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195

第195章 暗聚实力,相机而动

隋朝的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觐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不悦,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感到事态严重,更加谨慎起来。他清楚自己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现在起事又时机不成熟,就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机会。于是,他故意广收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后,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些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杀掉,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广阔的大草原上,非常寂静,没有一丝声音。忽然,出现了一只正在寻找猎物的狮子。只见它瞄准其中一只还没成年、身体不是很结实的野牛,紧追其后。

虽然惊恐万分,但是为了活命,野牛还是拼命奔逃着,但是野牛的体力还是没能战胜饥饿的狮子。十几分钟后,狮子和野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突然,野牛猛地一个急刹车,然后突然转身,用锋利的犄角对准了急速赶来的狮子。见此情景,狮子也慌忙停住了脚步,四处巡视着,想寻找进攻的机会,但是野牛的犄角却始终对着它,让它没有下嘴的地方。

就这样,狮、牛对峙着,气氛十分紧张。突然,野牛好像要主动出击似的,向前迈了一步,更意外的是,狮子竟然向后退了一步,并四肢朝天,仰着头看着野牛,俨然一只受惊的小猫。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它立刻用犄角向躺在地上的狮子狠狠地顶了过去……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以为狮子丧生于野牛锐利的犄角下,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深思。足足有三秒钟,野牛硕大的躯体都没有动。之后,野牛健壮而庞大的身躯无力地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原来,狮子的利齿已经紧紧地咬住了野牛的喉咙。

胜与负,生与死,仅仅在三秒钟内就决定了。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谢。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凡事焦躁是无用的,身处横逆之中,只要能在伏藏中储备精力,重展身手的机会一定会来临。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确,人生不能事事都顺我们的心意,想要生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忍”,要学会在忍耐中伏藏自己,暗中积蓄力量,然后相机而动,你才能获得成功。

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利于不顾,而拥有一种忍耐的优良品质。

传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到,而君子圣贤,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老子是告诫人们,人要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智慧。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其间从容行事。

智慧人生

在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战胜别人时,就需要隐藏自己,千万不可让自己的想法及能力为对方所知,要掌握好进度的分寸,懂得暗聚实力,暗中等待,相机而动,才能够走出黑暗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