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753600000036

第36章 19~24个月:让宝宝懂得更多的道理(2)

提供适当的指导

一旦发现宝宝遭遇困难,父母可以提供适时的指导与协助。如教宝宝扣纽扣时,要叮嘱宝宝从下往上扣,这样会顺手一点,并要宝宝用一只手先扒开扣眼,再用另一只手捏紧纽扣,最后把纽扣进扣眼里。教宝宝穿袜子时,要先让宝宝弄清袜跟不能穿到脚面上,而是应该正好套住脚后跟,并且帮助先把袜子卷起来,再让宝宝把脚趾伸进袜筒内,然后一边伸一边拉袜口,这样穿起袜子来就容易多了。宝宝学得也会快很多。

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宝宝生病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带宝宝看病则是门学问,所以,做父母的千万要对此引起重视。这个时期,父母不仅要注意做好宝宝的日常护理,还要掌握一些宝宝受到意外伤害和患病时的处理方法。

误服干燥剂的应对

现在的小食品包装袋里多半有干燥剂,宝宝常常以为是好吃的,拿出来就放嘴里大嚼特嚼,这时父母可要注意了。目前食品干燥剂大致有4种。一种是透明的硅胶,没有毒性,误食后不需做任何处理。另一种是三氧化二铁,具有轻微的刺激性。如果误食的量不是很大,给宝宝多喝水稀释就可以了,但如果宝宝误食的比较多,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要赶快去医院就医。还有两种白色的粉末,一种是氯化钙,只有轻微的刺激性,多喝水稀释一下就行了;另一种是氧化钙,它遇水后会变成碳酸氢钙,有腐蚀性,误食后要马上去医院就医。

防止宝宝误服药物

家里所有药物的药瓶上都应写清药名、有效时间、使用量及禁忌症,以防给宝宝用错。为了防止宝宝将糖衣药当糖豆吃,药物一定要放在柜子里收好,有毒的药物外包装必须严密,使宝宝即使拿到也旋转不开。如果宝宝错喝了癣药水、驱蚊水等外用药,应马上叫宝宝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沉淀和解毒的作用。稍作缓解之后,赶紧送医院检查诊治。

骨折的处理方法

如发现宝宝的四肢有明显的肿大疼痛,运动困难或左右两侧有不对称现象,则可能是骨折,在送医前要先把受伤部位固定好,以减少疼痛及预防在搬动时加深伤害。简单的方法是用一叠报纸或一个枕头,放在受伤的肢体底下,最好能包含骨折部位远端的关节,如小腿骨折,则包含整条小腿及髁关节(小腿及脚之间的关节),用绳子或粗胶带在骨折处上下侧捆绑固定。

头部受伤及时就医

宝宝跌倒后是否有头部内伤是最困扰父母的问题,如果跌倒后有过昏厥或意识不清的状况时,最好立刻送医检查,不能单靠有没有伤口或流血来辨别伤害的严重度,有时候有明显的伤口反而较不会有颅内出血,因为大部分的撞击力量都被外面的皮肤及组织吸收。

轻度跌伤的护理

宝宝跌倒摔了一跤,家长应将宝宝抱起,看一看跌摔在什么部位,该部位能否活动。如摔了腿,但站起来后还能活动,则说明未发生骨折,仅仅是表皮或软组织受伤并不要紧。可将皮肤擦破部位,用清水洗净,涂以红药水或外敷云南白药,以消毒纱布及绷带裹好。若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需到医院拍X射线确认有无骨折,如无骨折,可服用跌打丸、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沈阳红药等药物,注意观察肿胀局部的变化,并应适当休息。

跌倒是宝宝常有的问题,父母要了解一些跌伤的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照顾受伤的宝宝。

育儿小百科

智能开发与训练

智力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专注力、操作能力组成。在训练宝宝的时候,要注意各方面基本能力均衡培养,比如不能忽视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宝宝跑步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1岁半到2岁的宝宝几乎是用满脚掌跑,摇摇晃晃,手脚协调动作不明显,属于跑不稳阶段。这时,父母应手持玩具引导宝宝跑着来拿,同时父母一面后退,一面注意保护宝宝不要摔倒,跑一段路后把玩具给宝宝,让宝宝边玩边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用另一玩具引导宝宝再跑。至于跑的次数、距离,要因人而异。但注意不要使宝宝产生疲劳。

宝宝双脚跳的训练

让宝宝学会双脚跳,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生理角度看,跳是一个复杂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宝宝在克服自身体重跳起来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这能锻炼宝宝身体大肌肉群和预防肥胖。具体方法是:让宝宝扶双手进行双脚跳,这时父母用双手拉着宝宝的双手,然后和父母一起用力跳起来,跳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能用力提拉着宝宝的手做双脚跳的动作;父母也可采取让宝宝通过跳拿玩具。让宝宝学跳的动作,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双脚跳的正确动作特别是落地时,要教宝宝两脚掌先着地,两腿稍曲成半蹲状,然后站直。

与宝宝一起看、听、说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事物和声音。1岁半以后的宝宝基本上能够走路了,活动范围比以前大了许多,父母可以带宝宝到各处走走,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事物和声音,丰富宝宝的感观刺激,为宝宝的听说提供更多的素材,比如可以领宝宝去公园玩。可以把宝宝放在地上,扶着宝宝一起走,领着宝宝看、听、说。看到大树时对宝宝说,“宝宝看看,这是什么呀?这是树。你看高高的树干,绿绿的树叶,多好看啊!”“大树的底下是小草,密密的,你看草是什么颜色的呢?对了,是绿色。”“咦,这里又是什么?这么漂亮!这是花。

你看有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紫色的花。是不是?种在这里多好看呀!”另外生活中还有好多这样的教育机会,父母只要做个有心人,与宝宝一起看看、听听、说说,宝宝的语言智慧肯定会发展得很好。

适当增加故事的复杂性

近2岁的宝宝,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故事的情节和词语可以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像寓言这类有太多深意的故事还是不用为好。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选择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甚至可以自己根据宝宝的情况自编故事等。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能够表情丰富,语音语调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让故事充分地感染到宝宝。遇到一些宝宝平时没有听过的词语时,一定要给宝宝解释清楚,以便让宝宝能理解该词语,并增加词汇量。

增加宝宝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宝宝1岁半时只能发一些简单的音,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还达不到与父母对话的程度,但是这个时期是理解语言和对语言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个时期,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与宝宝“谈话”,把自己要做的、正在做的事情告诉宝宝,把看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都讲给宝宝听,让宝宝能够处在一个充满语言的世界,不断增加宝宝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玩具不能代替小伙伴

玩具陪伴宝宝一同成长,它带给宝宝的不仅是快乐,还促进了宝宝其他方面的成长,因宝宝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发展,玩具还使宝宝变得更聪明、更灵活。但玩具绝对不能代替同伴。

如果宝宝总是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只与玩具相伴就会处在不真实的世界里,交流总是单向的,没有回应的,长此以往,宝宝的性格发展就会存有缺憾,容易任性、内向、孤僻、不易被他人接受。宝宝与同伴交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伴是宝宝行为、语言等方面学习的榜样,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的是社会性交往能力,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主动适应并融入社会环境之中。而这一切是玩具无法具有或代替的。如经常跟大方的、大胆的儿童在一起玩,宝宝也会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并获得同伴认同,形成自我尊重的基础;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宝宝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在成长过程中,宝宝还会有许多困惑、烦恼、焦虑,在父母处可以得到宣泄,在同伴处也可宣泄。

猫抓老鼠游戏

训练宝宝跑的能力。爸爸妈妈准备一只老鼠玩具,或者自己制作一个老鼠玩具,由爸爸妈妈牵着老鼠跑。让宝宝扮演小猫,来捉老鼠。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跑的能力来控制老鼠跑的速度。玩几次之后,可以和宝宝互换角色,把老鼠系在宝宝身上,爸爸妈妈来追“小老鼠”。

跳伞游戏

训练宝宝跳的能力。这个游戏是让宝宝练习双脚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培养宝宝跳跃的能力和勇敢精神。第一步:在室内游戏,把被子叠成10厘米左右的高度,让宝宝站到上面。然后跳下,因为直接在户外或硬的地上跳有可能会受伤,而且宝宝开始可能不敢跳,所以我们先在室内预演,训练宝宝的胆量和跳的技巧。第二步:到户外,找一个有小台阶的地方。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唱着儿歌,做着开飞机的动作,说到要跳伞时,和宝宝一起站到台阶上,然后跳下。可以多做几次,根据宝宝的发展情况,增加台阶的高度。

聊天游戏

提升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发音能力,从而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妈妈拿出小猪储蓄罐,引导宝宝和小猪宝宝聊天:“小猪宝宝长得真可爱,宝宝长得可爱吗?”

鼓励宝宝回答,并和小猪宝宝聊天。这个游戏玩熟后,妈妈还可以拿出家里其他的玩具,引导宝宝和它们聊天。

在家里玩游戏时,父母要把场地清理干净,不要让一些物体把宝宝绊倒,甚至弄伤。

育儿小百科

本阶段宝宝智能发育测试

2岁的宝宝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频繁,通过父母不断的训练,智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大动作

能稳稳地走,会上下斜坡,并绕跨障碍走;会扶栏杆上下楼梯,双脚交替着一步一阶地走。则表明宝宝达到24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精细动作

细线穿扣眼。妈妈可以用细线穿过扣眼,并用另一只手将线拉出,然后,鼓励宝宝去做,观察他的反应。如果宝宝能将细线穿过扣眼,并用另一只手将线拉出。则表明宝宝达到24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认知能力

能指对人体的7个部位,如大人说鼻子,他便指鼻子。在大人的询问下,能指对7个部位,如鼻、眼、耳、口、头发、手、脚等。则表明宝宝达到24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言语交流

会说50多个字,发音已比较清楚,但尚不够准确。宝宝开始能清楚地用字表达,虽然用的字可能不易听清,但已不仅仅是声音的变调了。

能说出名称、用途和部位,相继给宝宝看两张画、四件物品,宝宝能说出画中的形象,如小狗、小兔,以及物品,如杯子、帽子的名称和用途。如果指着身体部位问宝宝,宝宝至少也会说对一个,如指着鼻子问他时,宝宝会答出“鼻子”。则表明宝宝达到24个月智能发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