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志向与目标。没有志向与目标的人生就没有方向,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或是看不到灯塔的航船,总是会迷失方向,会让人意志消沉,从而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即便是竭尽全力地想要做出点成绩,也会因没有目标而迷失。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早晨,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他告诉跟他合作的那个比塞尔人: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他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那片大漠,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与目标,因此,他们只能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直转圈。人生就是一段旅途,我们必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方向,这一点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所谓的大人物,冯老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并不是一定非做主席不可。做一个什么角色都没关系,只要所做的事对于社会有益就成。”又或者再简单一些,只要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即可。
冯友兰先生的志向是哲学。不可否认,他确实成为了一个大人物,但立志之时,想来他只是想要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哲学领域中人而已,这便是立志所创造的成就。有了这样的志向与目标,人生才会充满前进的渴望与动力。一旦丧失目标,失去的可能不止是有意义的人生。
一位名叫斯尔曼的青年,因一条腿患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十分困难。可他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世人心中充满了疑惑,经过调查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当这些目标全部实现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于是,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创下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记录,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这便是志向与目标的力量,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人生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唯有树立自己人生的志向,才能在茫然的人生中点燃不灭的灯塔,照亮前进的方向;也只有确立了人生的目标,才能使平淡的日子射出绚丽的光芒,生活才会充满愉悦和幸福。
梦想,天真的梦想,可能是被许多人嗤之以鼻的一个词语,但在柏杨先生看来,梦想是无比重要且无上崇高的:“一个有梦的人,不见得会成真;但一个连梦都没有的人,就更无从成真。天真——天真的理念、天真的盼望、天真的努力、天真的执著,是一种动力。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就建立在每个人都有天真的梦之上。”托尔斯泰也曾说:“人生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人生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便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帆船或是看不到灯塔的航船,就会在暴风雨里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无论怎样奋力航行,终究无法到达彼岸,甚至船破舟沉。现在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没有目标,导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