的俸禄,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他主动让利,才使皇帝觉得他忠诚可靠,一心为国,不谋私利,是靠得住的大臣。这也是他能够在钩心斗角的朝廷之中安然度过五代的根本原因,哪一个做皇帝的不想用一个可靠的臣子呢?

生活中也是一样,谁不想找几个可靠的人做合作伙伴或是下属呢?“善有善报”,不怕吃亏的人一般都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正所谓“恶有恶报”。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眼里揉不得沙子。

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这与今天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样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能有吃亏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美好。这样看来,吃亏不仅是个人的福分,而是人类的福分了。

智慧人生

一些爱贪小便宜的人,貌似占了便宜,最后却吃了大亏。吃亏就吃在个人形象大打折扣,就算此人工作能力再强,业绩再突出,但有这个毛病,也让人唏嘘不已。做人就应该踏踏实实,切不可因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