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1585100000015

第15章 遗失信者,世间再无立锥之地

一句“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让人们看到了诚信的价值。“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是对“信”的要求与强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守信大唱颂歌,而且还努力地身体力行着:商鞅为推行新法,在城门“立木为信”;俞伯牙为践信,摔琴祭知音;曾子为不失信于三岁孩童,操刀杀猪……

《管子·枢言》曾写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这一美德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风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离开了信,人就无法立足于世。同时,“信”也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根基,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一个社会之所以能成立,全靠其中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试想一下,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每个人都时时心存怀疑,那么终将酿成惨剧。

中国古代社会中,因失信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如冯老所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皇帝,也不能说是不聪明,但到后来总是把事情办糟。

像唐明皇,安禄山已经打到潼关了,他还是照样寻欢作乐,那些掌权的大小官员,在他面前都不敢说真话,因为说假话最容易最保险,而说真话会引起麻烦。大小官员都不得不采用官僚主义的一个妙诀,就是“瞒上不瞒下”。瞒来瞒去,就只瞒着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个人。等到那个人发觉了的时候,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上与下之间互信的缺失,便酿成了如此的惨剧。

对个人而言,信同样至关重要。“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显然,在冯友兰先生看来,信是无形的财富,是巨大的资本。一个人坚持走正直诚信的道路,必定能实现良好的愿望。

人们从内心里喜欢说话算话的人,因为他们讲信用,说到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会找到相信他的人。这样的结果很可怕,因为他将会失去朋友,甚至亲人,继而失去赖以生存的一切关系基础。

如果一个人做事没人支持,甚至是陷入困境中时都没有援手来帮助自己,这将是一场可怕的噩梦。一个人的诚信相当于他的脊梁骨,如果没有这脊梁骨,他将无法站立起来。所以说,失去诚信也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一个孤立的无底深渊。

一个拥有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的完美的人死去了,上帝安排他进地狱,他不服,要求入天堂,于是他的鬼魂找到上帝理论。

上帝笑了笑,反问道:“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进入这极乐的天堂?”

鬼魂于是把阳间他所有的东西统统抖出来,带着炫耀的口气反问:“所有这些,难道不足以使我去天堂吗?”

“难道你不知道你缺少进入天堂的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吗?”上帝并不恼怒。

鬼魂嘿嘿地笑着说:“你已经看到了,我什么都有,我完全应该进入天堂。”

“你忘了你曾经抛弃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上帝面对这个恬不知耻的鬼魂,有一点不耐烦,便直截了当地提醒他,“在人生渡口上,你抛弃了一个人生的背囊,是不是?”

鬼魂想起来了:年轻时,有一次乘船,不知过了多久,风起云涌,小船险象环生。老艄公让他抛弃一样东西。他左思右想,美貌、金钱、荣誉……他都舍不得。最后,他抛弃了“承诺”。但是鬼魂不服:“难道能够仅仅因为我没有‘承诺’,就被光明的天堂拒之门外而进入可怕的地狱吗?”

上帝变得很严肃:“那之后你又做了些什么?”

鬼魂回想着:那次他回家后,答应母亲要好好地照顾她,答应妻子永远不会背叛她,答应朋友要一起做一番事业。后来,后来……他回想着,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母亲劝阻他,他对母亲却再也不闻不问,他不允许母亲破坏他的“幸福”;他和朋友做生意,最后却私吞了朋友那一份……

上帝看着陷入沉思的他,说:“看到没有?由于不守承诺,你做了多少背信弃义的勾当。天堂是圣洁的,怎么能容下你这卑污的鬼魂?!”

鬼魂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承诺而去。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

“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失信之人,终将如鬼魂般,堕入人世的地狱而无法自拔。

人因信而立,做人应诚信对人,诚信对己。信是一轮万众瞩目的圆月,唯有与莽莽苍穹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信是高山之巅的纯净水源,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伪,留下启悟心灵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