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里最寂寞的,莫过于庄子了,这份寂寞缘于世俗的悲哀,也缘于他的高度。他就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拍起浪头高达三千里,驾着云气,盘旋而上。人们抬头仰望之时,只见苍天辽阔,却不辨本色为何。大鹏向下俯视时,一如从地面向上仰视的人们,它飞得太过高远,同样无法看清地面的本色。庄子想以天道的高度,去审视战国的纷乱和无宁。他想以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改变现状,认为治理天下讲求顺其自然,唯有“不治”才能让天下安宁,而人为的“治”只会让天下更加混乱。这自然不会被志在征服群雄的君主所用,而庄子的悲哀也在于此:有才而无用。但他的幸运之处在于,人间大道、天地精神将永远与他为伴。对于精神领域的道的体悟,庄子认为:“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敏感与脆弱往往结伴而行,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往往会为人生天平的痛苦一端增加砝码。在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寂寞,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他的生命,纠缠着一颗敏感的心,挥之不去。
洞彻世事的人往往容易寂寞,而寂寞太多的时候,快乐就会相应减少。李清照,一位因被寂寞消磨,而落得“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在那个陆游都认为“辞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却“错误”地拥有了卓越的才华,超凡的颖悟与思想。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她拥有了这些,将自己推上了寂寞的悬崖,因而拥抱了难耐的寂寞与凄苦。她的每一阕词,每一句诗,甚至每一个字无不浸透了内心的寂寞与凄苦,令人读后,肝肠寸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一声叹息道出了多少痛苦与无奈,但这痛苦与无奈几百年后才被人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苏东坡豪迈豁达乐观的思想里,其实,也有着一种情归何处的悲寥,即使是那“大江东去”的气魄,也无法掩盖他在夜深人静之时无人倾诉的孤独。即便是皇帝,在一群玩弄政权的官僚、文化上的小人面前,也显得无能为力。苏辙曾为兄长鸣不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苏东坡一世豁达,也不免感叹“高处不胜寒。”是啊,一群小人把当时的文化上的标志性人物成功地陷害了,这已足以使他们名传千年之后,哪怕是臭名亦无所谓。这位自称“天涯倦客”的大文豪被绑缚着,在长途押解中开始了茫茫征程。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里说得好,“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背负莫须有罪名的苏东坡被押解示众,是苏东坡的悲剧,中国文人的悲剧,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美好是那么脆弱,历史是那么苍白无力。于是他便将寂寞印在纸上,镌刻在后人的心中。“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花前品酒,月下悠游,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的姿态,将成为世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张爱玲是一只默默捆缚自己的寂寞蚕茧。这个穿着旗袍的精灵,在不经意间织就一张张精妙的网,让被这网的美丽所吸引、不小心撞上的人无路可逃。她一个寂寞的转身,足以让人陷入一个世纪的苍凉。张爱玲是世故的,血液里流动着上海特有的市侩精神,但在她身上,俗到极致,便是绝美。她小说里的月亮像女人一样,是个永恒的意象,却无法令人感觉到清冽的月色,有的只是一盏古旧青灯所散发出的颜色昏黄的光。她的文字,永远无法令人感到生命的喜悦,最华美的场景背后,总是有最深切的哀伤隐藏。看她的《倾城之恋》,明白了现世的无常与岁月的无奈,却仍然坚持着等待,这是否正是世人所共同的无奈与悲凉?“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她曾经受过战火的撕裂,也曾沉浸于世俗的霖霪。她带着清幽和淡然,迎风而来,就像一个王者,摇曳着去往最为寒冷的绝境,将试图阻止她的人轻轻抛撇在一边。胡兰成,赖雅,在她的悲凉人生中来了又走,点缀着这场寂寞的独舞。这些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平平淡淡的爱情,都因成了她传奇人生的一部分而流传后世,让人们从中窥见她不为人知的寂寞。也许,正因为曾拥有过倾国倾城的喧嚣绚烂,张爱玲才会甘于后半生的寂寞与平淡。
自古才情多寂寞,从来高处不胜寒。往往是越有能力的人,他的内心就越寂寞,越空虚,他们越需要被关心,越需要被爱;然而生活中,他们必须扮演强者,武装自己,强大给所有人看,这就是帝王的宿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无边的寂寞,无法驱走的寂寞,成就了古今多少帝王。在历史书中或隐或现出场的他们,孤寂冷漠到只属于追忆、只能令人揣想。
秦始皇,一个从13岁就坐上当时最强大王国宝座的人,用10年时间便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东周,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路诸侯为私利厮杀纷争,牵累了无数黎民的身家性命,是秦始皇结束了这种场面。他所建立的郡县制,消除了隐患无穷的分封制度,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版图一统于中华。就凭这些,他就堪称一个伟大的帝王,他确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帝王。然而在这个伟大的身影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功绩显赫的君王所特有的寂寞。
从他的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即便放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这个错误也是美丽的。他的亲生父亲是谁?他杀嫪毐是对是错?杀苦心编撰《吕氏春秋》的仲父是对是错?母亲的死于他又是对是错?面对朋友谴来的刺客,他心中仅有的友情与信任被刺穿,他明白,在这个世上永远不可以对别人太好,伤害你的永远都是你最亲最爱的人。于是,为了掩藏心灵的痛楚,他为自己戴上一副冷峻的面具。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关于嫉妒》中所说“突然的寂寞带来无比的脆弱,脆弱引起对别人强势的敏感和防范”。秦始皇是个理智得可怕的君王,他所要夺取的是天下霸权。这是世人给他的使命,也是他唯一的乐趣。他终究只是一颗心,一个人,一个站在王位上的影子。
公元前221年,天下,终于被他握在了手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诗仙李白也为这一刻的他喝彩,然而赢得了天下,又如何?这只是天下而已,所以陪伴他的也只有天下。在万人景仰的咸阳宫里,他成就了千古一帝的大名,也换来了一世的悲哀。在那个古老的王位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具,还有一颗早已伤痕累累、寂寞无比的心。
这寂寞如同一缕薄烟在历史的上空蔓延,渗入每一位帝王的肺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他首先是一位帝王,其次才是一个词人,只是前者的工作没有后者做得好,人们更多记住了他的词而不是他的帝王之才。生于帝王之家的他,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出色的才华让他留名千古,却没能挽回倾颓的江山。
从锦衣玉食的一国之君,到国破家亡的阶下囚,境遇转变何其巨大。更有传闻,李煜的爱妻小周后也不免被宋太宗觊觎垂涎。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还被宋太宗严密监视。李煜不单只是寂寞,还有是落寞、无助、恐慌,小命时刻捏在别人手中。作为一个失败的君王,他既没有复国的回天之力,又不能使花木免于风雨摧残,这便是寂寞的“无奈”二字。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李煜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寂寞与哀伤,通过看似随意的三言两语,折射出千古以来人类内心的寂寞。一个历史的错误,一个人一生的痛楚。作为词人的李煜本无过错,只是随心随性,处处以真我示人,可在政治舞台上演绎的残酷竞争,却容不下一丁点儿的真性情。只一夕间,历史翻云覆雨,昔日的“舞榭歌台”、“雕栏玉砌”,只如匆匆而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再不复返。只一夕间,昔日那在“春花秋月”中沉醉的君主,今日却在“寂寞梧桐深院”里垂泪。他饱受了人生的无奈与变幻,生命的苦痛与寂寞。而寂寞与苦痛的永恒,折磨着李煜,也成全了李煜。历史让这个本就是诗人的君主,彻底成为一位诗人,道尽了亡国之君的痛苦情怀和寂寞之思。南唐的历史就此结束,再也没有开始的机会。究竟是何人在怎样的乱世中经过多少艰辛才建立了它,也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记住的,唯有那个叫做李煜的柔弱文人,令南唐倾覆的末代君主。十年才子帝王梦,成也是空,败也是空。一个才情横溢的词人,一个国破家亡的君主,就这样悄然而逝。
一个是开国之帝,一个是亡国之君,还有众多的墨客文人,无论男女,谁都逃不脱寂寞的羁绊,谁都挣不开寂寞的锁链。兴许是“人性本寂寞”的缘故吧,所以人间才会有如此多的寂寞。寂寞总是在繁华之后,伴着余音袅袅。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不知说的是因圣贤而寂寞,还是因寂寞而圣贤。寂寞到了一个极致的程度便是落寞了。只剩下那种沉默以对的寂寞,就只能用落寞来形容。寂寞成了一种形态,但落寞却升华成一种精神。
落寞与寂寞不同。寂寞更像是一杯白开水,没有滋味,无人偏爱,但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过、经历着,因为在生命的成长中,寂寞是不可缺失的东西。但落寞不一样,它就像是一杯原汁原味的图基诺咖啡,入口有点苦涩,但回味却很香醇。落寞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感受的,即便是感受到,也不一定谁都会喜欢、欣赏。落寞也不同于失落。失落只是最为浅表的情感体验,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爱喝清香爽口的花茶,但浓郁的咖啡从来都没有几人愿意品味。落寞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叫做“无可奈何”,只有获得过成功之后,才能有所体会。当你经过努力攀登之后,终于达到事业的巅峰,却发现有那么一些东西,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都无法得到,这个时候,你就能深切地体会到落寞了。它是成功过后的遗憾。而失落呢,只是希望落空后的愧悔、无奈、沮丧。二者虽有相似,但本质不同。
喜欢落寞的人,兴许都品味过莎翁的戏剧吧,尤其是那几部传世的悲剧,也许只有他们能真正地欣赏悲伤和凄凉的美。喜欢落寞的人,兴许都应该是唯美主义者吧,他们追求完美,但又明白完美是凡人所不能达到的,于是就学会了品尝落寞中的美。落寞有时让人寂静得无法再寂静,沉寂得想要流亡,想要逃离,于是我们有了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