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5765400000008

第8章 世上无小事(4)

郭恒由打杂工步步高升,一跃而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2万元,老板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以后在工作中细心一点。

郭恒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雷霆。他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我的估算,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

郭恒说:“是的。”

老板见他既不肯接受批评,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本想发作一番,但因念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便和蔼地对他说:“这次就算了,以后要注意了。”

不久,郭恒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他的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刚说他的错误,郭恒就立刻翻脸,反驳老板说:“好了,好了,不用罗嗦了。我知道你还因为上次那件事怀恨于我,现在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可是我想你一定不会得逞,这次我的估算不会有错,错的,一定是你和那个混蛋专家。”

老板等他发泄完了,便冷冷地说:“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请别的专家来帮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错了没有。”

郭恒果然请别的专家核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确实错了。

老板对郭恒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不许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不肯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负面回应批评反映了一个人不良的做事态度,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提升能力。

笑对批评

喜欢赞美称羡,厌恶批评指责是人之常情。面对赞美,我们往往笑容可掬,显得颇有风度,而一旦真的要面对批评,可就是千人千态了。其实一个人的风度如何,并不体现在其身处顺境、面对赞赏的时候,而是体现在其身处逆境、面对批评的时候。

那些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笑对别人的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就是一个善于处理批评的人。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批评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林肯干涉了他的业务,为了要取悦于一个自私的政客,林肯签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批评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行为。

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对他批评的话后,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一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

林肯还学会了对那些无理的批评置之不理,否则他早就承受不住内战的压力而崩溃了。林肯写下了如何处理对他批评的方法,已成为一篇经典之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将军曾经把它抄下来,挂在他总部的写字台后面的墙上;而邱吉尔也把这段话镶在镜框里,挂在他书房的墙上。

林肯总统的这段话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对于善意的批评,请微笑着接受;对于恶意的中伤,尽管一笑置之吧!

把批评当镜子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批评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就在于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别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评当镜子,用这块镜子来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这对你事业的成功不无好处。

一位顾客从食品店里买了一袋食品,打开一看,食物都发霉了。他怒气冲冲地找到营业员,“你们店里卖的什么东西,都发霉了!你们这不是拿顾客的健康开玩笑吗?!”

几个顾客闻声赶了过来。

这个营业员面带笑容,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没想到食品会变质,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非常感谢您给我们指出来,您是退钱还是换一袋呢?如果换一袋的话,可以在这里就打开来给您看一看。”

面对这位营业员诚恳的微笑,并听到他真诚地说了对不起,那位顾客还能说什么呢?他又重新换了一袋,旁边的几个顾客也夸营业员的服务态度好,以后要经常来这里购物。

失误和缺点是在所难免的,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会办事的人就会掌握好火候,真诚地接受人家的批评并且马上改正,这样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把别人的批评当做一面镜子,察看自己究竟是错了,还是丝毫未错。如果确实是错了,就应老实承认并立刻设法改正过来。

虚心地接受批评,让批评成为你成功的阶梯。

14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强烈愿望。

我国先哲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话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没有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位学问高深的老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去各地旅行,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来没听到他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作思考。老教授的这种诚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不善于同他人交往,也不受人喜欢,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则显示的是一种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某个问题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的改善。

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凡是聪明的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这个事实。他们面对不了解的事情能够坦然地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人的心理通常是隐恶扬善的,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宣扬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有时候,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和无知,人们喜欢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姿态,殊不知这样反倒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如果你对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表现自我的方式,因为坦率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会让人觉得你人很诚实、做事很严谨,从而对你产生信赖感。

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去旁听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的演讲。课上他提出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样的情况假如发生在另一位教授身上,情形恐怕就会完全不同。

他一定会绞尽脑汁,说出“我想结果是……”的话来。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殊不知,有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和亲近。

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并且敢于当众说不知道,其勇气足以让人佩服。这样,对你所说的其他观点,人们会认为一定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对你也就会更加信任。

15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碰到这种情况时,最好是对事不对人,做到对事无情,对人有情。对事无情反映了一个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人有情则反映了一个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宽广的心胸。

三洋电器公司副社长后藤清一曾是松下电器的员工,有一次,后藤清一违反松下公司的规定,未经请示就擅自变更了承包定额的单价,被松下知道了。

晚上10点,后藤被松下叫去。松下一边骂,一边用捅炉子的铁通条使劲敲打火炉,松下发现通条被敲断了,才大声命令说:“你把它扫完了再回去。”

后藤有贫血的毛病,在这暴风雨般的斥责下,悔恨交加,当场昏倒了。

松下立即让人送后藤回家,并请后藤的夫人多多照顾他,第二天上班,松下就给后藤打电话:“后藤吗?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想问一下,你现在没事了吧!”

后藤被感动了,紧紧握住话筒,被松下痛责的懊恼心情顿时全消。

松下指责员工的错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对事认真,对事无情。比如你的同事,你的朋友,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要从讲原则的角度出发,该批评的就批评,该处罚的就处罚,这样既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也能对其他人起警醒的作用。

同时只有对事讲原则,才能不破坏规矩和制度。

事情是人做的,对事无情,有可能伤害对方的心,所以,处事要做到对人有情。对人有情,既能说服对方,又能使对方心存好感,不再因为你处事不讲情面而记恨你。这样,你只针对人不针对事的方法,才能赢得人心,保持朋友之间的感情不受伤害。

一位跟梅考克干了10多年的老员工违反了工作制度,他酗酒闹事,迟到早退,还因此跟工头大吵了一场。在公司所定的规章制度中,谁违反这一条,都会被坚决开除。当工头把这位员工闹事的材料报上来后,梅考克迟疑了一下,但仍提笔写下了“立即开除”四个字。

这位员工找到梅考克,指责梅考克一点情分都不讲,梅考克沉稳地说:“你是老员工了,公司的制度你不是不知道,再说,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一点例外。”

梅考克又询问了老员工闹事的原因,原来这位老员工的妻子最近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跌断了一条腿,住进了医院,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吃不到妈妈的奶水而饿得直哭,老员工是在极度痛苦中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梅考克为之震惊:“我们不了解你的情况,快点回家去,料理你夫人的后事,照顾好孩子,你不是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所以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掏出一沓钞票塞到老员工的手里。

老员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梅考克嘱咐老员工:“回家安心照顾家人吧,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听了老板的话,老员工转悲为喜说:“你是想撤消开除我的命令吗?

“你希望我这样做吗?”梅考克亲切地问。

“不!我不希望你为我破坏了公司的规矩。”

“对,这才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地回去吧,我会适当安排的。”

事后,梅考克把这位老员工安排到自己的一个牧场去当管家,对此,这位老员工十分满意。

按制度办事与讲情面,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看你处理得是否巧妙与恰当。既能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不伤人感情,这才是一个人的高明之处。

对事不对人,对事要按制度办事,而对人却要讲情面。如果对事无情,对人也没有情,自然会遭到对方的反感,难以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事不对人还表现在一件事处理结束后就让它过去,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总记在心里,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依据,这会影响你与他人的进一步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