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二部)
1576300000001

第1章 逼上梁山(1)

●她痛苦地:“列宁死了,孙中山死了,革命还有什么希望呢?”

●郭永怀好奇地:“美国在哪里?”

●英雄姐妹:一个要到美国学火箭,一个要造潜水艇。

●科学与迷信的纷争,农民与地主的搏斗。

●一场闹剧,令人哭笑不得;一场悲剧,亲兄弟反目成仇。

●妻子劝丈夫:“要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伤口还在流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享年59岁。

北京中央公园公祭,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在灵前默哀。孙中山遗体移往香山碧云寺时,途中三十万人送灵,两万多人从西直门步行到香山。

北京,宣武门外铁匠铺,小院内,一片哭声。

只有张东海、贾彦站在院子里,遥望天上的北斗星,默默地叹息。

室内,人们边擦眼泪,边交谈。

大梅痛苦地:“列宁死了,孙中山死了,革命还有什么希望呢?”

龙大宝:“有希望,大有希望!这些年,你在美国学科学,我在中国干革命,跟着孙中山,跟着李大钊,从长辛店到武汉,沿着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遍,成千上万的工人,一次次起来罢工!”

大梅:“你参加了共产党?”

龙大宝:“当然,你三妹也参加了。”

三梅:“我一边在家里带孩子,一边在外面做点工作。二姐,你呢?”

二梅:“我刚刚加入。”

大梅:“贾彦他参加共产党了?”

二梅:“没有。在德国,加入同盟会,他就不同意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现在,还是不同意!”

龙大宝:“因为他是地主?”

二梅:“是的,贾家三代都是大地主。”

龙大宝:“马克思说:‘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很有道理。”

二梅:“可我相信,他会变的。”

龙大宝:“怎么变?”

二梅:“这些年,他一直住在青岛,专心研究水雷,一次也没有回乡下去。我倒是到他老家去过几次,每一次都看到农民的状况惨不忍睹。回来我跟他说,可他硬是不信,有什么办法?”

龙大宝:“下次,你就逼着他跟你一起去!”

大梅:“你不用逼,自然有人会逼。”

二梅:“谁?”

大梅:“农民呀。当年,义和团是逼上梁山。现在,农民也一样,要起来造反。‘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呀!”

二梅:“大姐,这些年,你在美国学科学,也关心革命的事?”

大梅:“那还用说!十月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中国留学生都知道,俄国有个列宁。他真伟大!可惜,也像孙中山一样,死得太早了。”

二梅:“大姐,你也参加共产党了?”

大梅摇头:“没有。”

二梅:“东海哥呢?”

大梅:“也没有。”

二梅:“那为什么?”

大梅:“恐怕是时候未到。”

二梅:“不会吧?我看,东海哥准是参加共产党了,只是没有对你说。”

大梅:“不可能。我回国大半年了,他总是跟着孙先生和夫人,走南到北,寸步不离。在广州,我们家客人很多,可没有一个是共产党,连依万诺夫那么多年的朋友,也没有到我们家来过。”

二梅:“你问过他吗?”

大梅:“问过。”

二梅:“他怎么说?”

大梅:“守口如瓶,什么也不说。”

二梅:“那么,他的观点呢?”

大梅:“三民主义,那还用说!”

二梅:“谁经常和他来往?”

大梅:“蒋介石经常来。”

二梅:“蒋介石是谁?”

大梅:“你不知道蒋介石?大元帅府参谋长、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是孙中山最信任、最重用的人。”

二梅:“东海哥也是孙中山最信任的人,可为什么不受重用呢?”

大梅:“东海日日夜夜跟随在孙中山身边,这还不受重用?难道非要当个大官才算受重用吗?”

龙大宝:“大姐说得对!可现在孙中山死了,东海哥又要跟在谁的身边呢?”

二梅:“当然要跟在蒋介石的身边了。”

大梅:“那倒不一定。”

隔壁,突然传来三梅的叫声:“娘!娘!你怎么啦?”

人们一齐奔来,喊着:“娘!娘!”

赵大娘睁开眼睛,声音微弱地:“娘不行了,可娘有件事,总没有跟你们说……”

大梅扑倒在妈妈床边:“娘!你说吧!”

赵大娘:“你知道,你还有个小小妹,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我就把她放到城里一个大户人家门口,走了。你几次问我,小小在哪儿?我说,她滚到河里,淹死了。”

大梅:“记得。”

二梅:“妈,我也问过你,小小怎么不见了?”

赵大娘:“……那些年,你爹在北洋海军当水手,我一个人种地,带五个闺女,交租子……送给人,是条活路……这么多年,小小要还在的话,也有二十好几岁了!……娘对不起她,对不起她呀!……”

二梅:“娘,你别难过,我明天就回山东,一定把她找到!可她……是什么样子?”

赵大娘:“她左耳朵后边,有一块胎记……”

院内,张东海和贾彦在小声交谈。

张东海:“山东也有共产党?”

贾彦:“有呀,二梅就是一个。”

张东海:“你没有参加?”

贾彦:“没有。”

张东海:“为什么?还是那个‘平均地权’想不通?”

贾彦:“想不通。我对国民党早已绝望了,对共产党还得看一看。”

二梅:“天都快亮了,明天一早还得赶路。东海哥,你和大姐一起去青岛吗?”

贾彦:“去,只能住三天。”

二梅:“多住几天不行吗?”

张东海:“孙先生去世了,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要我赶快回广东。”

二梅:“谁要你去广东?”

张东海:“蒋介石一天一个电报。”

二梅:“蒋介石这个人怎么样?”

张东海:“正如贾彦所说,‘还得看一看’嘛!”

贾彦:“明天先到青岛看一看吧!”

贾彦一行乘船到了青岛。

张东海、大梅站在山上,望着大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自由地呼吸过。

大梅拉着张东海的手,温柔地:“我们要是永远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那该多好!”

张东海:“我想,总会有这么一天的。”

大梅:“可这一天,什么时候才会有呢?”

张东海:“不知道,反正会有的!”

大梅:“你忍心让我一个人到美国去?”

张东海:“不是你一个人,三个孩子都跟你一起去!”

大梅:“可我不忍心让你一个人……”

张东海深情地:“大梅,我也不忍心让你走,不忍心让三个孩子走,可我别无选择!”

大梅:“或者我留下,或者你跟我一起走。”

张东海:“不,都不行。我们已经争论好几天了。”

大梅:“孙先生去世了……”

张东海:“正因为他去世了,我才不能离开。你献身科学,我献身革命……”

大梅:“我献身科学,也是为了革命嘛!”

张东海:“我献身革命,也是为了科学嘛!”

两人相对笑了起来。在海边玩耍的儿女和两个儿子也在笑着。这身处人间天堂一般的笑声,在大海和高山上空回响。

这笑声传向四面八方。

正在山上写生的郭永怀,放下画笔,四下张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他的三叔郭文秀说:“永怀,听到笑声,看不到人,真怪呀!”

正说着,张东海和大梅从树丛中走出,手拉着手,看见有人,不好意思,把手分开了。

大梅:“小朋友,你画得不错嘛!”

张东海:“嗯,不错,这大海波涛汹涌,很有气势!”

大梅:“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不爱说话的郭永怀望着她,郭文秀赶紧回答:“他叫郭永怀,是我的侄儿。”

大梅:“是青岛人?”

郭文秀:“不是,是荣城郭家村的。”

大梅:“看样子,他很爱学习。”

郭文秀:“最爱读书了!”

大梅:“在哪个学校?”

郭文秀:“大姐,不瞒你说,我念过十几年书,多次赶考,没有考上,于是在村里办了个初小,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能上学。”

张东海:“那好呀!”

郭文秀:“永怀这孩子,十岁才开始念书,可他宁可干活,放牛、拾柴、垫猪圈,样样都行,就是贪玩。不过,他特别好奇,喜欢花鸟虫鱼,到石岛上高小,又多了一项美术爱好。一有空,就到海边来画画!”

大梅:“小朋友,我给你拍张照片,好吗?”

郭永怀惊奇地望着她,还是一言不发。

大梅拍了照,郭永怀的眼睛一直盯着照相机,看了又看。大梅把照相机给他,教他看镜头。

沉默寡言的郭永怀终于开口了:“这机器是怎么造的?”

大梅被他问住了:“哎呀,我也不知道。”

郭文秀:“大姐,你是留洋回来的吧?”

大梅:“是的,我在美国读书。”

郭永怀:“美国?美国在哪儿?”

大梅指着大海:“在大海那边。”

郭永怀:“离这儿有多远?”

大梅又被问住了:“我也不知道,恐怕总有一万里吧?”

张东海:“小朋友,好好学习,将来你也去美国留学,好吗?”

郭永怀点了点头。

贾彦、龙小宝匆匆赶来。

贾彦:“东海!你们在海边流连忘返……”

郭文秀:“哎,贾先生,你们……”

贾彦:“啊,郭校长,你怎么也在这儿?”

郭文秀指了指郭永怀的画板。

贾彦:“东海,郭永怀这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左一个为什么,右一个为什么,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

郭文秀:“你们是一家人?”

贾彦:“是呀,他是我大姐夫!”

郭文秀:“也在美国留学的?”

贾彦:“不,他过去在日本、英国留学,后来跟随孙中山……”

张东海打断他,问迎面走来的龙小宝:“小宝,你从德国带回的化肥,在哪里做试验呢?”

郭文秀抢着回答:“我们郭家村就有一块地,上了德国化肥,庄稼长得可好了!”

贾彦:“东海,明天我陪你去看看!”

郭永怀越听越兴奋,惊奇地望着他们。

青岛,海洋研究所。

贾彦指着鱼雷的模型:“这几年,我一直在琢磨,鱼雷能不能按照人的指令,追踪并击中敌人的军舰……”

张东海:“哈哈,你挂的是‘海洋研究所’的牌子,实际是……”

贾彦:“哎,鱼雷是属于海洋的嘛!”

张东海:“不,鱼雷也属于天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英国都从飞机上投下鱼雷,击中敌方的军舰。”

贾彦:“那就不能叫鱼雷。鱼是在水里游的嘛。”

张东海:“不叫鱼雷叫什么?”

贾彦:“叫……想不出……”

大梅:“不是想不出,而是没有造出来。”

张东海:“对了,孙先生想出了,要造一门大炮,射到千里之外……”

大梅:“这是他在广西亲口对我讲的。十几年来,我一直想把这种大炮发明出来……”

张东海:“人家早就发明出来了!”

大梅:“什么?你说什么?”

张东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英国、法国发明了一种大炮,有十几米长,最远能射一百二十公里。”

大梅:“我知道,可这种炮很笨重,又不准,经常偏离目标。”

张东海:“不管怎么说,远程大炮,人家还是发明出来了。”

大梅:“但是,这还不是孙先生想的那种大炮……”

张东海:“射到千里之外的,不能叫大炮,叫火箭。”

贾彦:“火箭?什么火箭?”

张东海:“在德国留学这么多年,你没听说过火箭?”

贾彦:“我是研究鱼雷的嘛。”

张东海:“鱼雷也是一种火箭吧?”

贾彦:“那么,火箭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发明出来了吗?”

张东海:“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火箭,并且用于战争。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贾彦:“可这种火箭能射多远?”

张东海:“当然射不了多远。”

贾彦:“嘿,我们说的,是能射到千里之外的火箭嘛。”

大梅:“俄国有个聋子科学家叫齐奥尔科夫斯基,早已开始研究这种火箭,听说美国也在加紧研究。”

张东海:“所以,我坚决主张你回美国去。”

大梅:“可美国能让中国人参加吗?恐怕连边也沾不上。”

张东海:“能参加最好,不能参加,沾点边也好嘛!”

贾彦:“要是美国不让,那就干脆到苏俄去!那个科学家……”

大梅:“叫齐奥尔科夫斯基……”

贾彦:“他还在世吗?”

大梅:“在。听说去年莫斯科还成立了一个星际研究会,首先是研究火箭。”

贾彦:“哎,可惜,我老了,不能再出国留学了。”

张东海:“老什么呀!人家蔡元培先生,四十岁还到德国去留学呢!你今年才四十五吧?”

贾彦:“不行了,老了,只好让下一代出国留学,去发明火箭吧!”

大梅:“听你这么一说,我还敢到美国去学造火箭吗?我还有三个孩子呢。”

贾彦:“啊,大姐,你可是个非凡的女子!你身上,义和团精神冒火花。小弟虽是七尺男子汉,又怎么能比得上大姐你呢?”

张东海:“贾彦,别再给你大姐鼓气了。”

贾彦:“怎么?”

张东海:“她的气早已鼓足了,再鼓不是就要爆炸了吗?哈哈!”

贾彦:“大姐,不是我当面奉承,你和二梅真是一对英雄姐妹!”

张东海:“你这话可讲到她心里去了!”

贾彦:“看你二妹,又要研究潜水艇,又要到青岛大学去讲课,还要带三个孩子!”

大梅:“可你当年在柏林,不准她上学,不准她工作,只让她在家里陪你,逼得她自杀!”

贾彦:“嗨,别提当年的事了。我从小受孔夫子的教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天生就是为男人服务的。到了德国,学西方文明,口头上拥护男女平等,骨子里还是孔夫子那一套。逼得二梅自杀,我才猛然惊醒。这些年,她早已忘了,好像没有发生过,可我经常后悔自责,总感到对不起她,也很后怕,差一点毁了她,也毁了我自己。”

大梅:“别想那么多。二梅跟我一样,也有缺点,性情刚烈,男人当然受不了。”

张东海:“可我不但受得了,而且还特别赞赏!”

大梅:“别说了!当面夸老婆……”

张东海笑道:“他夸二梅,我不能夸你吗?”

贾彦:“东海,你性情比我好,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我发现,大姐再刚,一到你面前,就像棉花一样。”

张东海:“你可说到我心里去了。你大姐和二梅一样……”

大梅:“好了,好了,别说了!”

张东海:“不,今天难得在一起,眼看你又要到美国去,我不把心里话说个痛快,憋得慌啊!”

贾彦:“这倒也是,东海内向,从不外露,偶尔露一下……”

大梅:“那就锋芒毕露,一针见血!”

贾彦:“东海,你跟随孙先生走南闯北,日夜操劳,可你还读了那么多书,天下大事无所不知,特别对科学……”

张东海:“军事科学,我始终很注意,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资料,凡是能收集到的,我都看。除了陆军,孙先生对空军最感兴趣。他说过不止一次,一架飞机胜过一万兵丁,有了飞机,革命将取得胜利。所以,他写了四个大字‘航空救国’。一有机会,我就把知道的讲给他听。有一次,我偶然看到意大利杜黑将军1909年写的文章,杜黑说,天空也将成为重要性不次于陆地和海洋的另一个战场。今天我们意识到掌握制海权的重要,但不久制空权将变得同等重要。果然,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杜黑将军的理论。战争使飞机这个1903年才发明的怪物,成了敌对双方的‘杀手锏’,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飞机代替了大炮,可以把炸弹投到几百里外的目标。所以,孙先生叫你发明的大炮,已经没有必要了!”

大梅:“不,孙先生的想象有科学道理。飞机必须飞到敌方上空才能投下炸弹,而这种大炮呢,却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把炸弹射到几百里以外,甚至千里之外。这就是火箭……”

张东海:“对,要发明一种能发射火箭的炮!”

贾彦:“我看,这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张东海:“不,科学就是这么神奇,它能把许多看来可以想象而不可能的梦变成现实。我相信科学,但是,科学不能失去理想。”

贾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东海:“从广义上讲,科学家的理想,必须为自己的祖国、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相反;从狭义上讲,科学家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比如发明大炮、飞机、火箭等等。”

贾彦:“那么,大姐,你的理想就是火箭,我的理想就是鱼雷,二梅的理想……”

二梅走来:“潜水艇!东海,你的理想呢?”

张东海:“共产主义!”

贾彦:“什么?共产主义?”

二梅:“你也加入了?”

张东海:“没有,暂时还没有。”

二梅:“大姐,你呢?”

大梅:“跟他一样。”

贾彦:“夫唱妇随!”

大梅:“你呢?”

贾彦:“我还没有想通。”

二梅:“那你就慢慢想吧!该睡了,明天一早还要到荣城去参观呢!”

山东,荣城。贾彦一行来到郭家庄村外,参观一块麦田。放眼望去,越冬之后,一片片麦地刚刚返青,而一小块上了化肥的地却“鹤立鸡群”。这个鲜明的对比吸引了远近的乡民,既传为佳话而引起人们的好奇,也谣言四起而引发了一场战斗。

郭文秀领着一群学生,一边参观一边说:“同学们,为什么这片麦子长得这么好呢?因为上了化肥!”

参观的人群中有人喊:“放屁!”

龙小宝:“郭校长讲得对。化肥是我从德国带回来的。”

又有人喊:“不,这块地里有妖怪!”

郭永怀坐在土坡上画画,身边围了一群同学,一边看他画,一边看着麦地。他在明德小学的高小同学贾志远赞不绝口:“画得太好了!”听到锣鼓声,他们便走向麦地。

这时,一群人化装成“土地神”,蹦蹦跳跳,敲锣打鼓,来到麦地。他们点起香烛,装神弄鬼地:“德国的妖怪把花神爷、麦神爷定在这块麦地里,让我们整片乡土颗粒无收!花神爷、麦神爷,请归位吧。”

众人跪下磕头:“花神爷、麦神爷,请归位吧!”

“土地爷”:“铲除德国来的妖怪!爷们归位吧!铲掉麦苗!”

眼看一个个拿着铁锹的人跳进麦田,准备挖苗,贾彦忍不住大吼一声:“住手!”

人们议论纷纷:“谁呀?”

“这是谁呀?”“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你不知道,他就是到德国去留学的贾二少爷!”

“这些化肥,莫不就是他从德国带回来的吧?”

“土地神”:“你是什么人?”

贾彦:“我叫贾彦。”

“土地神”:“啊,贾王庄的二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