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引爆你的创富潜能
15842200000029

第29章 财富增值——先还清你的负债

1.什么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通俗地讲,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

因此,属于负债经营范畴的负债项目只有实际负债中的短期借款、短期债券和各种负债项目。西方的财务理论分析中往往将负债经营局限于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务,而将符合负债经营概念的借款性短期负债排除在外,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负债经营概念。在这里,我们会将负债经营的内涵确定为所有符合负债经营概念要求的债务项目,即不仅包括长期负债,也包括短期的借款性负债。

通过负债经营的各个方面来看,负债经营对于企业来说犹如“带刺的玫瑰”,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焦点是如何得到“玫瑰的芳香”,而不被扎伤。负债经营对于公司经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增加公司收益,较快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增加资本结构的弹性。而负债经营对于公司经营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具有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等。如何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减少负债经营风险,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难题。从一般原理出发,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积极而进取的经营风格。但负债经营比例究竟应该多高,这是最佳资本结构确定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普遍适用模式的难题。公司必须从自身环境的综合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

(2)负债的主要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③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例:某企业向银行借款l 500万元。即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负债。企业同时还与银行达成了2个月后借入2 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该交易就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应形成企业的负债。

2.巧用债务创造更多的收益

在20世纪60年代曾任韩国副总理、主导60年代韩国经济开发政策的张基荣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负债也是一种资产”。那个时代什么都没有,除了靠借债来开发事业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张基荣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天韩国新生代富豪们最喜欢的名言之一。

世界最大的零售卖场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过:“沃尔玛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各卖场的销售业绩良好,这是事实。除此之外,活用银行贷款和就近招商也是沃尔玛成功的重要原因。”

山姆年轻的时候在向银行贷款时的原则就是能贷多少就贷多少。因此,沃尔玛的规模越大,债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甚至到了从一个银行贷款来还前一个银行债务的地步。但是,山姆知道如何将债务高效运转起来,并最终使自己的卖场登上全球第一大卖场的位置。

如今,《福布斯》杂志所选定的全球十大富豪中,就有五人是沃尔玛的大股东——山姆·沃尔顿的家族成员。

“有债即还,决不欠债”,这种成见经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更深入韩国国民的心。当时银行利息高得令人咋舌,即使连三星这样的超优良企业为了周转资金,都到了撇开银行去借利息高达36%的高利贷的地步,一般市民对高利更是心生畏惧。在那个时代里,人们对债务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借债很危险”的程度,而是坚信“债就是恶魔”。不过,世界总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的,韩国也早已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旋涡里拔出脚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势头,并在早期归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因此,投资战略也要与时俱进、有弹性地予以修订才行,如果还用保守的投资方式,则韩国只会在数字时代里落伍下去。

新生代富豪为何能够凭借不到一亿韩元的本钱成就今天的辉煌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那微不足道的本钱并不是使他们成为富人的一等功臣,真正的一等功臣是“投资”,即依靠银行贷款,高效地管理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积极通过投资跻身富豪之列。

希特勒入侵波兰的1939年,也是美国经济比较萧条的时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1股连1美元都不到的股票不计其数。当时26岁的青年约翰·邓普顿向公司老板借了1万美元,将每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买了100股。

据这小伙子的判断,战时各种物品的需求量将会猛增,连二流或三流企业都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他下决心哪怕是借钱也要投资。时间验证了约翰投资战略的正确性,借来的1万美元为他挣下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这里值得借鉴的就是他的“借钱投资哲学”。

我们许多人借钱只是为了买一辆高档小轿车,以便炫耀自己,还有人即便借钱也要到海外去旅游一趟,但富人只为了投资而借钱。在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中,比如买车、旅行,轿车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休假中使用的钱随着消费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最终剩下的除了债还是债。但是为了投资而借钱却不同,因为借钱投资除了还利息之外,还能额外获利,这就是新生代富豪活用债务的秘诀之一。新生代富豪们借债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投资,欠的贷款虽然越来越多,但获利也越来越大。

2005年,《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对美国排名前10位的富豪的银行账户进行了分析,并公布了分析结果。难道这些富豪就不欠债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报道显示,美国最有钱的这10位富豪都是“负翁”,不过其共同点就是他们欠的都不是消费债,而是投资债。在超低利持续的时代里,这些巨富们从银行借出巨额贷款,充当自己的事业资金,并将它投资到前景良好的房地产、股票和海外基金领域里。1995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前10位富豪的负债额高达2 530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3 460亿美元,并有持续增长的势头。在谈到借债投资时,他们有效地运用了“战略”这个词。一般人为了购买高档家电、豪华小轿车等奢侈品,而“不得不”欠债,而富人为了扩张自己的资产,只能“战略”性地借债。

人们看问题的观点不同,结论也不一样。普通人担心自己会成为“高利贷”的奴隶,而对借债敬而远之;富人则活用债务,使自己的投资收益更上一层楼。换言之,富人积极地将他人的钱活用做自己的投资本钱,创造出了巨大的收益。

新生代富豪们告诫说,在活用债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当确信自己能从投资中获得收益时才能借债。

“你可以借来钱,但你借不到大脑。活用投资知识和信息来赚钱的智慧,是从任何地方都借不到的。”

这句话强调了会借钱不是一种成功,源源不断地积累自己独具一格的投资秘籍才是正道。

(2)不要借短期债,要借偿还期长的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一条蚯蚓便能钓上一条大鱼,几乎是不可能的,短期债务只会让你的投资风险更大。”

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一样,投资回报与“时间”直接挂钩,借短期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证券公司的“信用交易”。坚信自己看中的股票一定能回涨,于是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进、卖出证券的交易活动,又称为融资融券交易,即短期负债。为了投资,吹着愉悦的口哨去借钱的新生代富豪们绝对不使用的一招就是“信用交易”。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裁沃伦·巴菲特曾在自家网站上这样写道:“借钱去炒股,这是聪明人自取灭亡的最佳途径。”

这也说明:当你希望活用贷款来投资时,其“贷款”必须具备能长期低利使用的特征。

(3)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贷款。

富豪卢绅镐先生说:“至少你要有支付利息的能力才行。从根本上说,不管自身条件如何,完全指望‘借鸡生蛋’的人是傻瓜,不要陷入这种误区。约翰·邓普顿说:‘生产性的贷款是必要的,然而无止境地贷款也不是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想挣大钱,首先就要转换思维,改变对‘负债’的片面认识。此外,高超的判断能力和预测能力及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