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禅的哲理
15795200000031

第31章 明心不动心,见性不乱性

夜深了,温暖而和谐。

佛陀在夜幕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思想的触角触及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痛苦的根源。他要担起拯救世界的重担。

太子即将到达智慧的彼岸。

然而,这一切使魔王感到不安,他为太子惊天动地的举动所震惊。

魔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太子完成至高无上的觉悟。

魔王想到这里,立即召开群魔大会,商讨对策。

魔宫内纷纷扰扰,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魔王决定用色相迷惑太子。

人心中的魔,由妄想构成了外界的魔,由各种声色诱惑。

魔王派出欲界四大,第一位叫欲妃,第二位叫悦彼,第三位叫快观,第四位叫见从。

魔女们做尽了袅娜万端的媚态,嘴中说尽经绵延不绝的情话。妄图打动太子。

太子不为所动,他以坚决的声音说:“你们过去修了一些福业。因此今生得成天身,形体虽然皎好,但心志不正,不过是一块臭秽罢了。赶紧走开,我不需要你们。”

魔女见状,只好灰溜溜地返回魔宫。

魔王大怒,召集六天及儿部魔鬼前往太子处,欲以恐怖、威胁使之畏惧而生退心。

众魔头一齐向太子冲杀过来。

顿时,天地昏暗,电闪雷鸣。

太子却端坐不动,有如须弥之山,一切武器在太子面前威力全无。

魔王见此计又不成功,悄然回宫。

此时,太子眉间白毫直至六重天上,白毫孔中生出各种珍贵的莲花,过去各佛都端坐在莲花之上。然后照彻一切世界。

这时,无数天子天女都为之一震,顿时生发出无上菩提道意。

魔王见此情累,仍不甘心,用种种手段为难菩萨。

悉达多用智慧的力量,按住大地,大地应时而动,魔王及各色魔军倒坠落地。

悉收多太子以大慈大悲之心饶怒了他们。

悉达多太子此时真实的觉悟了。

他已经深入禅定的境界,进入无想无念的境界。

他即将步入彻悟的境界。

这时,本觉理与始觉智合于一觉,理智不二,已经证到生死不灭的涅繁境界。

悉达多太子由此而彻悟宇宙人生大道,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繁解脱的彼岸,立地成佛,得证“

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之果位。成为天上天下三界独尊的天人之师。

佛陀经受住了魔鬼的试探,所以才能坚忍心性,以幻致真,证实了悟,凡身入佛。

佛陀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这话暗藏一个意思:众生在未成佛之前,还都带有魔性。众生即众魔,因此在众人中修行不能随众。

要坚定。

凡你心里想的,其实都已在你体内发生。

《圣经》上说:见了女人心里动了淫念的,就已经犯了奸淫。

所以有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你一想,就会坠入地狱,万劫不复。

因为人的念头都是一个接一个来的。你动了一个恶念,等于放出一群恶鬼,你起了一个贪心,等于犯下无数次偷盗。你动了一个杀心,就会伤人于无情。

因此,很多事真不能想。

即然你想都不想,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

当那些魔女在佛陀面前做万千媚人姿态时,佛陀虽然看见了,但不动心,因此魔不能进入他的灵魂。

好比万箭齐发,不伤分毫。

孟子学问中也有“不动心”之说,讲大丈夫坚忍固性,如柳下惠拒绝色,坐怀不乱:如大禹治水。二过家门而不入,不动心,乃使心如磐石。详说请参考拙著《孟子教我做大丈夫》。

孟子教人做人大丈夫,佛陀教导我们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都是从坚忍心性上做功夫。

佛陀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讲在修炼时要视众生为垃圾,视众生为不存在,这样才不被干扰。

一个字概括学佛之道:静。

两个字概括学佛之道:清静。

清静功夫做到了,则天下事可为。

曾国藩从小立志为圣人,但才能有效,别人都飞黄腾达了,他还屈居乡里,一天他闷闷不乐地散步到荒外,看见一个破庙,就信步走入。

破庙中,一个老僧拥炉看书,津津有味。

曾国藩忍不住上前,想看清那是一本什么书,值得这样看。

但就在他刚瞟到书名的那一瞬间,那老僧竟然把书扔进了炉子里。

曾国藩吃了一惊,呆在那里。老僧哈哈大笑。还向曾国藩解释道:“我是疯子,我是疯子。”随后进屋睡觉,再不理人。

这个件事给曾国藩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年后他向李鸿章说起,问李鸿章是否明百疯僧的用意?

李鸿章聪明绝顶,但偏偏不说,假装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谦虚地说:“学生实不知,还是老师为我解惑吧。”

曾国藩微微叹息道:“疯僧烧书之举,意在点醒我。”

“哦?”

“那时我什么都想弄明白,其实什么都不明白,疯僧此举看似疯狂,其实用意颇深。

他在告诉我:很多事情是永远看不清的,但看不清就看不清,并无大害。你只管做你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曾国藩这话看似简单,其实从佛学里悟出了很深道理。曾国藩灭天平天国后,为朝远所忌,又被天津教案搞得名声很臭,开始时他不能搞清楚为什么自己就变成这样了,但现在他已看清这一切都很必然,这一切也并不重要。因此他终于彻底放弃功名进取,以善人而善终,可谓有福。

佛陀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事,你管得完看得清吗?

不如归去。

听杜宇一声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