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5765400000004

第4章 小细节大修养(4)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会不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儿,可采取弹性的承诺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

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你承诺中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3.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

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你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别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

须知,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

13老板错了的时候,你要懂得应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板也有错了的时候。这时候,你要装作不知道,事后尽力去弥补就是了。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珍宝,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说法,尤其做老板的更爱面子。作为老板,他在树立起权威,若不慎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如果下属直接指出或揭露上司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会让他很没有面子,会损害他的尊严,刺伤他的自尊心。相信一个最宽宏大量的老板也无法忍受。

老板错了的时候,也要维护他的尊严。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以免伤害老板,自讨没趣。

老板出现失误或漏洞时,害怕马上被下属批评纠正。有些人直言快语,肚里藏不住几句话,发现老板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讲话时出了个错,将一个数字说错了。

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老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把老板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顿时被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光光。事后这名员工,因为一点小错被解聘了。

当然也有人做得很好,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在老板与大家的见面会上,老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板,我叫黄烨(叶),不叫黄烨(华)。”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

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没多久,打字员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表面看来,这个老板没有什么水平,打字员在拍马屁,实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欠缺,犯错误出洋相难以避免。作为下属,有什么必要当众纠正呢?如果这个叫黄烨的员工当时应答,事后再巧妙地纠正就不会伤害老板的面子。好在那个打字员承认自己错了,才巧妙地让老板从尴尬中走出来。

老板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不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觉,不妨“装聋作哑”,等事后再予以弥补。

有一个老板在会上将一组财务数据讲错了,一个做财务工作的下属没有马上纠正,他在做财务报表时,将老板说错的数据纠正了过来,老板看到财务报表时,才知道自己在会上说错了,因此对这个员工的好感大增。

有时,老板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老板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觉察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到老板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无论什么事情,碰巧是老板的错误,作为下属都应该给老板留情面,然后想办法弥补损失,这样做既显得你通达人情,又能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14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陋习

有一个老板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一位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插进来了,说:“哇,我刚才在大街上看了一个大热闹……”接着就说开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说了,而他却说得津津有味。客户见谈生意的话题被打乱了,就对老板说:“你先跟你的朋友谈吧,我们改天再来吧。”客户说完就走了。

老板的这位朋友乱插话,搅了老板的一笔大生意,让老板很是恼火。

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或中途插话,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但有些人却存在着这样的陋习,结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像一群紧追新娘花球的女傧相一样热烈,这时,你突然插嘴:“喂,这是你在昨天看到的事吧?”

说话的那个人因为你打断他说话,绝对不会对你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在别人津津有味地谈着某件事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防地半路杀进来,让别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而退。这种人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别人。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有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与时机,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这样会扰乱他们的思路,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头

在商务宴会上,你时常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你可能就会有加进去的想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当这个关键时刻,也许就由于你的插话,会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人家都厌恶你,导致社交失败。

当你与上司交谈时,更不能自以为是地随便打断他说话,否则他肯定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上司给你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会做出各项说明,通常他的话只是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家认为你很轻率之外,也表示你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会大声地怒喝:“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要在与人交际时获得好人缘,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纳你,就必须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并做到: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

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事情;

不要为争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打断别人的正题。

但是,如果对方与你说话的时间明显拖得过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他的话题越来越令人不快,甚至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你就不得不中断对方的话了。这时,你也要考虑在哪一个段落中断为好,同时也应照顾到对方的感受,避免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掌握高明的说话技巧

虽然在别人讲话时说话是十分不礼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见,非要打断他的讲话,那么你就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

1.当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可以先给他一些小的暗示,他一般会趁机和你说话。但要注意的是,你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的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你可以先向他们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即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

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谈话,则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的谈话吗?”或者,大方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互相介绍一下,就不会有生疏的感觉。

2.交谈过程中,如果你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作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讲话者说:“我插一句”,或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但适当有一点,可以活跃谈话的气氛。

3.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断他的谈话。但如果你们比较熟悉,或者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作详细阐述。但不管分歧多大,决不能恶语伤人或出言不逊。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要斥责、讥讽或辱骂对方,最后还要友好地握手告别。

15不要比你的老板穿得更好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穿着打扮对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穿着好一点,新潮一点倒没什么,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上班,那就完全不同了。很多上班族命运不济,就是因为他的穿着出了问题。

穿着打扮,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刘季同老板一起外出洽谈一项业务。他一改平日里的休闲着装,换上新买的皮尔·卡丹西服,想通过“包装”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跟客户见面时,客户看到刘季的气派样,眼前为之一亮,紧紧握住刘季的手,说:“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

刘季的穿着不同凡响,客户把他误当作了“主人”,把一身旧衣服的老板当成了“随从”,晾在了一边。直到谈判快结束需要签字时,对方才知道穿旧衣服的才是“主角”。结果,业务没能谈成,还被传为笑话。

后来,老板就对刘季“另眼相待”了,有业务外出时再也不要他陪同,好端端一个得意的人就这样被老板贬了。

身为一个下属,如果你的衣着、穿戴比你的老板更好更体面,那么大部分的发展机会就与你无缘了。因为你穿得比他更体面,会让他很失面子,心里有一种被你比下去的感觉,会感到自惭形秽。

就算你各方面都很优秀,老板也不会对你有好感,试想,哪个老板喜欢一个比他强、穿着比他好、让他失去面子的人呢?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衣着不够得体,或者你不知道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话,你可以以老板的衣着风格来衡量自己的着装。

如果你与老板的着装风格相一致,你就不会犯“鹤立鸡群”的错误了,也就不会受到同事的排挤。

与老板的着装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更好地突出你的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很容易得到老板的器重和赏识,还会让上司产生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他可能会认为你与他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

塑造与公司气氛相协调的衣着风格,是树立你良好形象,得到老板、同事好感和认同的基础,是你走向成功的必要阶梯。

与老板的衣着风格一致也好,不一致也好,都要注意一点,不要比他穿得更好。何必让比老板的衣着更好的衣着,成了你平步青云的绊脚石呢?这实在是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