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15909000000038

第38章 最后一块钱要放手,为别人留下空间

只有学会了共享,共富才能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活得更多的资源为己所用,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财富。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一只蚂蚁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也无法成就一番事业,筑起一个蚁巢。只有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富裕,才能展现出伟大的力量,获得非凡的成功。蚂蚁与人,虽是两种形态的生命,有各自的语言信息,但就“蚂蚁的共享精神”来讲,两者之间是互通的。俗话说: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任何人离开了他人的支持和配合,离开了一个必要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必将一事无成。

共享的力量是伟大的。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借助集体的合力求生存,进而征服自然。在不断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终于主宰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虽然人们都渴望找到一个清静的世外桃园,远离人群,回归大自然,但是,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人类的文明,任何个人将无法生存。只有学会了共享,共富才能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活得更多的资源为己所用,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财富。

既能使“心独喜”,又能使“诸从者日益畏之”,可谓一举两得。真正支撑刘邦确立帝业的是其管理能力,在进退攻守的紧要关头,几乎没有计谋出于他的运筹;几乎没有战斗由他亲自指挥,他最常说的话大概是:“为之奈何”,也就是“怎么办”。被问者不觉其少智无策,反觉其礼贤士、平易近人,回答问题的人非常多。刘邦手的谋臣能力很强,张良懂得运筹帷幄;萧何精通镇抚之道;韩信能将百万之众。刘邦凝聚汉高祖创业过程中的得力干将韩信像大家的智慧为合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可谓不高明。由于他“一无所有”地攻城略地,因而出手非常大方,谁攻破的就赐给谁,这让将士们热情高涨,也使投奔者越来越多。刘邦是善于把握细节之人,细节也给他带来成功的机会,比如在鸿门宴上,刘邦说自己与项羽合力灭秦,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入关了,今天才与老朋友见面,实在太快乐了,只是担忧小人离间我和将军,造成不好的误会。项羽听后立即说道:还不是你们那儿的曹无伤说的,要不我怎么会无端地怀疑你?疏忽之间就把朋友给出卖了,这样的傻事刘邦绝不会做。

他的度量很大,能容忍部属的弱点,比如有人举报陈平“盗嫂受金,反复无常”,刘邦并不在意,因为他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后来,正是陈平设计,使得项羽失去对范增的信任,当项羽的使节到刘邦军中时,刘邦用盛宴款待,接着仓皇失措地说:还以为接待的是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羽的,那就不必这样费事了,于是撤掉盛宴,以粗劣的食物打发,这种粗劣的伎俩竟然也能使项羽中计,迫使范增告老回乡,并在路上抑郁地死去。楚歌于是乎卒夜唱起:“人心都向楚,天已属刘;韩信屯垓,要斩霸王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刘邦尽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逮捕韩信就很能说出道理。早在韩信攻城略地时,就曾派人告诉刘邦,自己打算在齐地做“假王”,当时刘邦正在项羽手上,听到韩信的要求火冒三丈,对使者发火道:“整天等你们来救,却跟我要个什么‘假王’。”随即虑及自己的安危,马上改口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出一番大业,还可做真王嘛!”后来刘邦对其惩罚可谓顺理成章。

刘邦的这些能力,都是拜少年时代混迹于市井所赐。底层生活给了他丰的人生经验,也让他学会了如何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之志可嘉,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能把个人发展同国家远景规划统一起来。一个早年“好酒及色”的街头混混能把贵族气很浓的项羽逼得乌江自刎,自然有其独的看家本领。从实用角度出发,一个人出身流氓并不意着没有能力。由于对人性的成熟把握,刘邦从不犹豫和狐疑,这种资质使他经常化险为夷,也能够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能设身处地地替部属考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有功劳就得到奖赏,这种认识及其实践在斯时斯地显得非常通达。由于很多举措冷务实,既知人又自知,避免过多的情感因素,刘邦找到稳步成功的方略,从此创了汉朝四百年基业,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施恩、恭维、奖赏,三管齐下建立长期人情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