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175

第175章 错误地表达喜怒哀乐会坏事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心如止水的人,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某个人的观感,当人面对他时会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但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喜怒不形于色,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败于项羽,最后兵困荥阳,处境危在旦夕。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当着信使的面斥责道:“我久困于此,日夜盼望韩信前来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

刘邦立即心领神会,话锋一转,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个像样的王,做什么假齐王,我封他为真齐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奇,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

就这样,刘邦不动声色地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做了组织准备。如果当时就为此事与韩信闹翻,后果将不堪设想。以当时韩信的实力,独自称王逐鹿中原也并非没有可能。

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多少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以静制动的功夫被称为“深藏不露”“绵里藏针”,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心机”。

不过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如果做得过了头,也会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向来喜欢让部下猜测自己的心思,由于城府过深,连心腹大将有时也难以领会他的真实意图。冯国璋自恃跟随袁世凯多年,他把袁世凯的一番假话当成了肺腑之言。

民国初年,袁世凯一心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指使党羽大造舆论,一时间谣言四起,劝进者络绎不绝。袁世凯心中暗自高兴,但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表白自己是拥护共和、忠于民国的。即使在他的心腹大将冯国璋、段祺瑞面前也是如此。

据说,冯国璋曾专程赶到北京向袁世凯探听虚实。袁世凯装得一本正经:“华甫,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事!不妨对你明说,总统的权力和责任已经与皇帝没有区别,除非为儿孙打算,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必要。我的大儿子身带残废,老二想做名士,我给他们排长做都不放心,能够放心让他们承担重任吗?而且,中国的任何一部历史,帝王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使为儿子打算,我更不忍把灾害给他们。当然皇帝还可以传贤不传子,但总统同样可以传贤,在这个问题上总统与皇帝不就是一样的吗?”

冯国璋听后插言道:“总统说的是肺腑之言。可是,将来总统功德巍巍,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哪!”

袁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坚定地说:“不,我绝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孩子在伦敦读书,我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产业。如果有人一定要逼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冯国璋听了袁世凯如此诚恳和坚实的表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疑心了。

然而,冯国璋刚刚离开袁府,袁世凯就气冲冲地回到书房,大骂冯国璋忘恩负义,连声说:“冯华甫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冯国璋回南京不久就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不禁跳起脚来发火说:“老头子真会作戏!他哪里还把我当作自己人。”从此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智慧人生

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因此,有心机的人不会随便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会给别人以可乘之机。要想稳当地在社会上行走,就要学会隐藏起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