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情绪左右你
1575600000040

第40章 焦虑紧张不要过度(2)

正确面对生活应激

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也许会有很多人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头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

1.认知评价不同。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2.社会支持不同。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他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3.个性素质差异。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那么如何对付生活应激呢?

1.做现实性的选择。有些事虽可认识却无法改变,客观地面对现实,择机处理。

2.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一个人去“包打天下”,懂得何时去求助他人。

3.向亲友倾述内心的忧伤。跟亲友诉??你的怒气,通过体力活动来消散你的怒气,或者干脆独自关在屋里大喊大叫,都是可选用的变通办法。

4.学会调息。保持放松、减轻应激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从头部到脚尖依次循序,全身肌肉放松伴有徐徐呼吸,全程为10到20分钟。

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动力。

如何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一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保持警觉性,激发积极性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焦虑不仅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也可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焦虑时,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心绪不宁,甚至有灾难临头之感。工作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杂念万千,做事犹豫不决。焦虑会影响睡眠,引起失眠、多梦或恶梦频繁。白天头昏脑胀,感觉过敏,怕噪音、强光及冷热,容易激动,常会有不理智的激情发作。生理方面,出现唇焦舌燥、口渴、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及发热感,同时大小便次数增多。

严重时,有三种焦虑发作形式:

1.濒死感。胸闷,气不够用,心中难受,有快断气之恐惧,有人会在急诊室大呼:“医生护士,快拿氧气来!”但决不会因此死人。

2.惊恐发作。莫明其妙地出现恐惧感,如怕黑暗、怕带毛的动物、怕锋利的刀剪、怕床下有小偷……甚至素来胆大的人也会有恐惧,但指不出害怕的对象。

3.精神崩溃感。此时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有精神失控感,担心自己会“疯”而恐惧焦虑,但这决不会是精神病发作。

以上三种发作形式均短暂,只历时数小时,焦虑缓解后,一切如常、风平浪静。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虑发作时,往往易引起脑血管破裂或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应对焦虑及时处理治疗。

如何解除紧张情绪。

过度精神紧张给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是明显的、严重的,那么应怎样做才能解除人的过度精神紧张而达到心理平衡呢?

1.提出合理的期望水平。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一个人都应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不要事事想成,也不要每一件事都要求完美。你的一生可能不很伟大,但却活得有价值。各行各业的能手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我的优势,并根据优势提出合理期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2.保持幽默感。每个人都应活得轻松些,尤其当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超脱,所谓“来日方长”,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无忧无虑,自得轻松。

3.对自己说“我行”。做任何事都不要怕失败,因为只有自信才会使你抓住成功的机会。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因为生活中一个自我感觉强大的人要比一个自我感觉渺小的人精神负担少得多。因此,认准了的事就去做,大声对自己说“我行”!这里所说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为是,而要学会自我控制。如果只指望他人把事情办好,或坐等他人把事办好,就可能使你处于被动地位,也可能成为环境的牺牲品。因此,办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否则将坐失良机,产生懊丧心理,加重精神紧张。

4.当机立断。死守着一个毫无希望的目标,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人,都会增加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一个聪明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项任务时,就应马上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当他发现已做的决定是错误的,就应立即另谋办法。优柔寡断会加剧精神负担。

5.养成宽容的习惯。古人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心胸似海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特别是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大度。我们不应一遇挫折就自怨自艾,或在别人身上泄忿。应学会宽容和宽恕,这样你就能忘却那些不愉快的事,消除产生精神紧张的根源。大事不应糊涂,但小事不妨糊涂些,做个“难得糊涂”的人,这样,你会生活得比以前更轻松、愉快。

6.建立支持系统。人生之路并非全是坦途,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每个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它可为你在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令你减少孤独或紧张。你的亲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你的支持者。在这个人际圈当中,你要得到别人帮助就先要多去关心别人,而且关心别人还会使你有一种美好的感受。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别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会碰上。生活的道路总不会是太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不要害怕扩大你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你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据美国科研人员在对2700多人进行为期14年的跟踪研究后指出,帮助别人有助于免除精神紧张,这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7.走出封闭的自我。自我封闭有两种。一是以自己为圆心,多是自卑心重或曾受到大的挫折,这只要加强自信正视现实就会逐步迈出自己编织的小圈子;二是以别人为圆心的自我封闭。有些人是为别人而活着,有的为父母,有的为儿女,有的为家庭,有的为事业,等等。虽然我们不崇尚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但也不能空来世上走一遭,只为别人拉磨盘,而把自己封闭起来。走出去,做你喜欢的事,你将发现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紧张、烦恼也将随风消散。

8.宣泄、抒发。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累加起来,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机体。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事情。向谁诉说,取决于想要说的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诉说对象。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心里。

9.以仁待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应乐于助人。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你去倾听他们的诉说,需要你给予帮助。俗话说,善有善报,如果你有朝一日也出现某种危机之时,如果对方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也会来帮助你的。

10.灵活一些。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许多方法,你自己的那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虽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如果你总认为事事都必须按你的想法去做,那么当事物不按你的想法发展时,你就会烦恼生气。其实你的目标只应是把事情办成,至于方法,不必拘于某一种。

让自己远离抑郁情绪

如果你持续两个星期以上表现出以下5个以上的症状,你就需要就医或拜访其他心理健康专家:

持续的悲伤、焦虑,或头脑空白;睡眠过多或过少;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失去活动的快乐和兴趣;心神不宁或急躁不安;躯体症状持续对治疗没有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疲劳或精神不振;感到内疚、无望或者自身毫无价值;出现自杀或死亡的想法。

当然,大多数的人只是轻微地感到忧郁,还达不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也需要引起重视,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防止抑郁变得更加严重。

抑郁症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其传播范围之广,受其影响之容易,可以从“流感”二字看得出来。在东方社会,抑郁症也并不少见,尤其是中国人,性格内向,往往真实思想不愿暴露,宁愿被抑郁情绪折磨,也不愿向精神病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如此发展下去,可由抑郁情绪跨入抑郁症患者的行列,有的人便以自杀了结。

一般而言,导致抑郁的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看问题的方式,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