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1581700000006

第6章 顺应四季变化进行自我保健 (2)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令养生,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一个“生”字。

春季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春季6节气,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与自然界相应。

保健养生应注意养护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反,若不注意“生发之气”的调养,逆时而动,不仅影响到春季6节气机体的健康,而且可能遗患于以后。

春季风气当令,在人体应肝。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所以春季气候变化多,温差幅度很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在这个季节里,一些肝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人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应当注意。另外,由于从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

1春宜养阳,顾护阳气

春季6节气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人与天地相应”,春天阳气初升,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6节气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顺时而养。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春季6节气生发之气是夏长之气的基础。如果春季6节气阳气生发不足,或者阳气受到损害,就难以给夏长提供良好的基础,会发生“寒变”。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

2慎避风寒,防止春瘟

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连。春季6节气风气当令,正是百病宜发的季节,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由于春季6节气多风,增加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易伤阳气。加上春季人体腠理疏松,一些病邪容易侵袭人体。所以春季6节气养生的关键是要避风。

另外,春季6节气天气变化无常,乍暖还寒,致使人体难以适应,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一些致病物质会乘虚而入,诱发疾病。

所以在春季6节气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我国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是符合春季养生原则的,因此在春季6节气一定要注意防避风寒。“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

春季6节气气候转暖,百花吐艳,同时也有利于很多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的生长繁殖,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导致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脑、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尤其好发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白喉、流脑等在春天极易发生,威胁儿童健康。所以在春季来临时,要注意防范。

另外,春天还是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时节。所以,平素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并在春季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调节情志,保护肝脏

春季6节气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春季6节气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春季6节气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由于春季6节气气候乍暖还寒,变化较大,人体极易感受风寒之邪,肝脏之阳气受伤,以致不能生心火,到夏季6节气火就不足,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另外肝脏本身也容易产生疾病,或肝炎等旧疾复发。

随着春季6节气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6节气的养生之道

春季的6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后,气候向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立春之后,人体变化也由此开始。肝木应于春时,从立春之日起,人体少阳开始升发,肝阳、肝火、肝风也随着春季阳气的升发而上升。所以,立春后应注意肝脏的生理特征,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条畅而不影响其他脏腑。

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更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地区,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惊蛰时节,人体中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春分对人体而言,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

春天高血压病多发,也容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而且也是精神病的好发时间,所以调摄情志颇为重要。

人们应顺应春季生机盎然的特点,多做户外活动,调摄情志。如野外放风筝、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嬉戏玩乐,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天顺气、随风送忧。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乍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春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清明以后,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段时间内要忌食易发病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避免旧病复发。

谷雨时节随着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人体在这段时间内更为困乏,所以要注意锻炼身体。

【贴心提示】

春天洗澡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水温不宜过高

一般水温在25℃即可。过高会使人晕倒,过低又易感冒。

2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在20~30分钟即可,因为温、热水浴能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时间过长易产生疲劳,还会影响内脏的血液供应和各项功能,久热能使人虚脱。

3饱食和空腹不宜入浴

洗澡能够影响消化功能,饭后马上洗澡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日久还可引起胃肠道疾病;空腹入浴可能发生低血糖,洗澡的人会感到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4打肥皂不宜过多

每洗一次澡打一遍肥皂即可,过多反而会刺激皮肤,产生瘙痒。

5患重症者不宜入池

因为公共浴池多不能自调水温,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入池,以防病情突变。

2依据气候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

春季饮食起居要根据气候特点来调节。比如“春天宜保暖”、“阳春三月宜出游”等,做好春季保健,即为一年的自我保健“工程”开了个好头。

春季饮食起居基本原则

春季遵循下面几条养生宝典,会让你受益无穷。

1宜春捂

立春之后,冬去春来,阴退阳长,乍暖乍寒,气候变化异常。正如民谚所云:“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说明气候多变,有时早晨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暴晒,气温骤升,傍晚寒雨突降,冷气逼人。这时如果突然骤减衣服,极易“寒邪入内”,寒则伤肺,容易引发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及人体调节有很大关系,所以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春捂”,通俗地说,就是“春不忙减衣”。正如《寿亲养老新书》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民谚“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春捂”得法,就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2宜春游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到处绿树成荫,欣欣向荣,空气新鲜,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多,最适宜人体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冲和气血,安宁神志,心情舒畅,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人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到绿色世界中去遨游,必将助阳气、强筋骨,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3防“春困”

春天,有些人昏昏欲睡,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没精打采。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春困”不是病,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冬春交接,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而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却增加。进入春天后,随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量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昏沉欲睡。

克服办法是:做到早睡早起,睡足8小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锻炼、散步、慢跑、做操,促进血液循环及脑部供血;积极参加文娱活动或春游,不劳累过度,注意劳逸结合等。

4防发病

春天的气候适合各种病毒、细菌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腮腺炎(猪头风)、小儿麻疹、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在春季易发病。此时,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早睡早起,居室通风换气;勤洗澡换衣;尽量少去影剧院、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病毒的感染机会。

5调饮食

“当春之时,食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易消化”。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元气健壮,人可健身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酸性食物不宜多吃,多食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春天阳气生发。宜多食辛甘食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利护阳。因此,春季饮食宜甘、甜、辛,少酸、油腻、黏滞食品。宜多食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如瘦肉、鱼、蛋、大枣、蜂蜜、胡萝卜、菜花、小白菜、水果等,有利养阳敛阴,养肝护脾。适当吃点补品,补益元气,有益脾胃,助阳气之效,至于寒凉、油腻、黏滞、烟酒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

春季郊游防风寒

郊游踏青,离开了城中的喧闹环境,使长期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使人心肺无比舒适;在明媚的春光中,踏青赏花,有助于精神愉快。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举目望去,遍野皆绿,这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皮质层、视网膜组织具有调节作用,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在春暖花开季节,外出踏青,有花粉过敏症的老人要注意花粉的过敏。花粉是由植物蛋白等成分组成的,具有很强的抗原性;有过敏体质的人对花粉这个抗原物质特别敏感,微量的花粉就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这样,把侵入人体的花粉抗原物质排降之后,体内还有大量的过剩抗体,这些过剩的抗体固定到呼吸道或皮肤结缔组织等处的肥大细胞上,当人们再次接触原来的花粉时,这个抗原物质就会和固定于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相结合,肥大细胞就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起局部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血浆外渗等多种病变,出现阵发性喷嚏,流清水鼻涕,阵发性支气管哮喘,上腭、外耳道、眼结膜等处奇痒,还有的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因此有花粉过敏症者,要寻找出对什么花粉过敏,外出踏青时要避开这种花,也可事先服用抗过敏药物来预防。

外出踏青还要注意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外出时要备足衣服,携带雨具,以免受凉、淋雨。登山出汗时勿急于脱衣或迎风而立,避免伤风受凉。春季的草地上多阴冷潮湿,尽量不要随地而坐,以免寒侵致病。

【贴心提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老年人纷纷积极参加春练,但是春练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1不宜早

春天晨间气温低、温差大、雾气重。因为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也可使“老慢支”、冠心病等病情加重,所以老年人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为宜。

2不宜空

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压、体温偏低,且经过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所以晨练前应喝些饮料,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脑血管意外。

3不宜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