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二部)
1576300000013

第13章 别无选择(2)

张学勤:“是吗?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呢?”

鲁迅:“他是反革命,是刽子手!他从1927年‘四一二’起,疯狂地屠杀人民,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此时此刻,他还在围追堵截要消灭红军。”

张学勤:“红军?”

鲁迅:“就是共产党,领导农民拿起枪杆子组织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法国的留学生,像周恩来、李富春、陈毅、邓小平、聂荣臻、何长工等等都是红军的高级将领!”

列娜:“他们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鲁迅:“共产主义!就是《国际歌》唱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列娜:“啊,奇迹!奇迹!我只知道苏联、列宁!”

张学勤:“列宁是巴黎公社事业的继承人。”

鲁迅:“啊,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国际歌》就是巴黎公社社员们创作的。”

列娜:“我爷爷就是唱着《国际歌》被反革命押上刑场,英勇就义的!”

鲁迅:“我虽然不是共产党,但我相信,正是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张学勤:“我不明白,蒋介石为什么要我们来找你呢?”

鲁迅:“他想通过你们来软化我,拉拢我,最后让我放下武器。”

列娜:“武器?你有什么武器?”

鲁迅:“我的武器就是笔,笔是我投向反革命的匕首!蒋介石已经不止一次要收买我。收买不成,就要暗杀我。我的名字在他的黑名单上,而且是第一名。”

列娜:“啊,可怕,太可怕了!”

鲁迅:“大不了一死,有什么可怕呢?”

列娜:“我说可怕,是我们差一点成了反革命的帮凶和工具!”

鲁迅:“那倒也不是,因为你们毕竟是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受蒋介石的欺骗。”

张学勤:“树人兄,我们怎么办?”

鲁迅:“我看,既来之,则安之。你们还是留在中国,只是不要当官。教书育人,培养科学人才,也是十分需要的啊!”

北京。钱学森走进清华校园。

王士卓教授和他热烈握手:“听说你很快要去美国,我很高兴!”

钱学森:“老师,还有什么话吗?”

王士卓:“要说的话,过去差不多都说了。你在清华进修大半年,又到杭州、南京、南昌飞机制造厂参观实习,对航空工业的了解一定更深了吧?”

钱学森:“是的!非常感谢王教授对我的教导!”

他们边走边谈。

王士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对自己的祖国说三道四。祖国是母亲,‘儿不嫌母丑’,更不能去骂亲娘。在我们国家,谁要是打爹骂娘,不管他是什么人物,他都会受到谴责,变成臭狗屎。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养成的道德,谁也改变不了。永远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

钱学森:“老师,您的话,我一定永远记在心里!”

王士卓深情地望着他:“走吧!……你……飞吧!”

师生俩向天空望去,只见蓝天白云,飞雁成行。他们相对而笑。

1935年8月。章兰娟把钱学森拉到怀里,紧紧地抱住,预感到这是诀别,泪珠滴在儿子的头发上。

钱学森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再也见不到亲爱的母亲了。

钱均夫慢慢把儿子从母亲的怀里拉出来:“时间不早了!”

钱学森抹了一把眼泪,提起旧藤箱,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钱均夫紧紧跟着他。直到发现父亲在喘气,钱学森才放慢了脚步,跟着父亲向码头走去。

黄浦江上,满眼是挂着外国旗的军舰,尤其是日本的太阳旗令人触目惊心。

钱学森走上“杰克逊总统号”美国邮轮。

第一声汽笛响起。

钱均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塞到钱学森手里:“开了船再看!”说着,他匆匆走下舷梯。

钱学森站在舷梯旁,向父亲连连挥手告别。

望着轮船渐渐远去,钱均夫一阵心酸,禁不住热泪盈眶……

船上,钱学森打开纸条,上边写着:“人,生当有人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孝!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乃父告之。”钱学森看罢,慢慢把纸条叠成方块,轻轻放到胸前的口袋里,眺望大海,心如潮涌……

江西。李四光站在轮船甲板上,望着滔滔长江水。

国民党军政高官下了船,一个个乘着轿子上庐山。

人们要李四光乘轿子上山,他生气地:“我是人,他们也是人,我怎么能坐着让人家抬呢?”

庐山上,一边是乘轿子的,一边是李四光一行。他们拿着小榔头,敲着石头,采集标本,边说边干。口袋里的石头越来越多,李四光自己背着爬山。

两间小屋内,堆满了石头。

李四光在木头牌上写:“第四纪冰川标本陈列室”。他把牌子挂在门口,然后和大家一起,把在山上采集的石头标本分类摆放,一边说:“第四纪冰川在庐山明明存在,可外国专家硬是不承认。那么好吧,我们就用事实来证明。这就是科学!科学,是不怕人反对的。”

三个国民党士兵走来,气势汹汹地:“你们干什么?”

“快滚!”

“滚下山去!”

小马:“老总,我们是科学考察队。”

士兵甲:“什么?什么考察队?”

小许:“科学考察队。”

士兵乙:“科学?什么科学?”

李四光:“弟兄们,你们坐下,请坐下,我来跟你们讲讲,什么叫科学。”

士兵丙:“科学能当饭吃吗?”

李四光:“当然。没有科学,人就要挨饿,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子住。”

士兵甲:“哈哈,这些石头能当饭吃吗?你在骗谁?滚,快滚!”

小许:“老总,你坐下,坐下……”

士兵甲一脚把他踢倒,又一拳把李四光打倒,大笑着:“哈哈,滚他妈的蛋!我们不要科学,要饭吃,要钞票!”

小马:“你知道,这是谁吗?”

士兵甲:“不管是谁,老子只认钞票,不认科学!”

小马:“你听着!这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

士兵乙:“李四光?科学家?所长?”

士兵丙:“老哥,是不是去报告?”

士兵甲:“报告个屁!给我把他捆起来!把这些破石头给我扔了!”

士兵乙、丙刚要上前,小马、小许挺身而出,保护着李四光。

李四光:“弟兄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吗?”

士兵甲:“那是国父!谁不知道孙中山!”

李四光:“你们知道蒋介石吗?”

士兵甲:“你是说蒋委员长?立正!”

士兵乙、丙立正。

李四光:“蒋委员长是孙中山的什么人?”

士兵甲:“亲戚!”

士兵乙:“徒弟!”

士兵丙:“不是,是学生……也不是!是……”

李四光:“是什么?”

士兵丙:“是一起的!”

李四光:“那我告诉你,你们蒋委员长是孙中山先生一手提拔起来的,知道吗?”

士兵甲:“知道。没有孙中山,蒋介石,不,蒋委员长,就没有今天,是不是?”

李四光:“是,孙中山先生一向主张发展科学,三十年前在日本,孙先生要我好好学习。”

士兵甲:“三十年前在日本?这么说,你也是孙中山的徒弟?”

李四光:“是的,我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交代,要成立中央研究院,研究科学……”

士兵甲:“嗨!你又说什么科学、科学!我这个丘八,不懂科学!”

李四光:“不懂才要学嘛。”

士兵甲:“我们是丘八,不学科学!”

李四光:“当兵更要学科学,我举个例子吧……”

士兵甲双手捂着耳朵:“我不要听,不要听!别说了!头都要炸了!”

士兵丙:“哥们儿,还是把他们押到团部吧。”

李四光:“到团部可以,只是这些石头不能扔了!不然,我们哪儿也不去!”

说着,李四光往石头上一坐。

士兵甲:“嗨!庐山上,这些石头到处都是!”

小马:“这些石头非同一般!”

士兵乙:“有什么不一般的?”

小许:“它们是第四纪冰川的标本,是李先生一次又一次来庐山采集到的,你们千万别扔了!”

士兵甲:“好好好,不扔。可人要扔到团部去,走!”

士兵丙:“走吧!”

李四光、小马跟着三个士兵向团部走去,小许留在陈列室收拾……

三个士兵押着李四光、小马从别墅旁走过。

张东海站在窗前望着他们,不禁眉头一皱。

刘副官走来:“报告!蒋委员长来电,请参座过目。”

张东海看罢电报,回到书房,往藤椅上一躺,闭目沉思,眼前出现红军长征的情景——

毛泽东拄着棍子,爬上六盘山。他望着天空,诗意大发,《清平乐·六盘山》辞赋呼之欲出。红军一边走,一边响起毛泽东的声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队伍休息时,毛泽东一边卷烟,一边说:“从江西算起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十一省——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了。同志们,累不累呀?”

众:“不累!”

毛泽东:“加把劲,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走!”

队伍又出发了……

画面又回到庐山,张东海在地图前,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用红笔画了一道曲线,又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直指陕西的红箭头。

晚。刘副官从墙洞里望着他,一连打了两个哈欠。

张东海在接电话:“委员长,既然你征求我的意见,那么我要说,红军到陕西是肯定无疑了。你再挡也挡不住的,不如放它一马,让红军到了陕西再说。军官训练班明天开学,委员长还有什么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