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念力:打开职场大门的一盏明灯
15822000000022

第22章 信念力,让你在职场中迅速脱颖而出(6)

一切都得靠成绩来说话,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著名的“100—1=O”定律,它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意思是说,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后来,这个定律被管理学家们引入到了企业管理和商品营销尤其是服务行业中,被引申成了另一层含义:对顾客而言,服务质量只有好坏之分,不存在较好较差的比较等级。 好就是满分,不好就是零。或者说100个顾客中有99个顾客对服务满意,但只要有1个顾客感到不满意,这个企业的服务质量就是零分。新的含义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并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流传。

福建的海山宾馆在服务质量上就以“100—l=O”这个等式来要求职工。管理者向职工们强调:入住海山宾馆的旅客只要有一件事对宾馆失望,就会使整个旅馆的形象受损,无论其他的事情做得多么周到,也无论其他的旅客多么满意。据说曾经有一位日本朋友从宾馆乘车去机场,人下车了,才想起把两串香蕉落在旅馆里了。正在失望之际,只见宾馆的车飞驰而来,给他送来了那两串香蕉。 香蕉送上,日本朋友大为感动。香蕉虽小,但它向顾客表明了自己能做到怎样的细致和周到。正是这些小事的累积,使得海山宾馆经济效益喜人,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职场就是这样,成功的时候,你的选择将成为传奇;失败的时候,你的选择将成为笑谈。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世上很多人就是这样,别人看的只是你的结果,而不是你的过程。 职场中的人没有“功劳”,就在受到指责时就拿出自己的“苦劳”,但是他们恰恰忽视了这仅仅是自己做事的“过程”,而你的“结果”并非很好。没有人会记得你,要么拿成绩说话,要么就闭嘴。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功劳,没有你所谓的苦劳,没有功劳的苦劳说多了也没用。

在工作中,有一句话常常被提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那些能力不够的、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安慰自己,也常常成为抱怨的借口。他们认为,一项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就应该算他们做出了成绩。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强调了“完成任务≠结果”这样一个理念: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则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其实工作也一样,人在工作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碌碌无为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中,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在没有功劳的时候,强调苦劳也是毫无意义的。苦劳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功劳才是业绩的具体表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结果,以结果论成败,以结果论英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文凭再高,工作再努力,如果没有业绩,一切都将是空谈。试想,一家公司的全体员工都非常勤奋,非常敬业,但最终企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无从赢利,企业将如何生存?所以说,再吃苦,再勤奋,苦劳再多,如果员工创造不了价值,业绩都等于零,更不用谈功劳之所在。

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却没有想到,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多少效益。

在21世纪,仅有“物有所值”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做到“物超所值”。什么叫“物超所值”?那就是你所做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超过老板付给你的钱。

松下幸之助曾问他公司的一名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000元钱的话,你应该做多少事情才对?”

这名员工回答说:“你给我1000元,我就给你做1000元的事。”

松下幸之助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公司是要开除你的,因为公司给你1 000元钱,你就做1 000元的事,公司就会没有利润,就是在赔钱,所以公司不会要你的,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领不到了。”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古今贤文》(志向篇)有云: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论语》有云: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就是说有志向的人,能够立下长远的志愿,并能立即开始行动,而没有志向的人,经常立下志愿,我打算做这个,我打算做那个,但只是在立志愿,而不去行动。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简单的志愿,贵在坚持,只有努力去做、坚持不懈,才能 到达胜利的彼岸。

古人说得好:“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我们也许会给自己制定许多这样那样的目标,可能都是必须要用毕生的努力来实现的,但是也要考虑到个人的能力。目标不是方向,而是目的地。只要不断的努力追求,付出了辛劳,哪怕只实现了一个、两个,同样也会感受到快乐。

立志每个人都会,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立长志,因此成功的人从来只有少数。例如雷锋,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坚持做了好事,是立长志,“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然而一般的人常立志,例如“下周开始戒烟”、“从此不再打麻将”、“以后再也不喝酒了”,这样的说法常常听到,但是一般都做不到言必行,行必果。所以虽然经常立志,从来立不了长志。这就是所谓的“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所以,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立长志,不要让他们常立志。

父母教育孩子,首先制订学习、锻炼、生活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计划性,每天得过且过。意志坚强的人则习惯于给自己制订计划。如每年做哪些事,每个月的具体目标,每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等等。订了计划,贵在执行,贵在坚持。教师、家长应帮助学生订立计划,还要经常督促孩子执行计划。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有个志向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有志向。有了志向,就有了奔头,就有了奋斗目标。正如古人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可见立志对人生的重要性。但立志也要注意:父母要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为了防止常立志,首先要让孩子树立一个长远的志向。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带来不好的效果。力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诸如:每天为自己洗一双袜子、为父母端一杯茶、记几个词汇、写一句话、记一个成语、慢跑几百米、预习10分钟等小事。每天做,不停地做,日久天长,孩子已经习惯了,意志当然也就磨练出来了。

从孩子自身出发,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让孩子对自学成才的目的和崇高理想的追求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时,还要给孩子讲一些常立志不如立长志的故事,相信他们一定会受到启发的。例如对孩子说:数学家陈景润只立一个大志,就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向实现愿望的巅峰迈进了一大步,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法国19世纪的伟大学者巴斯德说得好,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目前孩子的学习是“登门入室的旅程”的准备工作,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实现大志的旅程中的“小志”,即短时间便能完成的志向。想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小志”,如果连“小志”都不能实现,孩子的大志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实现“小志”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有志之人有信念,有抱负,有理想,但是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一份坚持,一份恒心,一份努力外加一份机缘。有志气的人立定一个目标就会一直坚持,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要达到,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士不在少数。无志之人时常都是想的天花乱坠,做的是寥寥无几。天天在立志,时时换目标,总是想明天怎么样怎么样,到头来还是做的总比说的少。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要知道只有勇于攀登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不能像寒号鸟的哀号一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所以我们都要做有志之人,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付出坚持和努力使目标完成。就算完不成,那也对得起自己了,努力过人生经历才完整。

有志气的人会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而且坚持不懈的去追求,立一次则足矣;而无志之人经常会给自己树立目标,但又不去努力追求,正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