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119

第119章 怎样求亲戚为自己办事

(1)亲戚关系是一笔宝贵资源

在办事的时候,亲戚关系是能起很大作用的。可以说,善用亲情是办成事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求亲戚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即使双方是亲戚关系也是需要用真诚打动对方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亲情得以发挥利用,切不可虚假用情,不然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

现代诗人、散文家、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就曾经运用此种技巧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在徐志摩还只有7岁的时候就已表现出了聪明过人,并且对语言及文学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直到15岁时,他在这方面的学习长进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他缺少一位精通此道的老师来指点。因此徐志摩迫切希望有这样一位老师来教教他。当他听说有一位叫梁子恩的人在这方面很有造诣时,他很想投入其门下去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但却苦于没有认识的人从中引荐。无巧不成书,刚好徐志摩的一个表舅与梁子恩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所以,他就想让这位表舅替他引见梁子恩。

但在见到这位表舅之后,徐志摩却碰到了麻烦,因为其表舅很希望徐志摩去学习医术,他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无聊”的东西,他认为这些风月诗词之类,只能是闲时消遣之物罢了,排不上大用常在徐志摩与表舅交谈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语言的迫切愿望和对文学的追求,他那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打动了他表舅的心,使表舅觉得此外甥乃是这方面的可造之材,最终答应了徐志摩的请求,并亲自带徐志摩去梁子恩的家里,让其拜在梁子恩的门下,梁子恩也很乐意地收下了徐志摩这名学生。从此,在梁子恩老师的辅导下,再加上徐志摩自身的努力,很快,徐志摩在诗词上的造诣突飞猛进,终成一代著名诗人。

可见,亲戚关系的利用并不是无限制的胡乱地利用、不顾一切地利用,而是通过一定的技巧,不然的话对方肯定会加以拒绝,就连自己也会因此而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2)让亲戚办事也要“投桃报李”

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而亲情的维护与保持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作为亲戚之间的甲方若是一味地照顾、帮助乙方,而乙方则回报以不冷不热、不谢不颂的公事公办的态度,时间长了,甲方必定会生气,认为乙方是不懂人情、不值得关照的冷血动物。若乙方依然故我,认为甲方帮助他是应该的,那甲方必然会终止与乙方交往。相反,若乙方知恩懂情,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好处回报,但经常以自己的劳动力帮甲方做点家务活、跑跑腿等作为感谢,甲方也会得到心理平衡,也是愿意与乙方继续交往下去的。

对热情相助的亲戚,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分真情,少一分铜臭。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

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词,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生意上的来往也因它而顺利进行。

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到感谢之词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在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胡雪岩就很善于利用这种“投桃报李”的技巧去利用亲戚关系。

有一次,胡雪岩为了购进一批昂贵的珠宝,需要一大笔钱,但一直苦于自身没有那么多现银,找别人借又因为数目太大。别人不允。

于是,胡雪岩去找他的堂伯,他的堂伯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茶叶商人,家财万贯,且仗义疏财。当胡雪岩把来意说明之后,并向堂伯保证,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到时答应分给堂伯三分红利。

胡雪岩的堂伯一直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再加上有三分红利的利润,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只有胡雪岩的口头允诺及彼此的信任,堂伯借给了胡雪岩三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他资产的三分之二。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先前允诺的本钱与红利一并还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作出诺言,让对方相信于自己,这样,就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作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了亲戚一把。那时“亲情”这两字也将变得不值一文了。

所以,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在今后的社会中,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就会难上加难了。

(3)让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不足取的。其实,与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密切发展。

朱德还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年轻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给收完了。而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

“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

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过,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却被疑心也不抱怨,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就会吃“暗亏”,就会被别人说成“矫揉造作”。所以,场合一定要把握好。

(4)巧用亲戚壮大自己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适时地依靠亲戚朋友不仅会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且也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下面几个人的成功可以充分地说明千万不能忽视亲戚的力量,巧用亲戚才能壮大自己。

王永庆最初是用以父亲名义借的200元钱开了一个小米店,后来用米店的利润开了一家砖厂,再用砖厂的积累作本金做木材生意,到20世纪50年代初,他终于积累了5000万元。他用这笔钱作担保,向台湾当局申请了67万美元的贷款,创办了台湾塑胶工业公司。

陈弼臣最初在几位朋友的赞助下,集资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后来,又用赚来的钱开办了三家小公司,致力于木材、五金、药品、罐头食品及大米的外销业务。1944年底,他又用自己生意积累的资金,与其他十个泰国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立盘谷银行,从而正式开始了银行家的生涯。

周子敬创业时,是以100元钱与朋友合资开办了一个饼干作坊,生意做了一个月,才赚了70元钱。虽然发现市场需求量很大,但苦于本钱太少,难以为继。后来,他说服叔叔借给他3000元钱,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饼干厂——康宁饼干厂,他既当经理又兼制作饼干的师傅,其妻子作助手,弟弟任董事,很快发展到拥有40名工人,具有初步规模的小型饼干厂。

陈家和辞职以后,一位经营玻璃生意的朋友来找他,让他去筹集3000元钱参加合伙生意。当时,他的朋友的企业正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陈家和多方筹措,连同母亲一辈子养猪攒下的1200元钱,好不容易凑足了3000元资金。他用这笔资金帮助朋友安然度过了经济难关。不料,这位朋友不守信用,在摆脱困境后,马上提出与他散伙,双方的合作不到一百天就结束了。但陈家和没有气馁,他找到一家专门从事楼宇装修生意的公司,主动提出合作,条件是:他以自己的钱参加投资,而生意人装修的住宅和商店,都由他安装所有的门窗玻璃。从此以后,陈家和以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勤奋承接玻璃安装工程。为了建立信誉,他决不以任何借口拖延工期。就这样,大约用了两年,陈家和逐渐积累一笔资金,并拥有了一批较固定的客户。1962年6月,他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下了半边店面,取名“和兴镜庄玻璃工程”,正式走上独立创业之路。

智慧人生

亲戚关系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笔宝贵资源,在办事中不懂得善加利用。可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利用亲戚关系主要的目的是利用亲情去打动对方,以期达到自己办事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