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家有财妇:新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
15735000000035

第35章 丽人理财,慎入误区——丽人理财须谨慎(2)

建议此类女性首先改掉盲目冲动、喜欢跟风的坏习惯,请专业理财师,为自己量身定做系统理财规划。开始的时候,最好以传统理财手段和方法为主攻方向,对照理财规划按部就班进行理财投资,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好理财心态后,再大胆进行理财新产品的运作。

三、进取型

这类型多为职业女性,理财过程中,喜欢尝试新的理财投资品种,但是在了解该品种,并熟知相应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她们自身具备一定的理财投资知识,理财更注重质量,偏爱自己直接选择理财方式和手段,专业理财机构的理财规划只是作为她们的一个参考。

进取型女性中脚踏实地的人,适合选择投资房地产。在确认房地产是长期最赚钱的投资项目后,她们会从小户型开始起步,铆足干劲,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得到理财收益。

其中生活品位高、审美能力强的人,则适合选择投资收藏,她们一般都是生活条件优裕、不期望暴富的一群人,即使投资失误,也不用担心最基本生活保障。因而,她们在投资收藏、怡情养性的同时,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

百折不挠的女性适宜选择投资外汇和黄金。她们胆大心细,喜欢在金融大潮中抓机遇,不满足小钱小富,往往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你是进取型女性而又敢于冒风险,投资外汇、黄金、股票是最佳理财选择。

四、稳健型

此类女性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理财以稳健为主。她们善于花时间专攻理财,注重理财方式的实用性,不把追求高收益作为唯一的理财目的,相信科学的理财方法和专业理财人士的建议,并善于利用这些为自己的理财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相应的财富。

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头脑始终保持精明冷静,不只关注理财的眼前利益,更注重理财的长远规划与收益。此类女性在理财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把握的投资决不涉及,而一旦瞅准机会,则会持续稳妥地推进,理财过程中一般较少有失败的记录。

她们对理财中出现的新投资品种会大胆尝试,但对其中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则会慎重选择,保持高度地警觉。一般情况下,理财主张以安全和长期收益为主,相比其他类型女性,她们更愿意接受专业理财机构的服务。一般情况下,会较多选择风险和收益居中的理财品种。

五、安逸型

此类女性对于理财没有明确的目标,理财喜欢随遇而安,不会过于执著理财规划所要达到的结果,对金钱的态度也比较平和,投资理财基本属于中庸,即介于激进型和稳健型之间。

此类女性做事大多虎头蛇尾,若自己单独理财,结果往往不甚理想,需要有专业人士从旁监督指导,但这类女性心态极好,不会在理财方面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此类女性适合选择高风险和低风险理财产品各半的理财方式,只要中途不随便改变计划,养成定期检查理财产品运行情况的习惯,一般会有较好的理财收益。

鉴于此类女性天生的理财惰性,最好的理财方式还是选择直接把钱交给专业理财规划师打理。

了解各种理财性格后,姐妹们可以对症下药的分析一下,自己到底属于哪类型的理财性格,适合怎样的理财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财性格、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和理财目标。

不可盲目使用信用卡消费

信用卡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有些年轻女人一打开钱包,里面竟然有四五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不过,在信用卡日渐普及的同时,一些持卡人往往忽视用卡细节,从而带来一些麻烦,更有甚者,一些手中握有多张信用卡的持卡人,一不留神,就会产生信用污点。

1、信用卡大步走进市民生活

“出门忘记带现金,只要揣着信用卡,基本上问题不大,因为现在能刷卡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前两天,我和朋友刚在卢米埃影城刷卡看了一场电影,确实很方便。”参加工作刚一年的李小姐,谈起“有卡”生活,感觉很方便。

李小姐告诉人们,2007年,她在学校读研究生时办了第一张信用卡。当时,某银行到学校举办“办卡送礼品”活动,她和同寝室的姐妹一起办了卡。因为是学生身份,所以这张卡的透支额度比较低,只有5000元。“即便如此,也足够用了。因为读书时基本没有收入,不敢多花钱,刷卡机会也不多。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了经济来源,刷卡机会越来越多了。现在,无论是买衣服等小件,还是卖电脑等大件,我都会使用信用卡”。因为以前办的信用卡透支额度比较低,最近,李小姐又申请办理了一张可透支30000元的信用卡。

其实,不仅像李小姐这样的年轻人青睐信用卡,为数众多的中年人也成为“刷卡族”的中坚力量。谈起信用卡,家住食品城附近的陈先生对记者说:“说实话,急需用钱的时候,信用卡确实能帮上忙。”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与陈先生最近的买房经历有关。四月底,他打算给儿子买一套房子,但是因为一笔货款没有到位,所以首付款没凑齐,向几位朋友借钱都没有借到。后来,经过朋友提醒,他把家里几张信用卡拿去刷了70000多元,才凑齐了20多万元首付款。

2、.不少市民难以“玩转”信用卡

信用卡虽然已经大步走进市民的生活,但记者了解到,很多持卡人存在一些用卡误区。究竟怎样才能“玩转”信用卡呢?

误区一:只还最低还款额

去年年底,陈女士在买家电时刷卡消费了10000多元。次月,当她收到银行对账单时,发现上面写着“最低还款额500元”,她认为是银行提供的免息优惠还款,便按照最低还款额度还款。结果,收到下个月的对账单时,她发现多了几十元钱利息。陈先生很奇怪,自己不是已经按照最低还款额还钱了,怎么还会被扣利息呢?

对于陈女士的疑问,专业人士表示,如果持卡人当期不能支付还款额,可以申请最低还款额,这样不影响个人信用额度。以透支10000元为例,假如某商业银行最低还款额为5%,申请成功后,只要缴纳500元就可以正常使用,但要注意的是,银行将对未还的款项每日收取万分之五的利息。持卡人经常忽视了这个日息,导致要支付额外的利息。

误区二:信用卡上存钱

李女士刚办理信用卡时没有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有一次,她让朋友将钱转到她的信用卡上,因为她觉得信用卡跟普通借记卡差不多,存钱再取钱,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当她用信用卡在ATM机上取现金时,被扣了费用。取自己卡上的钱竟然被扣费,这让李女士非常不解。

对于李女士的不解,该人士表示,李女士被收取的费用叫溢缴费。信用卡不同于借记卡,信用卡存款并不计息,因而不建议持卡人用信用卡存钱,尽量确保溢缴款在100元以内。

误区三:还款期不足一月也扣钱

今年年初,王女士与同事一起办理了信用卡,银行结账日是每月20日,还款日是次月9日。她在今年1月19日消费了2000多元,她以为还款期的计算都是从消费日起到下个月的这一天(即1月19日至2月19日)。王女士说:“明明是不超过一个月还款,结果成了逾期还款。”

对于王女士的疑问,该人士表示,王女士并不清楚免息期如何计算。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计算免息期一般跟三个日期有关,分别是交易日(消费日期)、结账日、最后还款日。比如,王女士的结账日是20日,最后还款日是9日,如果她在1月19日消费,则免息期是1月19日至2月9日,共21天;如果她在1月21日消费,则免息期是1月21日至3月9日,共54天。

该人士还提醒,按时还款当然好,但提前两天还款最有保障,如果不是直接存现金,转账还款有可能会出现两三天才到账的延迟情况,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免逾期还款。同时,最好记住发卡行的24小时服务电话,遇到任何问题,立即打电话咨询。

3、保持健康的消费心态

随着信用卡日渐普及,因为信用卡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比如,每年“3?15”典型案例中,总会有一些案例涉及信用卡纠纷,更有许多年轻人因为使用信用卡过度消费而成了“卡奴”。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除了银行系统要加强监管外,市民也要保持健康的消费心态。

“有些持卡人一个人办了六七张信用卡,这样肯定会有麻烦。”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张琳说,信用卡不是借记卡,除非工作需要外,办理过多的信用卡是消费心态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张琳说,信用卡是一种个人融资工具,但不是免费的透支工具,甚至可以说是昂贵的透支工具。确实,信用卡是银行根据持卡人的信用办理,不需要持卡人抵押担保,也不需要持卡人事前申请,为持卡人提供了一种临时、短期、紧急、小额的融资工具。但是对于取现或者超过免息还款期来说,将万分之五的日息、每月5%的滞纳金以及各种手续费计算在内,成本非常之高,如果持卡人将信用卡作为长期融资工具而长时间无法偿还,可能面临年均综合利息超过80%的透支成本。

不为宣泄而疯狂购物

“最多一次去商场买了30多件衣服,逛到最后一家商场打烊。每个月光购物就要上万,一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不能停手,信用卡曾经刷爆过2次,几年下来购物花掉的钱都不敢算,想想就后怕。”在北京西单中友百货的星巴克,乔凤整个身体几乎陷在软绵绵的沙发中,不时品着杯中的摩卡。

乔凤是北京某企业高管,在讲述着自己疯狂购物的经历时,言语中流露着无奈。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平日家中没有琐事让她操心,相反公司的管理工作经常带来压力。每当心里不舒服或感到压抑时就选择疯狂购物,看着一件件“战利品”,心情就会很快好起来。于是这种在她看来“减压、愉悦”的方式成为疯狂购物背后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购物的瞬间感到莫名的快乐,购物也就成为她寻找快乐最好的途径。

1、“拥有它”成为完美目标

不经意间,购物已从最初满足基本需求的简单行为,逐渐演变成很多人最热衷的休闲活动,表现为强烈的心理需求,甚至是一种病态。开心时购物,难过时购物,失恋时购物,闲来无事也购物。

和乔凤比起来,北京某艺术院校三年级学生李敏却成为了“负债购物狂”一族。

在她看来,只要是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定要收入囊中,“有了它我的人生就完美了”。尽管家长每月都会按时提供生活费用,但是李敏还是常常陷入经济危机。

事实上,在国外也有不少这样的“购物狂”。每到周末,她们疯狂采购,但对自己的“战利品”却极少有满意的。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而韩国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

有专家认为,患上网购瘾,就像吸毒一样。由于货品选择多样、易于对比、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购买等特点,刺激了部分人群的过度消费,甚至一天收不到包裹就浑身不自在。

虽然购物狂从人群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要高很多,但在过度消费的个案当中,部分男性也热衷于购物甚至迷恋。在黄韶飞的临床经验中,就有男士来求助的案例。一位男士在事业成就后,突然感到没有寄托,于是他开始买车,最初还是一段时间换一辆车,最后到了控制不住的地步。

中国传媒大学心理学教师倪桓指出,目前还有一个准购物狂群体,也可称作“购物癖”。这类人群还没有达到购物狂的程度,但是一般手头有钱就想买东西,如果不买内心会感觉压抑和烦躁,一旦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就会突破尺度,加入购物狂的行列。

还有一种比“购物癖”表现形式更加严重、已经形成了一种病态心理的人群,这类群体在情绪特征上显得更加抑郁,并且缺乏自信,只能通过购物来改善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购物狂”。

2、压力下的“零点思维”

有心理学专家指出,购物狂在临床上分为:缺乏自制力的冲动消费型、由嗜好变成沉溺上瘾的过度消费型、“耳根软”的被动消费型、减低空虚感觉的逃避消费型、只爱名店的崇尚名牌型、因贪便宜而大量购买的疯狂讲价型等六种类型,而每种类型虽然表象类似,但是形成原因不尽相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购物狂”和暴食症、偷窥等一样,都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

有些人疯狂购物是因为应激事件,偶然的购物发现精神得到缓解,心情得到愉悦。于是长此以往形成了极端,构成心理上典型的强迫行为。

有些人是由于自我价值感低,差不多每天都要购买,用外在的物质来增强自我价值感。也有部分购物狂是由于缺少安全感,缺少情感寄托、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引起的。

倪桓指出,造成购物狂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外界。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仅局限使用价值本身,还包括一些附加价值,例如品牌、包装等;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时代的发展强调个性的张扬,都成为购物狂群体产生的社会因素。

“另一个最突出因素就是商品经济中的消费刺激。”倪桓说。在商家打折、送礼、限量发行的蛊惑下,部分人时常会莫名而生购物冲动,并且变得不可自抑。

早前就有媒体援引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得出的结论称:当买到一样异常昂贵、价格超过平时正常购买力的商品时,购买者正常的思维能力便几乎降到零点。

3、症结的治本之道,“解决黑暗的最好、最有效办法就是装上电灯。”

造成购物狂行为的背后原因是因人而异的,只有认识压力源、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宣泄的渠道、认清造成强迫购物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倪桓建议购物欲望强烈的人群出门只带一定数量、而且是自己能控制数量的现金。现在很多人都用购物卡,刷卡就没有现金流动的感觉,没有特别清醒的意识,购物时带少量现金可以从外在克制购物需求。或者找同伴一起逛街来监督自己花钱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失为一种抑制购物欲望的方式。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博士则表示,当发现自己有购物狂的购买冲动时,不妨尝试一下其他比较合理的压力宣泄的方式。比如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不一定只是通过占有物品才能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其实早就意识到购物上瘾的坏处,现在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已经有所缓解。”乔凤告诉记者。同时她也在互联网发帖求助,因此熟识了一些相同经历的朋友,大家互相支招、监督,共同戒除“购物瘾”。

贪吃会把你拉入黑洞

贪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生活,同样适用于理财。一个人有很多心,比如良心、恒心、决心、信心、忠心等,可有一种心处理不好却是要栽跟头的,这便是贪心。物质欲和精神欲统一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股巨大的人生动力,激励人们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开拓。