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15833200000041

第41章 在“硬”中发展

过去,提起包头市东尼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人们很容易就与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深陷困境等名词联系起来。那时上班期间,员工喝酒打牌是司空见惯的常事,脱岗、窜岗、睡岗更是无人问津。而从1997年以后,东尼化工就像脱胎换骨似的,厂内花团锦簇、绿革如茵,员工团结友爱、爱岗敬业已经蔚然成风。

问起其中的原因,有人说,这与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毕建华不无关系。是他,在改制重组的短短八年问,带领着全体员工上下团结奋进、负重前行,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创造了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奇迹。

也有人说,虽然毕建华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那“黑脸包公”

张宝龙为其稳定后方,即使能耐再大,也分不出多余的精力来搞整改。

以上的言论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在东尼化工,提起张宝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张宝龙工作中的三“硬”,更是让人暗中叫绝:一、管理经验“硬”;二、管理手段“硬”;三、管理态度“硬”。

正是因为张宝龙的这“三硬”,在东尼化工改制重组、设立规章制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经验硬。张宝龙1986年参加工作时,是东尼化工苯酐车间生产一线的一名操作工人,平日里工作勤勤恳恳,不懂就问。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多年来,他曾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为公司节约大量技改资金;对生产设备、工艺提出多项整改意见,为节能降耗、增产增收做出显著成绩。

1997年,当东尼化工改制重组的浪潮奔涌而来时,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张宝龙立即被纳入了管理层的视野。2001年,张宝龙调到安全保卫部工作,历任安保干事、安保部副部长、安保部部长,实现了由一名操作工人到管理者的转变。从此,为东尼化工安全生产制度的设立拉开了序幕。

管理手段硬。在改制重组的过程中,东尼化工每个生产项目,尤其是公司重组以来投建的几个生产项目,依据其特征,都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因此,“保证安全生产”,越来越凸现出时代的重要性。

怎么办?如何办?张宝龙认为,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

在一段时间里,张宝龙协助公司领导研究并制定的《员工奖惩条例实施细则》、《完善劳动纪律自管基金》、《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安全操作方法》以及针对各生产车间特点的《安全责任制》等制度相继出台,同时,不定期组织各车间员工进行集中培训或阶段性培训,保证制度出台后的贯彻与执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今天你不按制度办事,明天我不按制度办事,后天大家都不按制度办事,如此下去,还提什么安全生产!甚至连保证也无法保证!”张宝龙对此十分斩钉截铁地说。

经过规范后的东尼化工,厂容厂貌立即有了很大的转变,喝酒打牌无影无踪,脱岗、窜岗、睡岗更是被人嗤之以鼻,从此人人自律。

管理态度硬。在保证安全生产的规定里,东尼化工明确规定:厂区严禁吸烟,违者给予300元罚款,记过处分一次;发现两次,解除劳动关系。在最初的日子里,有人以为自己有关系,心存侥幸,以身试法,被张宝龙发现后,都严肃地按照规章制度给予了相应处罚。

“在落实制度方面,老张不讲情面,只要发现违章违纪就绝不手软,无论官兵,坚决照章办事。”一位了解张宝龙的员工说。

由于张宝龙强硬的管理态度,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更加体现出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东尼化工开始步人正轨,进入了新的里程。

2005年国庆期间,一条消息飞遍了东尼化工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少都为此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张宝龙同志被评为“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

对此,张宝龙坦然地说:“东尼化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我一人的功劳,而是全体上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结果。我相信,在企业领导人毕建华的带领下,优秀的东尼人一定会在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热爱企业的氛围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前进!”

评点悟语:

一个国家,需要包公一样铁面无私的执法者,一个企业同样需要包公这样的大公无私的铁腕人物!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置身其中的员工素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就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就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人才去执行这些规范。

很多企业的失败不是缺少刚性管理制度,而是缺少像张宝龙那样认真执行刚性制度的人!

评点人:包头市东尼化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